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就弹性性格

在草原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有生物产生,有生物消失。环境的变化造成物种的变迁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狼却不管环境怎么变,始终是草原上的不二王者。成千上万年艰苦环境的磨炼,不仅磨炼了狼钢铁一样的意志,更养成了狼的弹性性格。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在同样的环境下,同样学历或者能力的人,有些人一举成名,获得事业、人生的成功,有些人默默无闻,甚至被淘汰出局。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的人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归根结底还是在对环境的适应上。在社会生活当中,有能够适应环境的“弹性性格”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是弹性性格?弹性本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若除去外力后形变随之消失。物理学中有一条定律,它的意思是,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如扭曲、拉伸,均与弹力体的弹力成正比。把这条定律用在人的性格培养上,其要义就是使人的性格具有弹性,能伸能缩,能够正确对待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一根筷子,用力一折,很容易就断了,可是一根藤条,却无论如何也折不断,难道是藤条比筷子更结实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只不过是藤条比筷子更柔韧罢了。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的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变化总是会影响身处其中的人,就好像我们给筷子和藤条加的外力。

有些人就像筷子一样僵硬,环境变化时,不肯低头,不知变通,结果也自然和筷子一样落得个折断的下场;而真正能适应环境的人则像藤条一样,该长的时候长,该短的时候短,随着环境的变换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功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易·系辞下》有这样一段文字:“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就是个能屈能伸、有弹性性格的人。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了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曹爽虽然说是皇族,但论能力、资格都比司马懿差得远。开始的时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马懿,有事总听司马懿的意见。

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他们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司马懿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儿也不干涉。

曹爽大权在手,就寻欢作乐,过起荒唐的生活来了。为了树立他的威信,他还带兵攻打蜀汉,结果被蜀军打得大败,差点全军覆没。

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自有打算。好在他年纪也确实老了,就推说有病,不上朝了。

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是毕竟有点不放心,还想打听一下太傅生的是真病还是假病。

有一次,有个曹爽的亲信官员李胜,被派为荆州刺史。李胜临走的时候,到司马懿家去告别。曹爽要他顺便探探情况。

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上到处都是。李胜在一边看了,觉得司马懿病得实在可怜。

李胜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本州刺史(李胜是荆州人,所以说是本州),特地来向太傅告辞。”

司马懿喘着气说:“哦,这真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备啊。我病得这样,只怕以后见不到您啦!”

李胜说:“太傅听错了,我是回荆州去,不是到并州。”

司马懿还是听不清,李胜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总算有点搞清楚了,说:“我实在年纪老,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您做荆州刺史,这太好啦。”

李胜告辞出来,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说:“太傅只差一口气了,您就用不着担心了。”曹爽听了,甭提有多高兴啦,再也没把司马懿放在心上。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

哪知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马懿的病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给撤了。

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乱成一团。有人给他献计,要他挟持少帝退到许都,收集人马,对抗司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都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哪儿有这个胆量。司马懿派人去劝他投降,说是只要交出兵权,绝不为难他们。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

过了几天,就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下了监狱处死。

司马懿这一伸一缩,就把心腹大患给除掉了。司马懿不仅在政治上能屈能伸,在战争当中也是如此,一开始在北方指挥作战的时候,司马懿大开大合,打了不少胜仗,这是其能伸的一面。后来,诸葛亮带兵进攻魏国,司马懿深知自己在谋略上不如诸葛亮,只好缩起来坚守。诸葛亮就想出一个计谋,派人给他送了一套妇女穿的衣服,嘲笑他像女人一样没胆量。其他的将领都十分气愤,纷纷要求出战,但是司马懿旁若无人地穿上女人的衣服,继续喝酒。诸葛亮没办法,粮草快耗光的时候只好率兵撤退了。

正是靠着这种能屈能伸的顽强适应能力,司马氏在三国的乱世中崛起,最终取代了魏、蜀、吴三国,建立了晋朝。和司马懿相反的是,东晋时代的陶渊明却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是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是令人敬佩的,但是他这种不知变通的做法却值得商榷。他愤然离任,百姓失去了一个好的父母官;督邮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陶渊明自己也失去了前途。如果换一种做法,通过自己的影响和才华或者其他途径,既惩罚了敌人,又保全了自己,岂不更好?

有弹性的心灵才有轻松和自由。所谓弹性,那就是能屈能伸,刚硬的玻璃,虽然明澈,却经不起丸石一击;细柔的藤条,因其坚韧,才使它充满活力。在有些场合,如在大是大非的原则上,我们应该像玻璃一样刚硬透明,但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我们又必须像细柔的藤条一样,显示出灵活性与多变性。

我们都试图选择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于是我们唱歌,跳舞。而波动的生活又常使我们心力交瘁,加上意外的打击,生命的意义变得模糊,缺乏弹性,生命成了易碎品。生命是一个人自己的不可转让的权利。我们追求心灵的轻松和自由,过内心宽松的日子,这并非游戏人生,轻松的感觉会使我们的行为更富有人性和潇洒,会使我们的生命减少耗费。一个人自己活得累,会使你周围的人也感到很累。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得别人的认同和接受,我们就要尽可能多地释放出这种轻松的气息。只有轻松才能使彼此都享受和谐的快乐。我们提倡真诚坦率,但面对一个为人坦荡、无拘无束、说一不二、从不妥协的人,尽管他不是口是心非,虚伪做作,我们也只好敬而远之,避而远之。因为真诚坦率是指一个人的内涵,不是缺乏弹性的性格。弹性不足的人,在压力面前便会内心慌乱,使小事变大,易事变难,进而失去机会,失去进取心。弹性也是有限度的,即不违背做人的正直原则,过之则丧失了人品。

个人能力是适应环境的重要一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能力在不同的环境里统统适用。在大海里,鲨鱼是无敌的霸主,可是在鱼缸里,金鱼却比鲨鱼生活得自在。

每个人都有“怀才不遇”的时候,这时候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目前的工作。姜子牙垂钓于渭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后来他们都成了著名的人物,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在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却遭遇到了不少困难,经过分析,他发现几家公司都是因为他的学历过高,但是又不了解他的工作能力才犹豫的。

于是他找出自己的本科毕业学历,重新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的能力远远高于其他同事,甚至很多不是一个本科学历的人能做的事情,他都能顺利完成,老板对此十分惊讶。

这时候,他又拿出了自己的硕士毕业证,老板很顺利地给他安排了一份适合硕士的工作。又做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的能力还是比周围的同事强很多,于是他又把他的博士毕业证书拿了出来,最后终于得到了老板的重用。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性格虽然比较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可塑性。弹性性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依赖于实践活动的锻炼。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结合自己性格上存在的缺点,有意识地进行侧重性锻炼。如果是急躁易怒、容易冲动的“火爆型”性格,在实践中应注意多干些耐心细致的工作,逐渐养成耐性和“雅量”;如果是孤僻不合群、沉默不多言、敏感不开通的“闷葫芦型”性格,就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群性格;如果是忧郁悲观、总觉得矮人一头的“自卑型”性格,则应根据自己的特长多参加诸如爬山、游泳、打球、射击等带竞争性的活动,以展示才华,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总之,弹性性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只要从点滴做起,长期坚持,就能培养出面对失败而不屈、面对厄运而刚毅、能伸能缩、刚柔相济的弹性性格来。就好像坚硬的顽铁,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变成“绕指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