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出北郭门行

阮瑀

驾出北郭门[1558],马樊不肯驰[1559]。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顾闻丘林中[1560],有悲啼[1561]。借问啼者出[1562],何为乃如斯?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1563]。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1564]。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1565]?传告后代人[1566],以此为明规。

【注释】

[1558]北郭门:城郭北门。郭,外城。古时坟地多于城郭北门。[1559]樊:马因过度负重而不肯再走。[1560]顾:回头听到。[1561]噭(jiào):悲啼的声音。[1562]出:谁。[1563]举动:动辄。捶:用以鞭马的木棍。[1564]嘶:破声,这里指哭至嘶哑。[1565]穷厄:穷困。赀:同“资”,财富。[1566]传告:规诫。

【赏析】

这一首诗歌属于乐府题材,被北宋末期的学者郭茂倩收录在《乐府诗集》中。题目由古诗中“驱车上东门,遥望北郭墓”一句引申而来。

阮瑀借此诗描写了一个孤儿遭到继母虐待的故事。整首诗歌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出现,令读者看到后愈发感到真实。作者驾着马车奔驰在道路上,却在一处树林间听到隐隐的哭声,十分悲苦。作者下车查看,只见一个孩童哭坐于一处孤坟上。

这是铺垫,继而从作者的发问引发到高潮,孩童哭诉自己忍受虐待的经过,使得听者流泪,闻者伤心。最后再回到孩童生母的坟墓前。但已经是天人两隔,生离死别,所以这样的悲痛更加使人无奈。

阮瑀出身名门望族,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本人也自视甚高,是建安七子中脾气最为固执的一个人。“书记翩翩,致足乐也”指的便是阮瑀。

阮瑀文笔极好,但凡他写过的文章,别人就无法再增加一字或者再减少一字。为此曹操多次考验过阮瑀,但他都顺利过关。最为精彩的一幕便是曹操需要一份公文,而当时阮瑀正在马背之上,但他却以马为案,提笔写好了公文,曹操接过一看,果然还是一字不用增加,一字不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