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关系的运算

由于关系是序偶的集合,因此,集合A到B的两个不同的关系R和S可以进行集合的∪、∩、-、-运算,其结果仍为A到B的关系,并分别R∪S、R∩S、R-S、(或).然而,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集合,故它还应有自己特有的运算.

定义2.2.1 设R是A到B的关系,S是B到C的关系,令

并称R·S为R与S的复合关系(complemented relation).特别地,若A=B,则R·S为R与S的乘积.

例如,设集合A={1,2,3},R={<1,2>,<3,3>},S={<2,3>},则

R·S={<1,3>},S·R={<2,3>}

这表明关系的复合运算不满足交换律.

定理2.2.1 设R是A到B的关系,S是B到C的关系,T是C到D的关系,则

(R·S)·T=R·(S·T)

证明:任取<x,w>∈(R·S)·T,则存在z∈C,使得<x,z>∈R·S且<z,w>∈T,又由<x,z>∈R·S知,存在y∈B,使得<x,y>∈R,<y,z>∈S.再由<y,z>∈S且<z,w>∈T知,<y,w>∈S·T.最后由<x,y>∈R且<y,w>∈S·T推出<x,w>∈R·(S·T).于是有(R·S)·T⊆R·S·(T).

同理可证,R·(S·T)⊆(R·S)·T.总之,我们有

(R·S)·T=R·(S·T)

此定理表明,关系的复合运算满足结合律.

定义在同一集合上的关系R可与自身复合任意多次.

定义2.2.2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则Rn=R·R·…·R,n≥0,定义如下:

Rn+1=Rn·R

例如,设A={1,2,3},R={<1,2>,<2,1>,<1,3>},则

R0={<1,1>,<2,2>,<3,3>}

R1=R0·R={<1,2>,<2,1>,<1,3>}

R2=R1·R={<1,1>,<2,2>,<2,3>}

R3=R2·R={<1,2>,<1,3>,<2,1>}

R4=R3·R=R·R=R2

不难看出,在本例中

R2n=R2(n≥1)

R2n+1=R(n≥0)

利用关系的幂运算,可判断关系是否具有传递性.

定理2.2.2 集合A上的关系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R2⊆R.

证明:必要性.设R是传递的,任取<x,y>∈R2,则存在z∈A使得xRz且zRy,因R是传递的,所以xRy,即<x,y>∈R,故R2⊆R.

充分性.设R2⊆R.若xRy,yRz,则xR2z,即<x,z>∈R2,于是xRz,故R是传递的.

定义2.2.3 设R是A到B的二元关系,令

称R-1为R的逆关系(inverse relation).

易知,R的逆关系R-1就是R中所有序偶颠倒次序后所得序偶的集合,因此,(R-1-1=R.

定理2.2.3 设R是A到B的二元关系,S是B到C的关系,则

(R·S)-1=S-1·R-1

证明:因为<x,z>∈(R·S)-1,当且仅当<z,x>∈R·S,当且仅当存在y∈B使得<z,y>∈R且<y,x>∈S,当且仅当<y,z>∈R-1且<x,y>∈S-1,当且仅当<x,z>∈S-1·R-1,因此,

(R·S)-1=S-1·R-1

可利用逆关系来判断关系的某些性质.

定理2.2.4 设R为X上的二元关系,则

(1)R是对称的,当且仅当R=R-1

(2)R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R∩R-1⊆R0.

证明:(1)设R是对称的.因为<x,y>∈R当且仅当<y,x>∈R,当且仅当<x,y>∈R-1,故R=R-1

再设R=R-1.于是若<x,y>∈R,则有<x,y>∈R-1,从而<y,x>∈R,故R是对称的.

(2)设R是反对称的.若<x,y>∈R∩R-1,则<x,y>∈R且<x,y>∈R-1,即<x,y>∈R且<y,x>∈R,于是x=y,从而<x,y>=<x,x>∈R0,即R∩R-1⊆R0

再设R∩R-1⊆R0.若<x,y>∈R且<y,x>∈R,则有<x,y>∈R,且<x,y>∈R-1,即<x,y>∈R∩R-1,于是有<x,y>∈R0,从而x=y.故R是反对称的.

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则R不一定是自反的、对称的或传递的,我们希望在R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元素(序偶),得到一个包含R的且具有自反性或对称性或传递性的二元关系.

定义2.2.4 设R为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A上的二元关系R′满足:

(1)R′是自反(对称、传递)的;

(2)R⊆R′;

(3)若A上的二元关系R″也满足(1)和(2)则R′⊆R″.

则称R′为R的自反(对称、传递)闭包(closure),记为r(R)s((R),t(R)).

【例2.2】 设集合A={a,b,c,d}上的二元关系R={<a,b>,<b,c>},如何形成关系R′,使之包含R并且具有自反性?

解:A上的自反关系必定包含R0,于是R1=R∪R0,此外,向R1添加新的序偶

R2=R1∪{<a,c>}

R3=R1∪{<a,c>,<b,d>}

……

这些关系R1,R2,R3,…,Ri,…都是自反的,且R1⊆R2⊆R3⊆…⊆Ri⊆…,其中R1是包含R的最小的具有自反性的关系,即R1是R的自反闭包.

从定义不难看出,R的自反(对称,传递)闭包即是包含R的最小的具有自反(对称、传递)性的关系.此外,从定义即可得出:

定理2.2.5设R为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于是:

(1)R是自反的,当且仅当r(R)=R;

(2)R是对称的,当且仅当s(R)=R;

(3)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t(R)=R.

下面讨论如何求一个关系的R的三种闭包.

定理2.2.6 设R为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于是:

证明:(1)、(2)容易证明,下证(3).

令  R+=R∪R2∪R3∪…

显然R⊆R+.

设<x,y>,<y,z>∈R+,则存在正整数m,n,使得<x,y>∈Rm,<y,z>∈Rn.于是

<x,z>∈Rm·Rn=Rm+n⊂R+

故R+具有传递性.

设S是A上的一个传递关系,且R⊆S.下证R+⊆S.任取<x,y>∈R+,不妨设<x,y>∈Rn.若n=1,则<x,y>∈R⊆S,于是<x,y>∈S;若n>1,则有z1,…,zn-1,使

xRz1,z1Rz2,…,zn-2Rzn-1,zn-1Ry

由于R⊆S,且S具有传递性,所以

<x,z2>∈S,<x,z3>∈S,…,<x,y>∈S

故  R+⊆S

综上所述,  t(R)=R∪R2∪R3∪…

当集合A为有限集时,我们有:

定理2.2.7 设A为n个元素的集合,R是定义在A上的二元关系,则

证明:只须证明对任何整数k≥1有

任取<x,y>∈Rn+k,令z0=x,zn+k=y,则存在z1,z2,…,zn+k-1∈A,使得

z0Rz1,z1Rz2,…,zn+k-1Rzn+k  (2.1)

注意到式(2.1)中共有n+k+1个元素,而A只有n个元素,故必存在0≤i<j≤n+k,使得zi=zj,于是,有

z0Rz1,z1Rz2,…,zi-1Rzi,ziRzj+1,…,zn+k-1Rzn+k  (2.2)

易知,式(2.2)中共有m=n+k+1-(j-i)个元素,若m>n,则重复以上过程,直到m≤n,从而,即<x,y>∈Rm,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