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有度,能文能武
野生状态的狼可以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在平常状态下,狼从外表看来甚至是温顺的,是文静而放松的。在狼群当中除了正在嬉戏的小狼,大多数狼都是安静的。但是一旦有突发情况发生,所有的狼又能马上神经紧绷,变得勇武无比,投入到高强度的运动当中。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应对能力是考察人或者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有人认为,所谓的适应环境就是不断拼搏,忍受痛苦,这样的说法是不全面的。人不仅要适应整体的大环境,也要能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
中国有句古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现在的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这要求人们一方面要能够“紧张”得起来,可以应付任何突发事件和激烈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能够“放松”得下来,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休息,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更高的挑战。
社会上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拿得起,放得下,在工作或者干正事的时候精力充沛、魅力四射,往往很容易就获得成功,而且生活得也很快乐。第二种是拿得起,放不下,一旦在工作上或者其他方面有了什么问题,他们可以夜以继日地从事劳动,但是却往往忽视了休息。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在想着没做完的事情,心理压力负担很重,这样的人可能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因为总是“放不下”,所以很难快乐起来,而且因为过分地透支心理精力,不注意劳逸结合,健康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第三种人是既拿不起也放不下,他们就好像是蜷缩在贝壳里的寄居蟹,成天无所事事,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猝死,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可怕杀手之一,每年世界上都有几十万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猝然死去。有些医疗机构把猝死定义为劳累过度,并称猝死为“过劳死”。为了揭开猝死的面纱,法国一家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在猝死的比例当中,最多的不是那些强体力劳动或者强脑力劳动的人,而是那些精神压力比较大的人。在所调查的40多个职业当中,猝死比率最高的是影视行业和白领一族,而且多集中在中老年。
医学分析,心理压力过大,对事业、感情等事情“放不下”,长期抑郁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但是,在调查当中,那些企业界和政界的风云人物却很少出现猝死的这种状况。照常理来说,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应该更大才对,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事业上和身体健康上“双丰收”呢?
微软大帝比尔·盖茨一语道破天机:“我在工作的时候从来不想别的事情,同样的,我在休息的时候也从来不去想工作——即使我的办公桌上正放着联邦法院的传票也是如此。”正是在这种一张一弛、松紧有度的生活规律当中,才可以做到真正的面面俱到。
小王和小陈是大学同学,两个人的成绩都非常好,总是轮番占据年级的第一名。小王因为是从农村来的,所以性格上多少有点自卑,也没什么特长,所以一心想在学习上证实自己。为此,小王每天不到5点就起床背外语,晚上还要在自习教室待到接近晚12点才回宿舍。一个寝室的同学们都开玩笑说,小王说梦话的时候都在背书。而小陈则正好相反,除了正式上课和必要的自习时间以外,很少看见他拿着书本。早上起来以后先去操场跑步,每天中午还小睡一会。小陈参加社团活动也很积极,不到一年,就成了院里的学生会副主席。
即使是这样,小王和小陈的成绩还是不相上下。越看小陈成天意气风发、优哉游哉,小王就越着急,就越拼得厉害。眼看小王的脸色越来越苍白,辅导员劝小王多注意休息,甚至强制他保证休息时间。但是小王就是放松不下来,即使是躺在床上脑子里想的也是学业。大二下半年,小王的身体终于承受不住了,病倒了,无奈之下,只好办了一年的休学回家休养。
小王的情况就是很明显的“张”得起来却“弛”不下来。人的身体、精神的弹性毕竟是有限度的,如果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就很容易造成损害。而且,学习工作的成功与否往往并不是看你干了多长时间,而是看你完成了多少工作。疲劳作战往往是没有效率的,像上面例子中的小陈的学习效率明显比小王高,这倒并不一定是小陈的智力比小王好,而是因为小陈劳逸结合,在单位时间内可以集中精神做最多的事情。
现代的社会生活催人奋进,不敢懈怠;在思想意识上也是崇尚勤劳,羞提安闲。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还得“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宋朝的苏东坡就说过“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也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适当的休息,是健身的主要秘诀之一,万不可忽略。”适当的休息有益健康,包括良好的休息习惯和充足的睡眠。
过度劳累的危险征兆包括: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思维散乱、头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起立时眼前发黑、耳鸣、咽喉异物感、胃闷不适、颈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发凉、手掌发黏、手足麻木感、便秘、心悸气短、容易晕车、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如果上述症状频繁出现,表明你的身体已经透支严重,正在发出警告,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张弛有度、科学合理了。
适应环境的最基本要求是生存,而身体是生存之本,健康是一切财富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因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而英年早逝的大有人在。浙江大学的何勇在36岁本命年之际,因肝癌晚期病逝;32岁的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萧亮中在睡梦中与世长辞;清华大学两名中青年教师焦连伟、高文焕相继去世……
如果连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还有谁来为你珍惜呢?过早地透支自己的身体,最后健康就要亮起红灯,等发现不行了,已经晚了。如果他们挤出点时间自我保健,相信他们会赢得更多的时间,经营他们心爱的事业,他们取得的业绩将更加辉煌,留给后人的财富也将会更多。
生命是属于每个人的,它只有一次,因此,这些令人扼腕三叹的事实告诉我们,健康比什么都珍贵,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如果说其他东西是无数个0的话,那么健康就是这些0前面的1,没有了这个1,再多的0还是0!这也是像洪昭光健康报告会之类受热捧的原因。
古时候,在一座大山脚下生活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两个儿子。一天晚上,父亲对两个儿子说:“我年纪大了,以后可能就干不动活了。明天就由你们两个上山砍柴吧。”两个儿子都很孝顺,马上就点头答应了。
大儿子心想:“我是老大,可不能让弟弟给比了下去,我一定要早点上山,多砍些柴禾回来才行。”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大儿子就摸黑上山了。而二儿子呢,美美地睡了一大觉,早上起来,吃了东西,然后拿起磨刀石,仔细地把柴刀磨得又亮又锋利,直到日上三竿的时候才收拾停当,上山去了。
到了晚上,两个孩子回到家里,没想到大儿子累得满头大汗,只扛回来了不大一捆柴禾。二儿子跟没事的人一样,却砍回来非常大的一捆。老汉叹道:“你们一定要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我们要适应环境,干出一番事业,唯一依靠的武器就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身体和大脑就好像砍柴的刀一样,休息就是为了好好保养它们,让它们更锋利、更耐用。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花点时间自我保健和多做点事业并不矛盾。因为自我保健能使自己身体健康、益寿延年。而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延长自己的寿命,无形中又可以多出许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人整天沉浸于工作,废寝忘食,结果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更糟,整天萎靡不振,工作效率极低,事倍功半;而有些人劳逸结合,时间调配合理,他们并没有整天埋头苦干,可事半功倍,工作业绩照样不差。
适当的休息当然不是懒惰和放纵。不过人的行为也确实需要有节制,即使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