- 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报告
- 姜晓萍
- 7314字
- 2020-08-30 03:30:04
二、四川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基本公共服务在国内的推进已有时日,从概念引入到体系建设再到均衡区域,历经数年。随着基本公共服务的快速、迅猛发展,政策体系的丰富,实施路径的多样、治理模式的科学、反馈机制的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难度加大、面临的问题也愈加复杂。为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问诊把脉,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推进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是本研究的目的。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围绕民生这个核心,以个体自身发展为主线,以发展环境优化为辅助;把对个体能力有提高作用的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人口计生作为主要服务内容;把对个体发展环境有改善、优化作用的基础设施、公共文化、环境保护作为辅助服务内容。
其一,提升水平,强化均等。既注重整体水平的提升,又注重区域、群体及项目差距的缩小。“抓整体”是对我省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的控制,“扶短板”是对弱势地区、弱势人群进行扶持,从广度、深度两个层面推进我省基本公共服务。
其二,重点突出,有序提升。针对我省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提出三大发展重点和三个推进阶段(2012—2014年、2015—2017年、2018—2020年)。强化整体发展和局部扶持同步进行,明确不同阶段的重点发展项目及有序实现目标。
其三,公平为重,效率并举。将公平放在基本公共服务的首位,积极扶持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向农村、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在扩大覆盖广度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公民的底线公平。承认不同地区、城乡、群体的服务需求偏好和服务合理差别,提升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公平与效率的共同进步,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有效统一。
其四,“四流”合作,协同保障。“四流”是指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管理的四大要素。短期来看,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弱势地区和群体以经济支持,在消除地区居民收入、地方财政差距上见效较快,应保障财政转移支付总量与我省经济增速的一致性,增加投入总量与比例。长期来看,培养弱势区域经济增长实力,提高弱势群体的个体发展能力,消除阻碍社会流动的制度性壁垒,消除信息隐匿造成的巨额成本,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至关重要。
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是供给数量发展,二是供给质量发展。在数量发展上实现总体规模增加、地域分布均衡两大目标。其中,总体规模增加要完成覆盖广度更大、供给内涵更多的任务;地域分布均衡要完成优质资源共享、地区差距减小的任务。在质量发展上实现服务获取便利、群众满意提升两大目标。其中,服务获取便利要完成完善服务网络、减少服务等待的任务;群众满意提升要完成增加服务特色、提高服务参与的任务。
到2020年,我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位居前列。全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水平靠前、效率领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建设,实现省域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及资源的共享;基本实现区域、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一致、制度统一和水平相当;力争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广度、服务内容延伸以及服务质量多个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1)确立重点区域。
2012—2020年,全力扶持巴中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大力推动泸州、广元、遂宁、南充、达州、凉山六个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加快自贡、德阳、绵阳、内江、眉山、宜宾六个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速度;继续巩固成都、攀枝花、乐山、雅安、广安、资阳、甘孜和阿坝八个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明确阶段目标。
将我省基本公共服务的推进阶段(2012—2020年)分为三个,每个阶段推进重点不同。
第一个阶段(2012—2014年)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速期。基本任务是促进21个市州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普遍提升,重点扶持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双差地区;提升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通过交通改善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之间资源流动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促进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努力实现三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个阶段(2015—2017年)是基本公共服务加速覆盖期。基本任务是通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制度和服务节点建设,提升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减少农村、民族地区、贫困人群获得服务的成本;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覆盖半径和群体覆盖深度,扩大城乡居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拓宽农村转移劳动力分享城镇居民服务的渠道。
第三个阶段(2018—2020年)是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衡期。区域均衡包括城乡均衡、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均衡和21个市州之间的均衡。该阶段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针对当前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缓解城乡居民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二是针对我省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以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减少社会矛盾、维护地区稳定的目标;三是针对我省区域内21个市州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释放区域发展潜能、均衡地区间发展的目标。三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将有效促进我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的提升,改善我省与东部及中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以省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缩小与东部、中部的差距,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区域均衡发展的目标。
(1)发挥四大动力联合作用。
基本公共服务涵盖范围广泛,同步、同力、全面推进必然导致政府财政的困窘,加剧政府工作的难度。应综合我省发展的远虑近忧,紧紧抓住四大动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一,主动力——公共教育:教育发展与就业、创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诸多问题密切相关。应调整好普职结构、促进教育现代化,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12年基础教育,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异。
其二,推动力——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对于稳定社会成员对未来的预期、有效扩大内需有重要作用。应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逐步形成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其三,助动力——就业服务:就业服务对统一城乡劳动力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区域合理流动,实现全省各类劳动者和谐就业,保障居民基本生存需求尤其重要。应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失业调查统计和指标体系;完善非民族地区与民族地区就业援助制度;提升各地政府就业服务供应能力,加强就业供应力度,促进区域就业服务资源的统筹。
其四,联动力——机制建设:公共服务通常以属地化配置为原则,供给过程涉及众多组织、单位和部门,易出现多头管理、职能交叉、信息不畅、利益相争、分配不当等问题。应明确增强部门间联系、强化部门间协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通过统筹协调,加大部门沟通、掌握实施情况、吸纳各方意见、处理各方矛盾。
(2)改善发展环境促进均衡。
我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路径有四:一是内功培养,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借力使力,增加转移支付;三是促进流动,消除地方割据;四是观念转换,扩大文化包容。
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加强与灾后重建对口援建地区的多方协作与合作,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灾后重建通道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增强地区经济的造血功能,提升地方经济实力。
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供求大体均衡。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占地区财力的比重稳步增加,逐年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保障力度,根据经济发展梯度制定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求。
逐步消除不同区域居民间的差别待遇,促进人口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取消城乡居民差别对待,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人口综合素质;完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建立流动人口居住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制度。
扩大文化包容,转换身份观念。处于不同地区、民族的群体或个体,在服务供给问题上存有不同的标准和意识。促进群众观念兼容、促进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文化共同发展、加大群体参与力度,是提升不同群体服务满意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措施。
(3)扩大集聚效应,提升效率。
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通常而言,大城市经济、文化、人才、交通乃至政治具有多种集聚效应。大城市对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为基本公共服务集中供给奠定了基础,而基本公共服务的集中供给可发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效应,提升服务供给的效率。
发挥公共服务聚集效应有三条路径。一是通过外地转移人力资源与本地人力资源基本公共服务服务标准一致化的推进,发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效应。二是通过农村人口城镇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要顺应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大势,促进城乡融合和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三是通过大城市公共服务能量辐射,提升周边地区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措施
目前,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为有效实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已制定了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并颁布实施。如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2008—2012)》,中共海南省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广东省制定颁布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公共服务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我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在全国排名靠后,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情况更是如此。当前,我省灾后重建已顺利完成,随着西部大开发新十年开始、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的推进,我省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平台。我省应尽快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规划期应为10~15年,也就是从“十二五”开始,跨越2~3个五年规划,最终实现我省与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大致相当。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与省财政厅、科研单位一起,组成编制组开展工作,并与《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统筹、协调、衔接。
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认识,将基本公共服务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考核机制。在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下,强化对基本公共服务生产、供给部门的监督和约束,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应部门的绩效水平。通过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建立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形成多元化的考评主体,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设计适应公共服务供应部门工作特征与管理特性的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全面反映和考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以及体制机制、政策实施效果。
强化服务保障,建立有效机制。保障全省居民平等享有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就业保障、科学技术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民族地区居民平等享有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民族特殊用品供应、民族文化弘扬等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多元参与机制;形成促进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能力均等化的转移支付机制。
创立常设机构,作为公共服务多部门间工作协调、公民需求反馈平台,赋予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及区域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制定与执行职责。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须有稳定可靠的财力来源保障,应确保其与全省财力发展状况相适应。到2020年,应实现我省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资金增长速度与财力增长速度相当。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略高于一般财政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加快区域经济增速、加大中央及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对口支援等措施实现全省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均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帕特里夏·基利.公共部门标杆管理——突破政府绩效的瓶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K.J.Arrow,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 of Learning by Doing.Review of Economic Study,1962, 29(3):155-173
[3]D.A.Aschauer, 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9, 23(1):177-200
[4]G.P.Baker, The Use of Performance Measure in Incentive Contract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90(5):415-420
[5]H.Dalton, Principles of Public Finance.London, George Routledge & Sons, Ltd., 1922
[6]J.M.Keyn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London,Macmillan, 1936
[7]S.Kerr, On the Folly of Rewarding for Awhile Hoping for B.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5, 87(3): 359-364
[8]P.Romer, Increase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94(5):1002-1037
[9]H.Uzawa, Optimal Technical Change in an Aggregative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65, (6):18-31
[10]安体富,任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财贸经济,2008(6)
[11]包兴荣.社会公正话语下的城乡社会性公共服务统筹刍议.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3)
[12]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编.2011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
[13]常修泽.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2)
[14]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基本价值取向与综合绩效评估.财政研究,2007(6)
[15]陈昌盛,蔡跃洲编著.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6]陈海威,田侃.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中州学刊,2007(3)
[17]程开明.结构方程模型用于顾客满意度研究的理论探讨.市场研究, 2006(4)
[18]征庚圣,夏锋,何冬妮.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中央地方关系.经济研究参考,2007(1)
[19]丁元竹.科学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经贸导刊,2007(13)
[20]范亚舟,余兴厚,雒明敏.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2)
[21]方栓喜,匡贤明.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调整和改革中央地方关系的建议.经济前沿,2007(1)
[22]龚金保.需求层次理论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顺序.财政研究,2007(10)
[23]官永彬.我国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实证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 2011(5)
[24]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促进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宏观经济研究,2008(5)
[25]胡继亮.公共投资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的实证研究:1993-2007.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6]江明融.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
[27]金人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求是,2006(22)
[28]匡贤明.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分工成本的视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3)
[29]李振海,任宗哲.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制度设计和路径选择.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30]刘海音.怎样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7(7)
[31]刘慧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6)
[32]刘尚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实要求和政策路径.浙江经济,2007(13)
[33]刘武,刘钊,孙宇.公共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科技与管理,2009(4)
[34]骆永民.公共物品、分工演进与经济增长.财经研究,2008(5)
[35]马国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财政研究,2007(10)
[36]马雁军,赵国杰.基于DEA的政府绩效评估探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7]马青艳.激励机制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效能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38]彭国甫,李树丞,盛明科.基于DEA模型的政府绩效相对有效性评估.管理评论,2004(8)
[39]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40]卿海龙,戴良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商场现代化,2005(25)
[41]荣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9(2)
[42]宋文昌.财政分权、财政支出结构与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实证分析.财政研究,2009(3)
[43]宋斌.政府部门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博弈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
[44]唐钧.“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6种基本权利.时事报告, 2006(6)
[45]王宏远,林永新,胡晓华.城乡统筹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技术探讨.城市发展研究, 2011(9)
[46]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7]王雍君.中国的财政均等化与转移支付体制改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9)
[48]吴晓娟.公务员、政府、社会的耦合:政府效能建设的系统论视角.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9]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50]阎坤.转移支付制度与县乡财政体制构建.财贸经济,2004(8)
[51]余兴厚,尚可文.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的理论与实践.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3)
[52]张恒龙,陈宪.我国财政均等化现状研究1994—200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
[53]张恒龙,陈宪.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与财政均等的影响.经济科学, 2007(1)
[54]张红霞,沈玉志,张兆梁.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型.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7)
[55]张明玖.东西部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
[56]张小玲.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方法比较研究.软科学,2004(5)
[57]张序, 李俊霞.提升国民幸福指数需完善公共服务.人民日报(理论版),2012-05-07
[58]迟福林,方栓喜,匡贤明等.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2条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8(3)
[59]中国财政学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7(58)
[60]朱正威,杨晶晶.国内政府效能问题研究综述.特区经济,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