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三首(其一)
王粲
西京乱无象[1545],豺虎方遘患[1546]。复弃中国去[1547],委身适荆蛮[1548]。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1549]。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1550],挥涕独不还[1551]。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1552]。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1553],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1554],喟然伤心肝[1555]。
【注释】
[1545]西京:长安,是西汉时的国都。无象:没有章法、体统。[1546]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等。遘:造。[1547]中国:指中原地区。[1548]委身:托身、置身。荆蛮:荆州。古代中原人称南方民族为蛮。因荆州地位南方,故曰荆蛮。[1549]追攀:形容依依不舍的样子。攀,攀着车辕恋恋不舍。[1550]顾:回头看。[1551]挥:挥洒。[1552]完:全。这两句是妇人所说的话,说自身还不知死所,哪能两相保全,不得已才弃子逃生。[1553]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岸:高地,高冈。[1554]悟:领悟。下泉:《诗经·曹风》中的篇名之一,下泉,即“黄泉”,下泉人喻指汉文帝。[1555]喟然:伤心叹息的样子。
【赏析】
后人对于《七哀诗》有很多解释,大都认为所谓哀,便是痛而哀,与人的七情六欲有关。但也有人认为哀主要围绕的主题与音乐有关,和韵律有关。
这一首《七哀诗》写于公元192年,当时长安刚刚经历过一场动乱。
在诗歌中,诗人交代了他远离长安的理由,也在诗歌中道出了长安已经变成了何等模样,“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在诗人离开长安前往目的地的路途中,他见到了最为残酷的景象:累累的白骨和荒芜的田野,路边有一饥饿难当的妇人,抱着自己的孩子丢弃在草丛间,回头看时,听到孩子的哭声,妇人洒泪却不抱回自己的孩子——自己尚且不知将来要死在何处,如何能母子两全呢?实在是不得已才抛弃孩子的呀。
这一幕令诗人不忍卒看,于是他骑马加快速度离去,不忍心听这世间哀号凄惨的声音。
王粲历经苦难,支撑他在乱世中存活下来的便是心中不灭的信念。在他的诗中,萧条凌乱的景象并不可怕,那些凋敝都会过去,然而此诗所描绘的景象触目惊心,“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何止是诗人自己,后世读到此诗的人莫不喟然而伤。“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也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经典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