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精华·下(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 尹日高 何余华 文孟君撰写
- 445字
- 2021-03-30 02:24:00
4 现在常用“眼中钉”来比喻痛恨的人,那么“眼中钉”一词最早有什么来历呢?
“哈哈,我赵在礼又回来了,要拔我这个眼中钉,不能白拔。来呀,每户再加上十两白银,叫什么?就叫‘拔钉捐’,谁敢不交,就给我往死里整!”这个不可一世的官员,是史书上确有记载的一个十足的贪官污吏,他的名字就叫赵在礼。
欧阳修《新五代史》记载,后唐有个节度使叫赵在礼,他一生先后在三个朝代十多个藩镇做过官,所到之处无不横征暴敛,强行搜刮,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而他自己囤积财货,已成巨富。当时皇帝贪图他的财产,与他结为亲家。他倚仗自己是皇亲,更加骄横跋扈(hù),无恶不作。百姓对此愤恨不平,但因为惧怕他的权势,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后来赵在礼要被朝廷调到别处任职,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高兴得奔走相告,说:“这下我们可好了,我们眼中的钉子终于被拔去了。”谁知赵在礼上书朝廷要留任,这下他卷土重来,而且更加变本加厉,以“拔钉钱”为名目,更加疯狂地搜刮民财,也就出现了前文的那一幕。
后来人们就以“眼中钉”比喻心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