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

肉种鸡饲养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育雏期(0~4周龄)、育成期(5~23周龄)、产蛋期(繁殖期)。饲养肉用种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受精率高、孵化率高的种蛋,生产可能多的健壮、优质和肉用性能好的肉用仔鸡。肉用种鸡具有采食量大,生长速度快,体重大,容易育肥,产蛋量低的特点,必须结合肉用种鸡的特点,科学饲养,加强管理,提高肉用种鸡的种用价值,生产更多的种蛋。

(一) 育雏期饲养管理

1.做好准备工作

(1)鸡舍准备 现代养鸡业面临的最大威胁仍然是疾病。鸡群周转必须实行“全进全出”制,以实现防病和净化的要求。当上一批育雏结束转群后,应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彻底的检修、清洗和消毒。消毒工作结束后铺上垫料,重新装好设备,进鸡前锁好鸡舍(或场区),空闲隔离至少3周,待用。饲养面积根据饲养方式和饲养数量确定。

(2)设备用具准备 根据生产计划、饲养管理方式及雏鸡适宜的饲养密度,准备足够的饲喂和饮水设备。为每500只1日龄雏鸡准备一台电热育雏伞。准备好接雏工具,如计数器、记录本、剪刀、电子秤、记号笔。准备好免疫工具、消毒用具、断喙用具等。

(3)其他准备 饲养人员在育雏前1周上岗,最好能选用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育雏前1天准备好饲料和药品(消毒药物、生物制品、抗菌药物和营养剂等)。

(4)升温 提前开动加温设备进行升温,育雏前2~3天使温度达到育雏温度要求,稳定后进雏。

2.接雏

引进种鸡时要求雏鸡来自相同日龄种鸡群,并要求种鸡群健康,不携带垂直传播的支原体、白痢、副伤寒、伤寒、白血病等疾病。引进的雏鸡群要有较高而均匀的母源抗体。出雏后尽快入舍,入舍愈晚对鸡产生的不良影响愈大。最理想的是出雏后6~12小时将雏鸡放于鸡舍育雏伞下。冷应激对雏鸡以后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冬季接雏时尽量缩短低温环境下的搬运时间。将雏鸡小心从运雏车上卸下并及时运进育雏舍,检点鸡数,随机抽两盒鸡称重,掌握1日龄平均体重。从出壳到育雏舍运输时间过长,雏鸡会脱水或受到较大的应激。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公雏出壳后在孵化厅还要进行剪冠、断趾处理,受到的应激较大。因此,运到鸡场后要细心护理。

3.育雏的适宜环境条件

(1)育雏温度 由于生理原因,刚出壳的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很不健全,必须人工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以利其生长。开始育雏时保温伞边缘离地面5厘米处(鸡背高度)的温度以32~35℃为宜。育雏温度每周降低2~3℃,直至保持在20~22℃为止。

为防止雏鸡远离食槽和饮水器,可使用围栏。围栏应有30厘米高,与保温伞外缘的距离为60~150厘米。每天向外逐渐扩展围栏,当鸡群达到7~10日龄时可移走围栏。

过冷的环境会引起雏鸡腹泻及导致卵黄吸收不良;过热的环境会使雏鸡脱水。育雏温度应保持相对平稳,并随雏龄增长适时降温,这一点非常重要。细心观察雏鸡的行为表现(图1-5、图1-6),可判断保温伞或鸡舍温度是否适宜。雏鸡应均匀地分布于适温区域。如果鸡扎堆或拥挤,说明育雏温度不适合或者有贼风存在。育雏人员每天必须认真检查和记录育雏温度,根据季节和雏鸡表现灵活调整育雏条件和温度。

图1-5 育雏伞下雏鸡的分布

图1-6 暖房式(整个舍内加温)雏鸡的行为表现

(2)湿度 为尽量减少从孵化器转到鸡舍给雏鸡带来的应激,最理想的条件下,前7天雏鸡所感受的相对湿度应达到70%左右,如第一周内相对湿度低于50%,雏鸡就会开始脱水,其生理发育将受到负面影响。可以采取在舍内火炉上放置水壶、在舍内喷热水等方法提高湿度;8~20天,相对湿度降到65%左右;20日龄以后,由于雏鸡采食量、饮水量、排泄量增加,育雏舍易潮湿,所以要加强通风,更换潮湿的垫料和清理粪便,以保证舍内相对湿度在50%~60%为宜。

(3)通风 通风换气不仅提供鸡生长所需的氧气、调节鸡舍内温、湿度,更重要的是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羽毛屑、微生物、灰尘,改善舍内环境。育雏期通风不足造成较差的空气质量会破坏雏鸡的肺表层细胞,使雏鸡较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鸡舍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应超过0.5%,氨气浓度不应高于0.002%,否则鸡的抗病力降低,性成熟延迟。通风换气量除了考虑雏鸡的日龄、体重外,还应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调整。育雏前期鸡的个体较小,鸡舍内灰尘和有害气体相对较少,所以通风显得不是十分重要,随着鸡只生长逐渐加大通风量。

(4)饲养密度 雏鸡入舍时,饲养密度大约为每平方米20只,以后,饲养面积应逐渐扩大,28日龄(4周龄)到140日龄,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母鸡6~7只,公鸡3~4只。同时保证充足的采食和饮水空间,见表1-5、表1-6。

表1-5 肉种鸡的采食位置

表1-6 饮水位置

(5)光照 在育雏前24~48小时,应根据雏鸡行为和状况为其提供连续照明。此后,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应加以控制。育雏初期,舍内唯一且必要的光照来源应为每1000只雏鸡提供直径范围为4~5米的灯光照明。该灯光强度要明亮,至少达到80~100勒克斯。鸡舍其他区域的光线可以较暗或昏暗。鸡舍给予光照的范围应根据鸡群扩栏的面积而相应改变。

4.育雏期饲喂管理

雏鸡入舍饮水后即可开食,尽快让雏鸡学会饮水和采食。每天应为雏鸡提供尽可能多的饲料,雏鸡料应放在雏鸡料盘内或撒在垫纸上。为确保雏鸡能够达到目标体重,前3周应为雏鸡提供破碎颗粒育雏料,颗粒大小适宜、均匀、适口性好。料盘里的饲料不宜过多,原则上少添勤添,并及时清除剩余废料。母鸡前两周自由采食,采食量越多越好,这样保证能达到体重标准。难以达到体重标准的鸡群较易发生均匀度的问题。这样的鸡群未来也很难达到体重标准而且均匀度趋于更差。使鸡群达到体重标准不仅需要良好的饲养管理,而且需要高质量的饲料,每日的采食量都应记录在案,从而确保自由采食向限制饲喂平稳过渡。第三周开始限量饲喂,要求第四周末体重达420~450克。公鸡前四周自由采食,采食量越多越好。让骨骼充分发育。对种公鸡来说前四周的饲养相当关键,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公鸡成熟后的体形和繁殖性能。

鉴于实际生产经验,育雏期要监测雏鸡采食行为。雏鸡嗉囊充满度是雏鸡采食行为最好的指征。入舍后24小时80%以上雏鸡的嗉囊应充满饲料,入舍后48小时95%以上雏鸡的嗉囊应充满饲料。良好的嗉囊充满度可以保持鸡群的体重均匀度并达到或超过7日龄的体重标准。如果达不到上述嗉囊充满度的水平,说明某些因素妨碍了雏鸡采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事实证明雏鸡难以达到体重标准,该日龄阶段的光照时间应有所延长。达不到体重标准的鸡群每周应称重两次,观察鸡群生长的效果。为保证雏鸡分布均匀,要确保光照强度均匀一致。

在公母分开的情况下把整栋鸡舍分成若干个小圈,每圈饲养500~1000只。此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好育雏期体重和生长发育均匀度,便于管理和提高成活率。

5.育雏期饮水管理

雏鸡入舍前,要检查整个饮水系统以确保正常工作,并进行水的卫生检测,保证饮水干净。育雏期鸡舍温度较高,并且饮水中添加了葡萄糖、多维等营养物质,这些条件正适宜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所以饮水系统的消毒和饮水的及时更换直接关系到雏鸡的健康。一般要求育雏前三天每4小时清洗一次饮水器和更换饮水,以后每天擦洗两次。水箱每周清洗一次。每月要监测一次饮水卫生。使用乳头饮水器可提高饮水卫生,切断疾病传播,降低鸡舍垫草湿度,降低劳动强度。

雏鸡到育雏舍后先饮水2~3小时,然后再喂料。为缓解路途疲劳和减弱应激,可以在饮水中加葡萄糖和一些多维、电解质以及预防量的抗生素。

6.育雏期垫料管理

肉种鸡地面育雏要注意垫草管理。要选择吸水性能好、稀释粪便性能好、松软的垫料。如麦秸、稻壳、木刨花,其中软木刨花为优质垫料。麦秸、稻壳1∶3比例垫料效果也不错。垫料可根据当地资源灵活选用。育雏期因为鸡舍温度较高,所以垫料比较干燥,可以适当喷水提高鸡舍湿度,有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7.断喙

对种公鸡和种母鸡实施断喙的目的是为减少饲料浪费和啄伤的发生,全世界种鸡不实施断喙的趋势正在上升,许多未断喙的鸡群生产性能表现甚好,尤其是遮黑条件下或半遮黑条件下育雏育成的鸡群。

红外线断喙技术的出现使鸡只喙尖部在喙部组织不受任何剪切的条件下得到处理。由于没有任何外伤,则没有细菌感染的突破口并可大大减少对雏鸡的应激。

如不采用红外线断喙方法,则必须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使用正确的设备(专用断喙器)实施断喙。建议断喙在种鸡6~7日龄时进行,因为这个时间断喙可以做得最为精确。理想的断喙就是要一步到位将鸡只上下喙部一次烧灼,尽可能去除较少量的喙部,减轻雏鸡当时以及未来的应激。断喙时有必要实施垂直断喙,避免后期喙部生长不协调或产生畸形。

断喙的正确操作方法是拇指置于雏鸡头部后方,食指置于喉部下方,把持雏鸡头部使之稍稍向后倾斜,再将其喙部插入断喙孔内,然后轻压喉部使舌头后缩,切下喙部后应保持伤口在刀片上烧灼2秒以利止血。值得注意的是烧灼时间如过长将给鸡带来较强的应激,而烧灼时间过短则其喙部有再生的可能。为保证切喙彻底,必须经常地更换刀片,同时操作时必须保持高度注意力。切记断喙操作准确比快速更重要。如操作正确将去除上喙的一半(即从喙尖至鼻孔前缘距离的1/2),剩余的喙部将约为2毫米(从鼻孔前缘计)。断喙后数天内要在喂料器中多撒些饲料以减少应激。断喙前后于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维生素K可起到减少应激和防止出血的功效。雏鸡断喙的标准见图1-7。

图1-7 雏鸡断喙的标准

8.日常管理

(1)注意观察雏鸡 观察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条件是否适宜;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情况、粪便和行为表现,掌握鸡群的健康状况和有否异常。

(2)严格执行饲养管理程序 严格按照饲养管理程序进行饲喂、饮水和其他管理。

(3)搞好卫生管理 每天清理清扫鸡舍,保持鸡舍清洁卫生;按照消毒程序严格消毒。

(4)做好生产记录。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育成期的生理特点

育成期一般指4~22周龄。此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发育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种鸡的性成熟后的体质、产蛋状况和种用价值,育成期有其生理特点。

(1)生长迅速 骨骼和肌肉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钙的沉积能力提高,脂肪沉积量逐渐增加,容易出现体重过大和过肥现象,该阶段对肉种鸡影响最大的是营养水平。

(2)性器官发育快 育成的中后期,机体各器官发育基本健全,生殖系统开始迅速发育,饲养不善,光照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性器官发育过快、早熟,从而影响肉用种鸡以后的产蛋量和种蛋质量。所以要加强饲养管理,使鸡群适时开产。

2.饲喂和饮水

安装饲喂器时要考虑种鸡的采食位置(表1-5),确保所有鸡只能够同时采食,这样可以使提供的饲料分布均匀,防止饲喂器周围过于拥挤。要求饲喂系统能尽快将饲料传送到整个鸡舍(可用高速料线和辅助料斗),这样所有鸡可以同时得到等量的饲料,从而保证鸡群生长均匀。炎热季节时,应将开始喂料的时间改为每日清晨最凉爽的时间进行。

为了提高育成鸡的胃肠消化机能及饲料利用率,育成期内有必要添喂砂砾,砂砾的规格以直径2~3毫米为宜。添喂砂砾的方法,可将砂砾拌入饲料饲喂,也可以单独放入砂槽内饲喂。砂砾要求清洁卫生,最好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后使用。

对限制饲喂的鸡群要保证有足够的饮水面积,同时需适当控制供水时间以防垫料潮湿。在喂料日,喂料前和整个采食过程中,保证充足饮水,而后每隔2~3小时供水20~30分钟。在高温炎热天气或鸡群处于应激情况下不可限水。种鸡饮水量见表1-7。

表1-7 种鸡的参考饮水量 单位:毫升/(只·天)

3.限制饲养

为了控制体重,有意识地控制喂料量,并限制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这种方法叫限制饲养。限制饲养有限时、限量和限质等多种方法。

限制饲养不仅能控制肉种鸡在最适宜的周龄有一个最适宜的体重而开产,而且可以使鸡体内腹部脂肪减少20%~30%,节约饲料10%~15%。

(1)限制饲养的方法 肉鸡的限饲方法有每日限饲、隔日限饲、“五·二”限饲“六·一”限饲等。种鸡最理想的饲喂方法是每日饲喂。但肉用型种鸡必须对其饲料量进行适宜的限制,不能任其自由采食。因此有时每日的料量太少,难以由整个饲喂系统供应。但饲料必须均匀分配,尽可能减少鸡只彼此之间的竞争,维持体重和鸡群均匀度,结果只有选择合理的限饲程序,累积足够的饲料在“饲喂日”为种鸡提供均匀的料量。

喂料量的控制应根据鸡群体重逐周调整,也可事先制订本场不同批次鸡体重模式图,按照图表及时调整每周限饲方案和限饲计划,顺季前紧后松,1~6周接近下限,7~13周超过下限,14~19周接近上限,20~25周80%鸡超过上限;逆季前松后紧,1~6周超过上限,7~13周接近下限,14~19周超过下限,20~25周超过上限。

限制由3周龄开始,喂料量由每周实际抽测的体重与表中标准体重相比较而确定。若鸡群超重不多,可暂时保持喂料量不变,使鸡群逐渐接近标准体重,相反鸡群稍轻,也不要过多增加喂料量,只要稍稍增一点,即可使鸡群逐渐达到标准体重。

喂料时要有充足的料(槽)位和快速的喂料设施,使鸡群尽快吃到饲料以保持良好的均匀度。喂料口的饲料量要全部一次性投给,不得分开,以保持饲料均匀分布,防止强夺弱食。喂料器的高度要随鸡背高度及时调节,避免浪费饲料。母鸡体重和限饲程序见表1-8。

表1-8 母鸡体重和限饲程序(0~24周龄)

注:1~3周龄饲喂雏鸡饲料(蛋白质18%~19%),4~19周龄饲喂生长饲料(蛋白质15%~16%),20~24周龄饲喂产蛋前期料(蛋白质15.5%~16.5%,钙2%):1~3周龄不限食,4~18周龄采用隔日限饲或5-2计划或其他限饲方法,19~24周龄采用5-2计划(周2、3不喂,其他时间饲喂)。

(2)体重和均匀度的控制 采用限制饲喂方法让鸡群每周稳定而平衡生长,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称重与体重控制 肉种鸡育成期每周的喂料量是参考品系标准体重和实际体重的差异来决定的,所以掌握鸡群每周的实际体重显得非常重要。

在育成期每周称重一次,最好每周同天、同时、空腹称重;在使用“隔日限饲”方式时,应在“禁食日”称重。

称重时,把围起来的鸡全部称完,不能称一部分放一部分。如果分圈饲养,则应每圈单独称重。根据鸡群规模,抽取3%~5%的鸡称重。鸡群规模较小时,需增大抽样比例,抽样数最小为50只。称重要逐只称重,计算出平均体重。用计算出的平均体重比较,误差最大允许范围为±5%,超过这个范围说明体重不符合标准要求,就应适当减少或增加饲料喂。另外,称重抓鸡切忌过分粗暴,准确的抓鸡方法是先从鸡的后部抓住一只腿的腹部,然后将两腿并拢。总之,一定要做到轻抓轻放。

② 体重均匀度 体重均匀度是以平均体重±15%范围内的鸡占全群鸡的比例表示的,是衡量鸡群限饲的效果,预测开产整齐性、蛋重均匀程度和产蛋量的指标。均匀度差时,则强壮的鸡抢食弱小鸡的日粮,结果强壮的鸡变得过肥,而弱小的鸡变得瘦弱,两者都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产蛋性能。如果育成期鸡群体重均匀度差,则种鸡产蛋期产蛋率低,鸡的总蛋数少,种蛋大小不齐,雏鸡均匀度差。1~8周龄鸡群体重均匀度要求80%,最低75%。9~15周龄鸡群体重均匀度要求在80%~85%。16~24周龄鸡群体重均匀度求在85%以上。

肉用种鸡体重均匀度较难控制,管理上稍有差错就会造成鸡之间采食量不均匀,导致鸡群体重均匀度差。因此,在管理上要保证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位置,饲养密度要合适。另外,饲料混合要均匀(中小鸡场自己配料时特别注意),注意预防疾病,尽量减少应激因素。

③ 限制饲养时应注意的问题 限制饲养时应注意:一是限饲前应实行断喙,以防相互啄伤;二是限饲时要设置足够的饲槽,要摆布合理,保证每只鸡都有一定的采食位置,防止采食不均,发育不整齐;三是为了让每只鸡都能吃到饲料,一般每天投料一次,保证采食位置;四是对每群中弱小鸡,可挑出特殊饲喂,不能留种的做商品鸡饲养后上市;五是限饲应与控制光照相配合,这样效果更好。

4.垫料管理

良好的垫料是获得高成活率和高质量肉用新母鸡不可缺少的条件。要选择吸水性能好、柔软有弹性的优质垫料,还要保持垫料干燥,及时更换潮湿和污浊的垫料;垫料的厚度十分重要。

5.光照控制

光照是影响鸡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发育的最重要因素,12周龄以后的光照时数对育成鸡性成熟的影响比较明显。10周龄以前可保持较长光照时数,使鸡体采食较多饲料,获得充足的营养更好生长。12周龄以后光照长度要恒定或渐减。

(1)密闭鸡舍 密闭鸡舍不受外界光照影响,育成期光照时数一般恒定在8~10小时。光照方案见表1-9。

表1-9 密闭鸡舍光照参考方案

(2)开放舍或有窗舍 开放舍或有窗舍由于受外界自然光照影响,需要根据外界自然光照变化制订光照方案。其具体方法见表1-10。

表1-10 育成期采用开放式鸡舍—产蛋期采用开放式鸡舍的光照程序

6.通风管理

育成阶段,鸡群密度大,采食量和排泄量也大,必须加强通风,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和水汽。最好安装机械通风系统,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安装湿帘降低进入舍内的空气温度。

7.卫生管理

加强隔离、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鸡舍和环境清洁;做好沙门菌和支原体的净化工作,维持鸡群洁净。

8.做好记录

在育雏和育成阶段都要做好记录,这也是鸡群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认真全面记录,然后对记录进行分析,有利于管理者随时了解鸡群现状和成本核算,并为将要采取的决策提供依据,记录的主要内容如下:雏鸡的品系、来源和进雏数量;每周、每日的饲料消耗情况;每周鸡群增重情况;每日或阶段鸡群死亡数和死亡率;每日、每周鸡群淘汰数。每日各时的温、湿度变化情况;疫苗接种、包括接种日期、疫苗制造厂家和批号、疫苗种类、接种方法、接种鸡日龄及接种人员姓名等;每日、每周用药统计,包括使用的药物、投药日期、鸡龄、投药方法、疾病诊断及治疗反应等;日常物品的消耗及废物处理方法等。

(三)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饲养方式

(1)地面平养 有更换垫料和厚垫料平养两种,多是全舍饲。这种饲养方式投资少,房屋简单,受精率高。但较易感染疾病,劳动强度大。

(2)网面-地面结合饲养 以舍内面积1/3左右为地面,2/3左右为栅栏(或平网)。这种方法适合肉种鸡特点,受精率较高,劳动强度小。近年来采用这种饲养方式较为普遍。

(3)笼养 肉用种鸡笼养,多采用二层阶梯式笼,这样有利于人工授精。笼养种鸡的受精率、饲料利用率高,效果较好。

2.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见表1-11。

表1-11 肉种鸡产蛋期环境条件

3.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从育成阶段进入产蛋阶段,机体处于生理的转折阶段,饲养管理好坏影响以后产蛋。

(1)鸡舍和设备的准备 按照饲养方式和要求准备好鸡舍,并准备好足够的食槽、水槽、产蛋箱等。对产蛋鸡舍和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2)种母鸡的选择 在18~19周龄对种母鸡要进行严格的选择,淘汰不合格的母鸡。可经过称重,将母鸡体重在规定标准上15%范围内予以选留,淘汰过肥的或发育不良、体重过轻、脸色苍白、羽毛松散的弱鸡;淘汰有病态表现的鸡;按规定进行鸡白痢、支原体病等检疫,淘汰呈阳性反应的公、母鸡。

(3)转群 如果育成和产蛋在一个鸡舍内,撤区搁拦,让鸡群在整个鸡舍内活动、休息、采食和生产,并配备产蛋用的饲喂、饮水设备;如果育成和产蛋在不同鸡舍内,应在18~19周龄转入产蛋鸡舍。在转群前3天,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0.04%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均可),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的给量,以提高抗病力,减少应激影响。搬迁鸡群最好在晚上进行。在炎热夏季,选择晚间凉爽、无雨时进行;在冬季应选择无雪天,搬运的鸡笼里的鸡不能太挤,以免造成损失。搬运的笼、工具及车辆,事前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4)驱虫免疫 产蛋前应做好驱虫工作,并按时接种鸡新城疫Ⅰ系、传染性法氏囊病、减蛋综合征等疫苗。切不可在产蛋期进行驱虫和接种疫苗。

(5)产蛋箱设置 产蛋箱的规格大约为30厘米宽,35厘米深,25厘米高,要注意种母鸡和产蛋窝的比例,每个产蛋窝最多容纳5.5只母鸡。产蛋箱不能在放置太高、太亮、太暗、太冷的地方。

(6)开产前的饲养 在22周龄前,育成鸡转群移入产蛋舍,23周龄更换成种鸡料。种鸡料一般含粗蛋白质16%,代谢能11.51兆焦/千克。为了满足母鸡的产蛋需要,饲料中含钙量应达3%,磷、钙比例为1∶6,并适当增添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饲喂方式由每日或隔日1次改为每日喂料,饲喂两次。

开产前后阶段饲养得当,则母鸡开产适时且整齐,如果23周龄见第一个蛋,25周龄可达5%,26~27周龄达20%,29周龄达50%,31~32周龄可出现产蛋高峰,产蛋期可持续较久。

4.产蛋期饲养

肉用种鸡在产蛋期也必须限量饲喂,如果在整个产蛋期采用自由采食,则造成母鸡增重过快,体内脂肪大量积聚,不但增加了饲养成本,还会影响产蛋率、成活率和种蛋的利用率。产蛋期也需要每周称重,并进行详细记录以完善饲喂程序。

(1)饲喂程序 母鸡体重和限饲程序见表1-12。

表1-12 母鸡体重和限饲程序(25~66周龄)

注:25周龄饲喂产蛋前期料,采用5-2计划限制饲养;26周龄以后饲喂种鸡饲料(含蛋白质15.5%~16.5%,钙3%),采用每日限食。

(2)影响投料的因素 鸡群开产后,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来决定饲料的投放。

① 产蛋率 种母鸡开产后喂料量的增长率应先于产蛋率的增长,这是因为鸡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满足生殖系统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且卵黄物质的积累也需要大量的营养。鸡群的均匀度水平直接决定鸡群到达产蛋高峰的快慢。如果鸡群产蛋率上升快(每天上升3%~4%),产蛋率到30%时应给予高峰料。对于开产后产蛋率上升较慢(每天1%~2.5%)的鸡群,高峰料最好在产蛋率达35%~40%时再给。

② 采食时间 这是鸡群进入产蛋期后决定喂料量所必须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采食时间的长短直接反映喂料量是否过多或不足。每天应记录采食时间,一般种鸡应在2~4小时吃完其每天的饲料配额。采食时间快,说明需要饲喂更多的饲料,反之说喂料量过多。当然,要注意气温、隔鸡栅尺寸和饲料本身等均影响采食时间的长短。

③ 舍温 这是影响采食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舍温应保持在21~25℃。一般来说舍温低于20℃时,每低1℃每只鸡每天就需增加0.021兆焦能量。夏季天热时一定要早晨凉爽时喂料。

④ 体重 鸡每天摄取的大部分营养主要用于维持需要。因此,体重越大的鸡需要的饲料量也就越多。如果鸡群超过其标准体重,那么在产蛋期就应增加其喂料量,在实际生产中鸡群每超过标准体重100克,每天每只鸡需增加0.033兆焦能量。

(3)增料和减料 产蛋高峰前,种鸡体重和产蛋量都增加,需要较多的营养,如果营养不足,会影响产蛋;产蛋高峰后,种鸡增重速度下降,同时产蛋量也减少,供给的营养应减少,否则母鸡过肥从而导致产蛋量、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准确调节喂料量,可采用探索性增料技术和减料技术。

① 探索性增料 如鸡群产蛋率达80%以上,观察鸡群有饥饿感,则可增加饲料量,产蛋率已有3~5天停止上升,试增加5克饲料量;如5天内产蛋率仍不见上升,重新减去增加的5克饲料量;若增加了产蛋率,则保持增加后的饲料量。

② 探索性减料 产蛋高峰后(38~40周龄)减料。例如,鸡群喂料量为170克/(只·天),减料后第一周喂料量应为168~169克/(只·天),第二周则为167~168克/(只·天)。任何时间进行减料后3~4天内必须认真关注鸡群产蛋率,如产蛋率下降幅度正常(一般每周1%左右),则第二周可以再一次减料。如果产蛋下降幅度大于正常值,同时又无其他方面的影响(气候、缺水等)时,则需恢复原来的料量,并且一周内不要再尝试减料。

5.管理

(1)种蛋管理

① 减少破蛋率和脏蛋率 引导鸡到产蛋箱产蛋,在母鸡开产前1~2周,在产蛋箱内放入软木刨花或稻壳等优质垫料,使用麦秸和稻草时截成0.5厘米长为宜。垫料应清洁卫生,勤补充,并每月更换一次。并制作假蛋放入蛋箱内,让鸡熟悉产蛋环境,有产蛋现象的鸡可抱入产蛋箱内。假蛋的制作:将孵化后的死精蛋用注射器刺个洞,把空气注进蛋内,迫出内容物,再抽干净,将完整蛋壳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干燥后装入砂子,用胶布将洞口封好。到大部分鸡已开产后,把假蛋拣出;勤拣蛋,鸡开产后,要每天不少于5次,夏天不少于6次。对产在地面的蛋要及时拣起,不让其他鸡效仿而也产地面蛋;采集和搬运种蛋动作要轻,减少人为破损。

② 种蛋的消毒 种鸡场设立种蛋消毒室或种鸡舍设立种蛋消毒柜,收集后立即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14毫升福尔马林,7克高锰酸钾熏蒸15分钟。

(2)日常管理 建立日常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各项生产技术,是保证鸡群高产、稳产的关键。

① 按照饲养管理程序搞好光照、饲喂、饮水、清粪、卫生等工作。

② 注意观察鸡群状态,及时发现异常。

③ 保持垫料干燥、疏松、无污染垫料影响舍内环境、种鸡群健康和生产性能发挥。管理上要求通风良好,饮水器必须安置适当(自动饮水器底部宜高于鸡背2~3厘米,饮水器内水位以鸡能喝到为宜),要经常除鸡粪,并及时清除潮湿或结决的垫草,并维持适宜的垫料厚度(最低限度为 7.5厘米)。

④ 做好生产记录 要做好连续的生产记录,并对记录进行分析,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记录内容:每天记录鸡群变化,包括鸡群死亡数、淘汰数、出售数和实际存栏数;每天记录实际喂料数量,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每批鸡一总结,核算生产成本;按规定定期抽样5%个体称重,以了解鸡群体态状况,以便于调整饲喂程序;做好鸡群产蛋记录,如产蛋日龄、产蛋数量以及产蛋质量等;记录环境条件及变化情况;记录鸡群发病日龄、数量及诊断、用药、康复情况;记录生产支出与收入,搞好盈亏核算。

(3)减少应激 实行操作程序化。饲养员实行定时饲喂、清粪、拣蛋、光照、给水等日常管理工作。饲养员操作要轻缓,保持颜色稳定,避免灯泡晃动,以防鸡群的骚动或惊群;分群、预防接种疫苗等,应在夜间进行,动作要轻,以防损伤鸡只。场内外严禁各种噪声及各种车辆的进出,防止各种应激因素。

(4)做好季节管理 主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温度过高和过低。

(四)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1.种公鸡的培育要点

(1)公母分开饲养 为了使公雏发育良好均匀,育雏期间公雏与母雏分开,以350~400只公雏为一组置于一个温伞下饲养。

(2)及时开食 公雏的开食愈早愈好,为了使它们充分发育,应占有足够的饲养面积和食槽、水槽位置。公鸡需要铺设12厘米厚的清洁而湿性较强的垫料。

(3)断趾断喙 出壳时采用电烙铁断掉种用公雏的胫部内侧的两个趾。脚趾的剪短部分不能再行生长,故交配时不会伤害母鸡。种用公雏的断喙最好比母雏晚些,可安排在10~15日龄进行。公雏喙断去部分应比母雏短些,以便于种公鸡啄食和配种。

2.种公鸡的饲养

(1)饲养 0~4周龄为自由采食,5~6周龄每日限量饲喂,要求6周龄末体重达到900~1000克,如果达不到,则继续饲喂雏鸡料,达标后饲喂育成饲料。育成阶段采用周四、周三限饲或周五、周二限饲,使其腿部肌腱发育良好,同时要使体重与标准体重吻合。18周龄开始由育成料换成预产料,预产料的粗蛋白和代谢能与母鸡产蛋料相同,钙为1%。产蛋期要饲喂专门的公鸡料,实行公母分开饲养。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充足。公鸡体重和限饲程序见表1-13。

表1-13 公鸡体重与限饲程序

注:雏公鸡8~9日龄断喙,5周龄以后限水,5~6周龄末把体重小、畸形、鉴别错误的鸡只淘汰;公鸡提前4~5天先移入产蛋舍,然后再放入母鸡。混群前后由于更换饲喂设备、混群、加光等应激,公鸡易出现周增重不理想,影响种公鸡的生产性能发挥。可在混群前后加料时有意识多加3~5克料;每周两次抽测体重,密切监测体重变化;加强公鸡料桶管理,防止公母互偷饲料;混群后,注意观察采食行为,确保公母分饲正确有效实施。

(2)饮水 在种公鸡群中,垫料潮湿和结块是一个普遍问题,这对公鸡的脚垫和腿部极其不利。限制公鸡饮水是防止垫料潮湿的有效办法,公鸡群可从29日龄开始限水。一般在禁食日,冬季每天给水两次,每次1小时,夏季每天给水两次,每次2.5小时;喂食时,吃光饲料后3小时断水,夏季可适当增加饮水次数。

3.保持腿部健壮

公鸡的腿部健壮情况直接影响它的配种。由于公鸡生长过于迅速,腿部疾病容易发生,为保持公鸡的腿部健壮,在管理上一般需注意:一是不要把公鸡养在间隙木条的地面上;二是当搬动生长期的公鸡时,需特别小心,因为捕捉及放入笼中的时候,可能扭伤它们的腿部,也切勿把公鸡放置笼中过久,因为过度拥挤及蹲伏太久,会严重扭伤腿部的肌肉及筋腱;三是在生长期中,要给胆小的公鸡设躲避的地方如栖架等,并在那里放置饮料和饮水;四是注意公鸡的选择;五是采取适当的饲养措施,如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用量。

4.种公鸡的选择

(1)第一次选择 6周龄进行第一次选择,选留数量为每百只母鸡配15只公鸡。要选留体重符合标准、体型结构好、灵活机敏的公鸡。

(2)第二次选择 在18~22周龄时,按每百只母鸡配11~12只公鸡的比例进行选择。要选留眼睛敏锐有神、冠色鲜红、羽毛鲜艳有光、胸骨笔直、体型结构良好、脚部结构好而无病、脚趾直而有力的公鸡。选留的体重应符合规定标准,剔除发育较差、体重过小的公鸡。对体重大但有脚病的公鸡坚决淘汰,在称重时注意腿部的健康和防止腿部损伤。

公鸡与母鸡采取同样的限饲计划,以减少鸡群应激,如果使用饲料桶,在“无饲料日”时,可将谷粒放在更高的饲槽里,让公鸡跳起来方能采食。这样减少公鸡在“饲喂日”的啄羽和打斗。在公、母鸡分开饲养时,应根据公鸡生长发育特点,采取适宜的饲养标准和限饲计划。

5.种公鸡管理

(1)自然交配种公鸡管理要点

① 注意公母混群 如公鸡一贯与母鸡分群饲养,则需要先将公鸡群提前4~5天放在鸡舍内,使它们熟悉新的环境,然后再放入母鸡群;如公、母鸡一贯合群饲养,则某一区域的公、母鸡应于同日放入同一间种鸡舍中饲养。

② 保持垫料清洁、干燥 小心处理垫草,经常保持垫料清洁、干燥,以减少公鸡的葡萄球菌感染和胸部囊肿等疾患。

③ 戴上脚圈 做白痢及副伤寒凝集反应时,应戴上脚圈。

(2)人工授精种公鸡管理要点

① 使用专用笼 以特制的公鸡笼,单笼饲养。

② 光照 公鸡的光照时间每天恒定在16小时,光照强度为3瓦/米2。

③ 温、湿度 舍内适宜温度为15~20℃,高于30℃或低于10℃时对精液品种有不良影响。舍内适宜湿度为55%~60%。

④ 卫生 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每3~4天清粪一次;及时清理舍内的污物和垃圾。

⑤ 喂料和饮水 要求少给勤添,每天饲喂4次,每隔3.5~4小时喂一次。要求饮水清洁卫生。

⑥ 观察鸡群 主要观察公鸡的采食量、粪便、鸡冠的颜色及精神状态,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五)肉种鸡的人工授精技术

肉种鸡人工授精可以减少种公鸡饲养量[自然交配时,公母比例为1∶(10~15);人工授精时,公母比例为1∶(30~40)],极大降低了种蛋成本。公母鸡分笼饲养,为育种工作提供了方便,也为单独给公鸡补充营养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提高种鸡精液品质。公鸡单笼饲养,还可减少鸡间的啄斗,降低死淘率;但在人工授精时,由于反复多次对公、母鸡的生殖器官外力挤压和输精器具的使用,难免对公、母鸡的生殖器官,特别母鸡的生殖器官造成损伤。因而在同一群体的种鸡,采用人工授精时,生产后期常会发生生殖器官的炎症等疾病,影响种蛋的数量和质量。人工授精时,采精、输精过程中动作要轻柔,所用器具严格消毒,可以减少这种不良影响。

1.准备

(1)器具的准备 常用的鸡人工授精器具包括:保温杯、小试管、胶塞、采精杯、刻度试管、水温计、试管架、玻璃吸管、注射器、药棉、纱布、毛巾、胶用手套、生理盐水等,有条件的还可以购置一台显微镜,用来检查精液质量。

(2)种公鸡采精训练 一般在正式采精前一周应对公鸡肛门周围的体毛进行修剪和适应性按摩。

2.采精

多采用按摩法采精,具体操作因场地、设备而异。生产实际中多采用双人立式背腹部按摩采精法,现以笼养种鸡的采精输精为例简述其具体操作。

① 保定 一人从种公鸡笼中用一只手抓住公鸡的双脚,另一只手轻压在公鸡的颈背部。

② 固定采精杯 采精者用右手食指与中指或无名指夹住采精杯,采精杯口朝向手背。

③ 按摩 夹持好采精杯后,采精者用其左手从公鸡的背腹部向尾羽方向按摩数次,刺激公鸡尾羽翘起。与此同时,持采精杯的右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从公鸡的腹部向肛门方向紧贴鸡体作同步按摩。当公鸡尾部向上翘起,肛门也向外翻时,左手迅速转向尾下方,用拇指和食指跨捏在耻骨间肛门两侧挤压,此时右手也同步向公鸡腹部柔软部位快捷的按压,使公鸡的肛门更明显的向外翻出。

④ 采精 当公鸡的肛门明显外翻,并有射精动作和乳白色精液排出时,右手离开鸡体,将夹持的采精杯口朝上贴住向外翻的肛门,接收外流的精液。公鸡排精时,左手一定要捏紧肛门两则,不得放松,否则精液排出不完全,影响采精量。

人工采精应注意在手法上一定要力度适中,按摩频度由慢到快,要给公鸡带来近乎自然的快感;在采精时间上要相对固定,以给公鸡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采精的次数因鸡龄不同而异,一般青年公鸡开始采精的第一月,可隔日采精一次,随鸡龄增大,也可一周内连续采精5天,休息两天。

3.精液品质评定

精液品质评定项目和标准见表1-14。

表1-14 精液品质评定项目和标准

续表

4.输精

(1)输精时间 从理论上讲,一次输精后母鸡能在12~16天产受精蛋,但生产实际中为保证种蛋的高受精率,一般每间隔5天输精1次,肉鸡因其排卵间隔时间较蛋鸡长,和生殖器官周围组织脂肪较多而肥厚,输精的间隔时间应短一些,一般3天为周期。每次输精应在大部分鸡产完蛋后进行,一般在下午3~4点以后。为平衡使用人力,一个鸡群常采用分期分批输精,即按一定的周期每天给一部分母鸡输精。

(2)输精量 输精量多少主要取决于精液中精子的浓度和活力,一般要求输入8000万~1亿个精子,约相当于0.025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量。

(3)输精部位与深度 在生产实际中多采用母鸡阴道子宫部的浅部输精,翻开母鸡肛门看到阴道口与排粪口时为度,然后将输精管插入阴道口1.5~2厘米就可输精了。

(4)输精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两人配合。一人左手从笼中抓着母鸡双腿,拖至笼门口,右手拇指与其余手指跨在泄殖腔柔软部分上,用巧力压向腹部,同时握两腿的左手,一面向后微拉,一面用拇指和食指在胸骨处向上稍加压力,泄殖腔立即翻出阴道口,将吸有精液的输精管插入,随即用握着输精管手的拇指与食指轻压输精管上的胶塞,将精液压入。注意母鸡的阴道口在泄殖腔左上方。目前绝大多数的生产场都采用新鲜采集不经稀释的精液输精。具体操作时宜将多只公鸡的精液混合后并在不超过半小时时间内使用,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人工采精输精的器具应严格消毒,防止疾病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