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我国主要城市群

城市群的特点表现为内部具有比较明显的同质性与群体性,与外部有着比较明确的界限。我国城市群一般被认为是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正处在发展和形成过程之中。目前,我国城市群总面积约占全球城市总面积的28%,集中了全国68%的人口,吸引了全国75%的固定资产投资、98%的外资,创造了全国89%的经济总量。我国大陆三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GDP占全国总量的38%。三大城市群土地面积合计为90.4万km2,占全国的9.42%;人口为4.37亿,占全国的34.23%。三大城市群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动频繁,能为居民满足各种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城市群的服务半径可达150~200km,甚至可以向全国提供服务。同时,这三大城市群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客流需求正在持续不断地迅速发展,人们对“安全、迅速、准确、便利、经济、舒适”的客运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客流流量大、持续增长快、流向集中、层次要求高等特点更加显现。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km2,人口超过7240万,GDP对全国的贡献占到18.4%,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并被公认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2016年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长三角”要争当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20年,“长三角”占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要集聚全国11.8%的人口和21%的国民生产总值,要配套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在本次规划中,第一次提出要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并将上海定位为“全球城市”和超大城市,杭州和苏州被定位为Ⅰ型大城市,南京被定位为特大城市。这意味着上海将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整个区域,参与全球竞争。根据规划,上海市以及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当前长三角城市圈形成“单核”与“多核”并存格局,上海自成超级“单核”,辐射整个长三角区域;苏州、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形成多个“小核心”,主要辐射周边三四线城市。而且长三角城市群内多个中心城市实力均突出,城市群内竞争激烈。2017年4月,浙江省将嘉兴设立为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着力打造成为浙江与上海新政策率先接轨、高端产业协同发展、科创资源重点辐射、一体化交通体系枢纽、公共服务融合共享地。2017年7月21日,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城市可持续发展《成都宣言》正式发布。宣言倡议:构建包容开放的城市发展环境、践行绿色低碳的城市理念、完善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治理的共享与创新。嘉兴作为试点城市将践行最先进的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理念,为中国的城市树立新的样板。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梯度均衡。“珠三角”城市群从狭义上讲包括14座城市,GDP对全国的贡献接近10%,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超过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也是世界上开放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珠三角”城市群以广东30%的人口,创造着全省77%的GDP。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中提出,2017年启动“珠三角湾区”城市群等规划编制,把香港、澳门和“珠三角”9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包含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中山、惠州、江门、肇庆,其面积约为5万km2,人口超过6600万,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8万亿美元。这个规划通过在城市群之间建立、保持合理的协作分工关系,对于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经济体系,确保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粤港澳湾区”其辐射半径上可至华东地区,西可至西南地区,东可至“长三角”地区,向外则可以辐射至东南亚以及欧美地区。目前,全世界共有三大湾区,分别为美国旧金山、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是国家全力打造的全球第四大湾区,该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陆上有完善的高速铁路网络,如以广州为中心共有杭广、南广、贵广、广深港高速铁路横纵延伸全国各处,“珠三角”已实现一小时生活圈。而广深港高速铁路建成在即,建成后广州至香港只需48分钟。随着“港珠澳”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珠江口西岸城市群与港澳地区的融合进一步深入,“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迎来全新发展阶段,形成具有高端、开放、创新特点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湾区经济形态。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该区域面积为18.34万km2,人口8500万,总体结构采用“点⁃轴”发展模式。“点”的发展是以核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等为主要“节点”统筹发展;“轴”的发展是城市群内外主要交通走廊和产业带的发展。“点”的具体发展构想是采用“2+8+4”模式,推进城市群“节点”城市发展,即推动两个核心城市、八个次中心城市及滨海新区等新兴城市的发展;“轴”的发展构想是以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线以及沿交通线分布的产业带和城市密集带构成的,将以中关村科技园和滨海新区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以快速综合交通走廊为纽带,促进通州、廊坊、滨海新区城市群主轴的发展;以滨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发展带和渤海西岸五大港口为发展核心,促进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市沿海地区城市发展带的快速发展。

“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在于定位准确,各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大小城市错位发展,以上海和广州(深圳)为龙头,这三个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发展都不错,各自形成了特色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珠三角”一样,同样需要一个产业功能互补、均衡协调发展的“城市群”。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该新区将成为京津冀新的支撑点。雄安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km2,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km2,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km2。相比而言,雄安新区起步的100km2可以把北京科技、文化、人才和国际化的优势聚集起来,在京津冀区域内形成创新中心、高端制造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同时,雄安新区的设立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有利于加快补起区域发展短板,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正在引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迈向全球城市体系的最前沿。北京作为首都有着先天优势,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GDP居我国城市第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东京,上海亦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大港,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称,加上外国人士众多,也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深圳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由一个渔村变成现在的全球城市,深圳制造、深圳创造已经开始代表中国走出国门。除这三大城市群外,其他属于次一级城市群,这类城市群构成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同一个省内,但经济活动的直接辐射半径一般超出本省范围。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报告预测,到2025年,将有70%的中国人都将居住在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中。我国的八大城市群如表2.1所示。

表2.1 我国八大城市群情况表

从城市群GDP经验数据来看,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较为成熟外,我国的多数城市群尚处在发展初期,核心城市虹吸效应远大于外溢效应,尚未形成区域间的联动发展。例如,中部城市群作为跨区域城市群,内部形成多个都市圈,多中心的结构使资源相对分散。京津冀城市间的巨大差距也意味着后发城市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成渝仍以重庆和成都两大核心城市为主,城市群框架尚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