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景和院士“关爱女性健康”系列:妇科肿瘤的故事
- 郎景和
- 1628字
- 2020-06-25 21:29:11
要不要切除子宫
为着半打纯属良性的肿瘤而切掉年轻妇女的子宫,意味着一次外科手术的彻底失败。
——邦尼(英国妇产科学家)
我要继续为王女士及其丈夫讲讲子宫肌瘤的变性。“囊性变是常见的肌瘤变性,即在大肌瘤中间形成大小不同的囊腔,乃由肌瘤细胞液化而成。所谓红色变性,多发生于妊娠期或产后,可伴有明显的腹痛,但并无多大险情。”
听了这些,王女士的心情似乎舒缓了许多,竟然讲起一位同事的故事。
“我们单位一个女秘书,肚子突然痛得不得了,到医院去看急诊。外科大夫说是阑尾炎,妇科大夫说是卵巢囊肿扭转,开刀发现是子宫肌瘤,有拳头大,结果把子宫给切了。年纪轻轻的,只有30岁,结婚2年,还没有小孩呢……”
“这是浆膜下肌瘤常见的并发症,即肌瘤蒂部扭转,血液供应被扼制,致组织坏死,会突然腹痛如绞。很难与卵巢囊肿扭转、破裂相区别,除非超声扫描发现正常卵巢。肌瘤的性质和卵巢肿瘤也不同,有经验的医生检查时常会考虑到。情况紧急,开腹手术当然必要。”
我略沉吟:“不过,切除子宫可容思量——”我一向对别个单位、别个医生的处理不作品评,这是我的一个准则。况且当时的诊断治疗毕竟有当时的情况和条件,不可妄加推测。而且当病人面说长论短,也增加病人的顾虑和负担。
一个好医生恐怕不是一时造就的,这不仅包括技术和经验,还有行医道德。医德不仅是如何对待病人,也包括如何对待同行与同事。尊重同道与尊重病人同样重要。
“我们该讨论子宫肌瘤的治疗了。其实我们刚刚已经涉及。”我从自己的思绪中走脱出来。
“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但有个要不要手术和做什么样手术的问题。这要考虑到病人的年龄、生育情况、肌瘤的大小及症状等。
年龄较大(40岁以上),又已完成了生育计划的妇女,是否手术主要取决于肌瘤大小和症状。子宫超过10周(与妊娠月份比照),又有明显的出血和压迫症状,应手术切除子宫。若肌瘤小于这个大小,或者症状也不严重,可暂不手术。但要定期复查,半年或1年查一次即可。
年轻而又渴望生育的患者,包括未婚的女孩,都可以接受只剔除肌瘤而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的手术。有人创造了从一个子宫上挖出200余个肌瘤,术后又喜得贵子的记录!
这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很像是从苹果上挖掉几个烂斑,而保存了一个尚为完整的苹果一样。它是既去掉肿瘤又负有‘建设任务’的艺术,需要美妙地设计切口,仔细地挖出所能看到和摸到的肌瘤,为日后正常妊娠创造条件。
我给你们讲一个有意思的病例:一个女青年——很不错的舞蹈演员,得了子宫肌瘤。肌瘤很大且多个,出血多,贫血,几乎无法跳舞了。怕切子宫找到了我,当然要剔除肌瘤保存子宫。术后1年结婚,接着怀孕,要生的时候又碰上我值班,做了剖宫产,小孩真可爱。又5年后,居然再次长出了肌瘤,这回得切除子宫了——3次手术均在我的刀下。我开玩笑说,你的多灾多难、辛辛苦苦的子宫终于完成了任务,退出‘历史舞台’了。”
“这么说剔除肌瘤后,既可有妊娠的机会,又可有复发的危险,如何是好?”王女士的提问极为老到。
“请注意几个有趣的数字: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率可达60%,多在3年之内;3年内复发率仅为15%,而3年以后的复发率为30%。”
聪明的读者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结论:子宫肌瘤剔除后3年内是个关键时期,这时肌瘤复发率低、妊娠率高,一定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
由于肌瘤引起的不孕或流产会因肌瘤的剔除而得到治疗,可谓一箭双雕。
“听您一席话,我已‘对号入座’。我40岁,肌瘤12周,小孩也大了,子宫该切。不过,听说切除子宫后,没有了内分泌,人要变老。”王女士说时还睨视了一下丈夫。
“卵巢主司女性内分泌。你的卵巢还保留着,各方面都不会受影响,尽可放心。”我狡黠地扫了他们两位一眼,回答得有些含蓄,料定他们已完全明了。
“听说吃药、扎针,还有气功、特异手法也能把肌瘤治好?”丈夫像是记者采访。
“有些药物,如睾丸素、血更停(棉酚)等能抑制肌瘤生长和减少出血,但对大的肌瘤恐怕难以奏效。针灸也有可促使子宫收缩和减少出血之功。”我说。至于其他,我只能莞尔一笑。
虚线内为部分子宫切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