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辞多序

师宾间类胛骨上一辞多序的情况比较多见。兆序排列一般有横排和纵排两种情况。

(一)一辞多序,兆序分多行依次横排。

(4a)戊申卜:侯069-01以人。一 二 三 四[五][六]七/(4b)A60。[一 二] 三[四 五]六(《合》1026[师宾A])。这版胛骨骨臼在左。反面骨首骨颈部最上一个钻凿,下面三列钻凿,属圆钻包摄长凿。骨首一辞,从远骨臼处起刻,向骨臼竖行。该辞兆序“一”至“七”从左向右分3行依次排列。近骨臼处兆序在先,兆序排列长度基本在卜辞契刻行款长度范围内,卜辞占卜“侯069-01以人”。其下兆序“一”至“六”,近臼边处兆序在先,应该是骨颈处臼边残掉卜辞的兆序。

(5)壬子卜:伯011-12069-02。七月。一 二 三 二告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一 二 二告(《合》3418[师宾A])。从卜兆朝向判断,这版胛骨骨臼在右。反面骨首骨颈部位三列钻凿。对边骨首至骨颈处一辞,从骨首远离骨臼处起刻,直行向下,占卜“伯011-12069-02”。兆序从“一”至“九(或十)”,再到“二”,从右向左分4行依次排列,近骨臼处兆序在先。从卜辞刻写长度来看,“一 二 二告”可能是这条卜辞的兆序的延续,当为“十一、十二”。

(6a)丙戌卜,贞:不雨。一 二 三/(6b)丙戌[卜],贞:□(原文此处为□)雨。一 二 三(《合》11770[师宾])。这版胛骨骨臼在右。反面骨首骨颈处三列钻凿。骨首两辞,上面一辞从右向左横行,占卜“不雨”。下面一辞残断,应该是竖行向左刻写。两条卜辞的兆序“一”至“三”从右至左依次排列,近骨臼处兆序在先。

(7a)不其雨。一 二 /(7b)□□(原文此处为□)卜,A60。一 二 三(《合》11972[师宾])。这版胛骨骨臼在左。反面骨首骨颈部位上面两个一行钻凿,下面三列钻凿。骨首一辞,在近骨臼处竖行向右逆骨臼刻写,占卜“不其雨”,兆序“一、二”。其下臼边有一残断卜辞,兆序“一”至“三”。两组兆序辞从左向右依次排列,近骨臼处兆序在先。

(8a)□(原文此处为□)丑贞:夕。庚寅大骤风。一 二 三/(8b)癸巳贞:夕。一 二 三/(8c)癸巳。/(8d)甲午贞:夕。一 二 三/(8e)癸卯夕。一/(8f)癸亥。/(8g)乙丑卜,贞:夕。一 二A60 /(8h)丙寅卜,贞:夕。一 二 /(8i)丁卯卜,贞:夕。之夕雨。一 二 /(8j)癸酉。一 二告 二 二告/(8k)丁丑。/(8l)己卯卜,贞:[夕]。一A60/(8m)癸未卜,贞:夕。一 二(《合》13363[师宾])。从卜兆朝向判断,这版胛骨骨臼在左。骨首一辞,从远骨臼处起刻,从右向左向骨臼竖行。其余各条卜辞,占卜刻写顺序自上而下,可能是两个六十甲子内的占卜。沿臼边起刻的各条卜辞,从左向右横行,为卜夕之辞。该版缀合,尤其是右下部分缀合不知是否成立。骨首并骨颈部分兆序从“一”至“三(或二)”,从左向右依次排列,近骨臼或臼边处兆序在先。

(9a)A60今早方其大出[3]。一 二 /(9b)[今]早方不大出。一 二 /(9c)丙A60。/(9d)丙寅卜:011-12有其降忧[4]。/(9e)011-12亡其降忧(《合》6690+16438+16478[5][师宾A])。这版胛骨骨臼在左。骨首一辞,在远骨臼处起刻,从右向左向骨臼竖行。骨颈近骨首处一辞,在近对边处起刻,从右向左竖行。以上两辞对贞,占卜方是否大出。反面骨首与近骨首处2行钻凿,每行两个,分别对应正面两条卜辞。兆序辞分别为“一、二”,从左向右依次横行,近骨臼或臼边处兆序在先。骨颈部位,对边和臼边处各一辞,皆从骨边向内竖行,占卜011-12是否降忧。反面对应部位三个钻凿,皆有烧灼痕,但正面兆枝上方未刻兆序辞。臼边最下端骨条沿卜兆断裂,残一“丙”字,卜兆上方亦未见兆序。

师宾间类胛骨一辞多序,兆序分行依次横排的情况,一般见于骨首骨颈处,骨首处一般有一条直行向下刻写的卜辞或上下并行的一组正反对贞卜辞,卜辞一般从远骨臼处起刻,向骨臼竖行。近骨臼或臼边的兆序在先。

(二)一辞多兆,兆序竖行,依次排列。

师宾间类胛骨,兆序竖行依次排列又分为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和自下而上依次排列两种。

(10a)□□(原文此处为□)卜,贞:伯070-01A60典执。四月。A60070-02/(10b)辛未卜,贞:A60。四月。一 不070-02 二 三 二告 四/(10c)A60。一 二(《合》5945[师宾])。从卜兆方向判断,这版胛骨骨臼在右侧。骨颈处一辞,从右向左向对边竖行,反面最上两个钻凿属这条卜辞,兆序不详,第二兆枝下有兆辞“不070-02”。颈扇交界处有一辞,与上下两辞以界划线分开。反面中间四个钻凿属这条卜辞。兆序“一”至“四”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下面胛骨残断,反面两个钻凿,兆序为“一、二”。

(11a)庚子卜:萑受年。一 二 二告 三 四 五 六 七[八]九 十 二告 一/(11b)庚子卜:弜受[年]。一 二 不070-02 三 四/(11c)丁亥A60(以上反面)(《合》9758[师宾])。这版胛骨骨臼在左。骨首至骨颈处两辞,皆从骨首直行向下刻写,中间以界划线分开,两条卜辞分别占卜萑、弜受年。反面对应骨首骨颈处两列钻凿,基本形制为圆钻包摄长凿。右侧卜辞兆序自上而下依次排列至“七”,从反面看,钻凿“七”右侧有一个残断的钻凿,可能是兆序“八”的钻凿。“九”用了“七、八”右侧的一个形制非圆钻包摄长凿的钻凿。“十”和“一”则使用了右侧近对边处的两个钻凿。这里的“一”,可能本是“十一”。左侧臼边骨条残断,卜辞亦残断,反面对应四个钻凿,兆序“一”至“四”自上而下依次排列。

(12a)[乙]酉卜:070-03受[年]。一 二 三 四 五[六]七 八A60/(12b)乙酉卜:070-03不其受[年]。一 二 三A60(《合》9803[师宾])。这版胛骨骨臼在左。骨首至骨颈处两辞,皆从骨首直行向下刻写,中间以界划线分开,两条卜辞为070-03是否受年的对贞之辞。反面对应骨首骨颈处应该有两列钻凿。左侧卜辞可见兆序到“八”,其中“一”至“六”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七、八”在“五、六”右侧,从卜辞长度推断,下面可能还有兆序。右侧卜辞可见兆序到“三”,基本为自上而下依次排列。这种卜辞自骨首至骨颈处,分两列,卜辞、兆序皆直行向下的格式似乎“受年”之辞多见,也似乎是师宾间类骨首骨颈部反面两列钻凿的特色刻写行款。

(13a)辛酉卜,贞:祷于大甲[6]。一 二 三/(13b)辛酉卜:祷于大丁。三月。一 二 三(《合》1416[师宾])。这版胛骨骨臼在左。骨首两辞,从刻写行款都是从右向左竖行两列来看,可能是一组从骨首中间起刻,按从右向左的顺序进行选贞,卜辞占卜祷于大甲还是大丁后把“三月”置于两辞之末。其下有两列钻凿,分属位置与其相对应的两条卜辞,现存部分兆序从“一”至“三”,皆自上而下依次排列。

(14a)乙酉卜:C100A60。一 二 三 四/(14b)乙酉卜:C100豕不其擒。十[月]。一 二 三/(14c)三(《合》10249[师宾A])。这版胛骨骨臼在右。骨首无辞。现存部分有两条卜辞:一辞在骨颈中部起刻,直行向下,兆序“一”至“四”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由此推测反面骨颈部位至少有一列钻凿;一辞在对边下部,从左向右分两列竖行,兆序“一”至“三”在卜辞中间自下而上依次排列。两辞占卜乙酉日能否擒获C100豕。

(15a)乙亥卜:雨。一 二 三/(15b)乙亥卜:弜受黍[年]。二月(《合》10029+《合补》5658[7][师宾])这版胛骨骨臼在左。现存部分两辞:一辞在骨首骨颈部位近对边处,刻写行款直行向下,是乙亥日卜雨之辞,左侧兆序“一”至“三”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由此推测反面骨颈部位至少有一列钻凿;一辞在骨颈与骨扇交界近对边处,占卜弜地黍受年,卜辞从右向左竖行,右侧兆序“一”至“三”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由此推测对边有一列钻凿。

师宾间类胛骨一辞多序,兆序依次竖排的情况,一般见于骨首骨颈、颈扇交界以及骨边等处,多位于一条直行向下的卜辞旁边。骨首骨颈部位一般是自上而下依次排列,颈扇交界以及骨边部位一般自下而上依次排列。

(16a)[庚]午卜,王:获兕,允获在大071-01。二月。[三]/(16b)辛未卜,王:获。允获兕一,豕一。三/(16c)甲戌卜,王:获。允获鹿五。/(16d)庚辰卜,王:A60获。/(16e)庚辰。三/(16f)辛巳卜,王:获鹿。允获五。/(16g)辛巳。三/(16h)壬午卜,王:A60。/(16 i)壬午。三/(16j)甲申卜,王:获。/(16k)丙戌卜,王:获。/(16 l)□□(原文此处为□)[卜],王:获兕。允获一。/(16m)A60逐兕。/(16n)A60兕。/(16o)三/(16p)三/(16q)三(《合》10410[师宾B])。这版胛骨拓本兆序印记不清,从“辛巳。三”的位置推断,很可能兆枝向右,若如此,则骨臼在右。臼边自上而下有庚午、辛未接连两日占卜王获兕的情况,刻写行款为从右向左竖行。“庚午”一辞的兆序很可能与该辞天干一样残掉了。“辛未”一辞的兆序在其上方界划线以下卜辞的左上方。颈扇交界处有三辞:“庚辰。三”“辛巳。三”“壬午。[三]”。这三个干支并其所属兆序比较严整地刻写在骨扇处干支日相同卜辞的上方,标示出这些兆序属于骨扇部位相应干支日的卜辞。现存部分上部左侧有三个残留的兆序“三”,这几个兆序可能也是指向骨扇部位的卜辞。这版胛骨一辞一序,兆序为“三”,有可能是成套卜辞之“三”。

(17a)□□(原文此处为□)卜:乙A60。/(17b)丙申卜:[丁]酉雨。之夕向丁酉允雨[8],少。一 二告 二 /(17c)[丁]酉卜:翌戊戌雨。[一] 二 三 四 五 /(17d)庚午卜:辛未雨。一/(17e)庚午卜:壬申雨。壬申允雨。四月。一/(17f)庚午。一 二告/(17g)庚午。一/(17h)庚午。一 二告/(17i)□□(原文此处为□)卜:癸酉雨。/(17j)一 一(《掇三》146[师宾B])。从卜兆走向判断,这版胛骨骨臼在左。骨首部位残断,现存部分各条卜辞及所属卜兆基本以界划线分开。在前后两个时间段占卜天气:一个时间段是丙申、丁酉,另一个时间段是庚午。其中丙申、丁酉一旬,卜辞行款从骨颈处起刻直行向下,丙申可见两个兆序。丁酉可见五个兆序,皆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庚午日占卜辛未、壬申、癸酉雨。骨扇与骨颈交界处中间部位,有三个庚午干支纵排,右侧皆有兆序“一”。从位置判断,最下一个可能属辛未雨,中间一个可能属“壬申雨”,尤其“二告”刻写在兆干外侧,也有指明位置的意图。兆辞最上一个可能属“癸酉雨”。

师宾间类这种一辞一序与一辞多序,兆序横排与纵排存在于同一版胛骨之上的情况一般存在于师宾间B类字体。这类胛骨的颈扇交界处往往在一些卜兆旁边只刻干支和兆序,标示这个卜兆属于骨扇上干支日相同、位置与其相对应的卜辞。

师宾间类有一些一辞多序的情况,卜辞在胛骨上布局不像前面那样整齐。(18a)丁卯卜,贞:侑于大甲。三月。一 二 三/(18b)甲申卜:翌乙雨。一 二 不070-02/(18c)翌乙不雨。一 二告 二 /(18d)癸巳卜:侑于季。一(《合》1424[师宾])。这版胛骨骨臼在右,反面骨首骨颈部位有三列钻凿。骨首部位两辞从中间起刻,在左左行,在右右行。首刻之辞在近骨臼处,从左向右向骨臼竖行。所属兆序“一”至“三”在该辞下方,“一、二”自上而下排列,“三”转列起刻。第二辞在骨首左侧,与臼边第一辞为对贞卜辞,占卜乙日是否下雨,两辞兆序皆为“一、二”并自上而下排列。(19a)癸亥卜,贞:今夕亡忧。一 二 /(19b)癸亥卜,贞:今夕其有忧。一 二 /(19c)甲子卜,贞:今夕亡忧。一二 /(19d)甲[子]卜,[贞]:今[夕]其有忧。一 二 /(19e)A60亡忧A60风。一 二 /(19f)乙丑卜,贞:今夕其有[忧]。一 二 /(19g)A60。一 二(《合》16628[师宾])。这版胛骨骨臼在左,反面骨首骨颈部位有三列钻凿。整版卜辞占卜刻写顺序自上而下。骨首两辞对贞,首刻之辞近骨臼。骨颈靠臼边第二辞、第三辞为甲子日对贞之辞,其下卜辞残断,很可能是右侧乙丑日的对贞之辞。现存部分皆为卜夕之辞,各辞兆序皆为“一、二”。左侧卜辞,兆序从臼边起,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右侧卜辞,兆序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师宾间类的这种胛骨布局及卜辞刻写行款都被宾组一类继承下来。

综上,师宾间类胛骨上卜辞与兆序的关系有一辞一序和一辞多序两种。一辞一序并不多见,多为整版卜辞占卜事类相关,兆序相同,多为“一”,偶尔也可以见到“三”,是成套卜辞的端倪。一辞多序,多见于师宾间A类,卜兆有横排和纵排两种排列方式。兆序横排一般见于骨首骨颈处一条竖行卜辞或是上下并行的一组正反对贞卜辞旁,卜辞从远骨臼处起刻,向骨臼方向竖行,近骨臼或臼边处兆序在先。兆序纵排一般见于骨首骨颈、骨颈骨扇交界以及骨边处,多位于一条竖行卜辞旁边。骨首骨颈处一般是自上而下排列,颈扇交界以及骨边处一般自下而上排列。师宾间类胛骨的颈扇交界处往往在一些卜兆旁边只刻干支和兆序,用以标示出这个卜兆属于骨扇上干支日相同、位置与其相对应的卜辞。

注:

[1]《史语所集刊》第28本上册,1956年。

[2]裘锡圭《说“073-02凡有疾”》,《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1期,第1—7页。

[3]陈剑《释造》,《甲骨金文考释论集》第127—176页,线装书局2007年。

[4]裘锡圭《说“028-01”》,《古文字论集》第105页,中华书局1992年。

[5]刘影缀合,黄天树主编《甲骨拼合集》第148则,学苑出版社2010年。

[6]冀小军《说甲骨金文中表祈求义的073-01字——兼谈073-01字在金文车饰名称中的用法》,《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第35—44页。

[7]刘影缀合,黄天树主编《甲骨拼合集》第147则,学苑出版社2010年。

[8]裘锡圭《释殷虚卜辞中的“C104”“C105”等字》,《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第73—94页,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