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注人本 突破绩效:打造高效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金大松
- 8899字
- 2021-04-03 15:20:39
序言
HR,敢问路在何方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中国建设银行在上海开了一家真正的无人银行。
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就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没有保安,通过智能刷脸确认你的身份;
没有大堂经理,取而代之的是会微笑、会说话、会嘘寒问暖的机器人;
没有柜员,取而代之的是效率更高、懂你所需的智能柜员机;
假如你的问题很复杂,智能柜员机也办不了,那么,你只需戴上耳机,使用AR、VR技术由柜员远程处理。
面对这样的场景,人力资源还能做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呢?这是从未有过的挑战!
将来,很多工作场景会像无人银行一样,不需要人了。从数量上看,工作的人会减少,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工作场景的变化,带来了人力结构的变化、工作方式的变化、职业需求的变化、企业价值创造基础的变化……
可以预见,凡是有逻辑的、可以由“算法”实现的工作岗位,终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如果你是HR(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恭喜你!这个岗位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能被取代。相反,你会变得更加重要!那是因为,你所管理的群体是人,企业员工的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员工未来将以知识工作者为主,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知识工作者,更需要激发他们工作的自驱力!
未来,主要由人来负责的岗位,一定是对社交和创意要求更高的岗位。也就是说,一定是人工智能难以替代的岗位。当价值创造的基础改变时,管理方法也随之而变。
工作场景的变化会不会让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地点更加灵活呢?答案是肯定的。技术进步正在不断扫除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未来足不出户地上班也不是不可能!
工作场景变了,人的需求变不变?远的不说,就说这些年讨论得最多的新生代问题,大家都很头痛,这些新生代很特别吗?当然不是,是人的需求变了!他们个性更张扬,更在乎个人价值的体现,个人意见要得到表达、个人感受要得到关注,他们不再关注能为这个企业创造什么,而是关心企业能帮他实现什么。他们强调对话、藐视权威,在互联网面前,他们比以往更有话语权。他们已不是为生计窘迫而谋生,也不是为家庭没落而寻找出路。不管你在主观上多么不认同,任何人都是时代的产物,人们正在从价值驱动向兴趣驱动变迁,每个人都会保留时代的痕迹。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他们敢于创新,富于发现,有梦想,有激情,有主动链接世界的意愿和能力。这些需求的变化,就构成了人力资源工作的挑战。
企业价值创造基础的改变显而易见,过去效率决定一切,效率就是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有效率就有成本优势、速度优势,就有竞争优势。然而,当整个地球都产能过剩的时候,企业就必须提供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提供不一样的服务,必须创新,不断地推陈出新,不然难有出路。创新,就成为这个时代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创新由谁来做呢?还是要由人来做呀!那如何把所有人的创新基因激发出来?如何把组织系统和流程系统有机地交融,变成一部创新的机器呢?这就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挑战。
当然,这个巨变时代的挑战还有很多,这里仅从最能直观体会到的技术革新的角度,谈一谈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影响。
本书就是想为这个价值驱动时代的HR的个人成长之路提供即查即用的行动指导。笔者根据近二十年来服务各类企业的经验,以及自身做HR和顾问的经历,希望为HR的职业征途提供助力,降低HR的试错成本,帮助HR快速成长为行业精英。
为了尽可能地给广大同行提供最直接的指点,本书写作的原则是“少说为什么,多说怎么做”。因为笔者深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实践,而不是高大上的理论,相信HR同行们大都有自我钻研的悟性,能够凭借本书提供的实战经验或案例,参透本源,举一反三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办法来。
真诚地期待,本书所提供的指点能够帮助各位成长为高效能的HR。
伟大的事业由人来做——专注人本
IBM公司的创始人沃森曾说:“你可以接管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那些人,我就可以重建一个IBM公司。”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曾经强调:“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
1947年,共产党军队撤出延安,很多领导干部和军事将领不理解,延安相当于红色中国的首都呀,是“革命圣地”,撤出延安不就标志着革命失败了吗?持这种想法的人有很多,毛泽东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十六字方针成为革命成功的法宝。
可见,人力资源对一个组织的发展乃至成功至关重要,特别在知识型经济时代,企业价值创造依赖的已非体力,而是智力,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无须论证了!
“人本”就是以人为本。
HR的工作就是围绕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的。强调对人性的理解,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理解人、尊重人、依靠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解放人。
在HR眼里,应该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当作鲜活的生命看待,才有可能激发每一个个体的活力。所谓鲜活,是指人与其他生产要素有着最大的区别:人有主观意志,有情感,有需求。如果这些个体的需求没能在组织中得到落实,那就是同床异梦、身在曹营心在汉。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人类行为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人类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会寻求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希望自己引导自己。”说明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应该从人的基本欲求开始。对自己命运进行掌控的基本欲求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比如:
•人有自我意识;
•人会不断扣问人生的意义;
•人有梦想,会为想象力陶醉;
•人在根本上是追求快乐的。
下面具体说明。
一、人有自我意识
小猫、小狗每天会照镜子、顾影自怜吗?不会,但是人会。因为人有自我意识,他要问:“我是谁?我在别人心目中是什么样子?”他孜孜不倦地寻找真实的自我。他有存在感吗?他感受到归属了吗?他认为自己是组织中的主人了吗?如果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就有了归属于组织的理由。
“自我”指的是个人的信念结构。自我的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自我认知、自我感觉,决定着他如何看待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果你认为你与外部世界是为人民服务的关系,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雷峰,成为焦裕禄,成为孔繁森;如果你感受到世界与你有仇恨,那么你就可能成为恐怖分子中的一员——这都取决于你对自我的定位!
自我好比控制中心,掌控着个人表现、行为和结果(产出)。任何外在表现都始于内在的自我概念的变化。换言之,个人外部世界的所有变化皆源于其内部世界的改变。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我将做点什么?这些与自我概念定位有关的信念,终将决定我们在生命洪流中做出不同的选择,付出不同的努力并有着不同的命运!
所以,聪明的领导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控制他,而是帮助他清除那些消极的因素,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从而让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变得更加积极,进而达到自我驱动的目的。
HR应如何满足人的这种自我意识呢,举例如下:
•颁奖时向大家介绍他那些鲜为人知的、令人赞赏的细节;
•想办法和接触最少的员工聚一聚;
•向大家公布在员工提出方案后得到的积极效果;
•确保所有的建议在提出之后得到迅速处理;
•公开表扬提出建议的人及其建议给公司带来的改进;
•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在整个公司里所起的作用;
•设立一个“带新员工共进晚餐”的活动,在新员工入职后的两周内,要求老员工轮流请他们吃午餐;
•以某个员工的名字来命名某个地方;
•建一个关于员工先进事迹的博客;
•让员工拍摄一段团队或部门视频;
•邀请员工的配偶参加公司活动或开放参观日;
•开展“我是榜样”活动;
……
二、人会不断扣问人生的意义
员工是否能留在组织不仅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公司的吸引力,还有他们对人生的向往。如果他的人生向往没有在组织中落实,他感受不到意义,就会义无反顾地离开。
追问活着的意义,是人特有的现象。员工知道他工作的意义吗?他感受到自己在整个公司所起的作用了吗?……如果有,那你的管理就会变轻!你的手段就会变柔!
如果你是HR,就不能忽视这种强大的、驱动人做出不同选择的信念,应该对此加以利用和设计,例如:
•让所有成员轮流承担领导责任;
•授予特权,例如月度销售冠军可以享受不用打卡上班(或无定时工作制)的特权;
•只要可能,就施行灵活的工作时间制,把注意力放在员工的工作业绩上,而不是工作时间长短上;
•把工龄奖金发给员工的亲属;
•员工生日当天可以奖励员工一张“带薪假期一天”的兑换劵,由其在三个月内使用;
•让员工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参加的项目;
•发放福利时,最好设计一些可以让他们在朋友圈炫耀的东西;
•给个人颁发有趣的证书,承认他们的贡献或者特殊的才艺;
•颁发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勋章;
……
三、人有梦想,会为想象力陶醉
人的梦想丰富、细腻而认真。
团队有伟大的前景吗?员工对未来有信心吗?他受到鼓舞了吗?……如果有,管理就有方向。行动自带动力!
《小王子》里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可见,梦想的感召力何其强大!
如果你是HR,就应该对梦想加以设计,例如:
•确保员工了解公司存在的目的、意义、价值观;
•让员工将个人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机会列成清单,比如从事新的工作、学习新的技能、加入综合性团队等,然后和员工探讨如何获得这些机会;
•尽可能多地告诉员工现有的发展机会;
•给予员工足够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工作中大展拳脚;
•让员工自主设计奖励的项目,让激励多元化和个性化;
•鼓励员工展示自己的目标梦想板;
……
四、人在根本上是追求快乐的
快乐是动力的源泉!好心情,好员工;坏心情,坏员工。
神经学家告诉我们,当满足自己的真实需求时,大脑会奖励自己少量的多巴胺(神经传递物质),这种生物性的能量会使你产生一种愉悦感,并为之付出行动。
如果你是HR,你可以这样设计:
•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来激励他们,例如:植物,画框,干净的、不起卷的地毯,能够充分通风和照明的环境,隐私空间,宽敞的工作场所,适合的、运作正常的办公设备,令人心情愉快的接待区,充分的休息,可口的午餐,健身房,吧台;
•给予获奖者免费的化妆机会,全天的温泉券,蹦极、跳伞、热气球旅行或者急流泛舟的门票;
•给予兴趣类课程培训机会,如高尔夫、潜水、飞行、游艇、网球、骑马、烹饪、画画等;
•和员工一起去苗圃,让她挑选自己喜欢的盆栽,由公司来支付;
•设计积分制,允许员工自由地选择奖品奖励自己;
•办公区播放舒缓怡情的音乐,放些甜食;
•在工作时间设立咖啡时间,创造交流空间;
……
以上用了许多篇幅来举例,其实是为表达一个信息:HR的核心贡献是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动力,而手段则是通过满足人的基本欲求,引导其行为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而不是局限于仅采用控制的手段去约束人的行为。
人之所以能被激发,是因为人与生俱来就有这些欲求的本能,可以被驱动。
在专注人本的工作中,如果逆人性而为,则必将失败!反之,得人心者得天下!
竞争的终结手段——突破绩效
设定了许多目标,最终难以实现——没有产生绩效!
制订了许多计划,没有一项落实——没有产生绩效!
开展了多项活动,业绩没有突破——没有产生绩效!
……
德鲁克说:“绩效是任何组织的最终检验标准”,“绩效是组织生存的唯一目标”。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企业的绩效包含效益和效率两方面内容,如果不能在效益和效率上发挥作用,那么剩下的唯有成本了,这样的话,管理的意义何在呢?
同理,HR的工作如果不能助推企业产生良好的绩效,HR的价值又何在呢?
企业的竞争可以表现在战略上、资源上、技术上、人才上、商业模式上,但最终都反映在谁的绩效更优!
职场中的竞争可以表现在专业上、学历上、技能上、态度上、关系上,但最终都反映在谁的绩效更优!
可见,要成为高效能的HR,一方面要在推动组织实现高绩效上有所贡献,另一方面则应在个人的工作方法上体现出高绩效来。因此,高效能的HR应做好两点:
一是把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管理,推动甚至引领企业经营的发展。HR不仅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知识,还应深谙战略分析、商业模拟设计、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专注于思维、行动、人际技巧、制度设计等能力的修炼,这能让你在复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提高你的影响力。
本书的整体结构并不局限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而是从经营的基本面和个人影响力入手,去突破绩效,成就一个高效能的HR。
HR成长路线图
长期以来,HR的人格常处于分裂的状态:每家企业都说HR很重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公司的战略部门,是企业的命脉,可实际运行中,HR总是被边缘化,变得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毕竟,盈利是最重要的,不断地签单尤为要紧,技术升级也迫在眉睫,渐渐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战略地位沦为口号,实际做的多是只出汗不出活的琐碎事务。
HR之所以常常被边缘化,是因为HR的工作一直在“体外循环”,从来只是企业经营的辅助单元。企业的先天基因是商业组织,是要赚钱、要盈利的,这一基本面从未被改变过,它的社会责任也必须基于这一基本面才得以展开。当HR的工作与企业经营脱离,当然就是“体外循环”了,被边缘化是不足为奇的事。
如果你懂得经营,了解业务,你出台的任何一项政策都是为了更好地挣钱、更好地建立竞争优势,那么谁还能反对你呢?
要学会跳出人力资源做人力资源,不信你问问你身边做人力资源总监的朋友:他有多少时间真正在做人力资源的事情?他每天谈的、沟通的、处理的大部分事情都与业务有关。
工作中的很多事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HR要学会运用人际影响力的技巧。人力资源部门往往不是权力的中心,多数时候只是政策的实施者、监督者和专业的支持者、服务者。作为HR,业务部门讲的话必须认真听,领导讲的话得仔细听,老板的话还要揣摩着听。如果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没有情感的基础,没有人愿意帮你讲话,没有人告诉你真相,你就很难开展工作了。
另外,权力也很重要!权力代表着资源,在利害关头,光感情好还不行,还要有工作需要的资源。但一开始,组织往往并没有给你相应的权力,你要有意识地设计晋升、选聘、考核、调薪等,甚至还要成为战略的引领者、企业文化的“布道者”,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影响力。
当然了,长期来看,一个人的品格也很重要,甘地说:“当一个人的动机被怀疑时,他所做的一切都会蒙污。”我们对人的判断通常是以过去推论未来,“品格”就像一张信誉可靠的标签,足以让人们先对你抱以信任。信任让事情简单,简单就是速度,速度就是竞争力!
有人问,修炼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优秀的HR?我说:当企业离不开你时,你就算优秀了!
企业离不开你的原因是你也在与时俱进,塑造了企业深层次的价值。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HR的高效能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如图0-1所示。
图0-1 HR成长路线图
一、初阶:人力资源支持者
HR要做的是关于人的工作,把人当作资源来开发,让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激发人的创意和潜能,形成推动组织目标实现的力量。但你真的把人当作资源开发了吗?这首先是意识问题,然后才是技术问题。
做人力资源的人得有点看到“人”两眼放光的感觉才行。把“人”当作资源看待,难的不是不懂这个道理,而是难在始终秉持这种谦冲自牧、务盈守虚的态度。毫无根基的刘备若无如此操守,定不能广聚人才雄踞一方。
在人力资源的技术层面,已有很多成熟的工具和方法,本书也有不同程度的介绍。不过我想说明的是:很多管理工具的研究多半集中在运营技术层面,如果直接拿到企业中运用往往走偏走样,这是由于还有一个因素被我们忽略了——人文心理。我的建议是,所有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必须放于特定的人文环境中加以选择和应用,既要重视技术逻辑,也要重视文化心理!
要知道,做人力资源的最大底气是:所有的经营目的都需要通过人来实现。
为什么有的HR的格局总难以上升到一定的程度?
任何管理措施都源于假设,任何假设都基于客观条件的判断,而任何客观条件都是动态变化的。你的视野越大,你所理解的客观条件就越深广,你所做的判断自然高人一等。所以,我常常鼓励HR朋友,一定要多去摄取人力资源之外的企业管理知识。
如果工作的焦点放在组织的内部,称为狭义的人力资源;
如果工作的焦点放在组织的外部,称为广义的人力资源;
如果工作的焦点放在实现经营目标,那你可能在做人力资本。
今天的学习资源异常丰富、便捷,可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消化得很慢呢?
我的经验是,要学会使用“模型”思维,就是试图把任何一项知识体系变成一个模型。这个模型首先是向别人学来的,然后随着持续的学习不断对该模型进行解读、丰富、修正、升华,久而久之,深深地烙在你的脑子里,形成完全属于你的独立理解。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的应聘者知晓很多知识,让他解决具体问题,他就不知所措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学习方法是错的,他对于所学的东西没有切身体会,只有简单的记忆,就像手握一把散乱的珍珠,不知该做何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采用模型思维,让知识变得有目的、有秩序和有联系!这就像在珍珠上穿了一根线,使珍珠变成一串漂亮的项链。
为什么有的人尽管很勤奋,可是进步很慢?
这个问题并不深奥!也没有什么神奇的方法,说到底就是学的东西没有被及时地应用!“学你所用,用你所学”,学以致用是快速成长的唯一方法,知识不经操练怎能内化为能力呢?就像尽管有丰富的游泳知识,能下水才算会游泳。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解决好一个问题有一百种可行的方法,但从实操角度出发,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法行动。书上肯定告诉你有一百种方法,但一定没告诉你哪一种方法最贴合你目前的实际!因此,你不实际操作,不亲身经历,不内化为经验,怎么可能有进步呢?
所以,一定想办法将学习的知识拿去操练,或者要用到什么就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地学习什么!
二、中阶:绩效突破助推者
HR要助推企业的绩效,一定要完整地理解本企业的经营逻辑,并把业务需求整合转化为组织和人力资源需求。
HR应非常清楚你所服务的对象(企业)需要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将需求的实现嵌入工作流程中。
理解企业的经营逻辑就好比旅行有一张地图一样重要,这样就找到了绩效突破的关键点、瓶颈点。
粗糙点儿说,你理解你所在的企业是如何赚钱的吗?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你所做的一切都会恰如其分,受到欢迎,就算有争论,你也会有充足的理由说服大家。
怎么快速做到这些呢?
第一,始终琢磨企业怎么赚到钱,对如何实现盈利、如何构建竞争优势形成基本的认识。
第二,从业务流程入手,顺着时间梳理一下: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完成什么成果。很快,生产的要素和运作的路线就像一张地图一样挂在面前,你再去回答人力资源做什么、怎么做就不会迷路。
第三,不轻易放过任何疑点和问题,随时把它记录下来,像破案一样去思索它。及时向这个领域的高手请教,很快你就有很大的进步。
第四,按以下顺序将业务需求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工作逻辑:
第1步请回答:企业是怎么更好地挣到钱的?
第2步请回答:需要什么能力(公司层面)去实现它呢?
第3步请回答:实现这些能力需要什么人才?
第4步请回答:这些人才和能力如何获取(选、育、用、留、激)?
第5步请回答:我应该制定什么政策去支持它?
第6步请回答:眼下我最应该去做什么或者改变什么?
第7步请回答:我如何让老板知晓并获得理解?
第8步:每隔一段时间再来一次。
当你的工作嵌入企业的赚钱(经营逻辑)的流程之中,HR的价值和意义是不是就凸显得迫切了呢?
所以,理解竞争要素,HR就占领了运营的制高点;理解赚钱那点事,HR就有了话语权。有了这些对经营理解的基础,绩效突破的政策手到擒来,突破绩效的行动就能“步步为赢”。
三、高阶:组织赋能驱动者
假设一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摆脱对人的过度依赖,用三流的人也能干出一流的活来,可以想象,这家企业的生命力何其强大!
企业真正的核心能力,就是当这些人都不在的时候,企业还可以活着。
人力资源的主要价值是把人作为资源来开发,从而成倍地增加它的价值。但如果不搞人力资源,也能增加巨大价值呢?“反者道之动”,要提升HR的贡献,就要跳出人力资源的本身!
实现的办法就是要为组织赋能,HR要从专业人士发展为组织领袖,主要路径有以下四条。
一是以构建合作为基础的制度奠定企业的法制力量
好的制度把能力差的人淘汰,不好的制度把能力强的人挤走;好的体制能产生有效的合作,不好的体制只会让人故步自封。赋予合作的力量是制度的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是检验制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没有人,什么也无法实现;但没有制度,什么都无法持续。
离开制度的监护,组织将重归混沌!
二是通过文化的习俗力量让个体行为实现自我驱动
文化管理重点解决“无为”的问题。
文化是人为建立的一套超越生物性规律的秩序,告诉我们什么有意义,什么无意义。假如个人的意义与企业的意义被绑定在一起,组织的自我激励、自我组织、自我约束、自我创造、自我生长不就实现了吗?
离开文化的滋润,管理将沉重不堪!
所以,高明的HR要学会成为企业的“布道者”,有使命感的人才会被追随。
三是通过知识萃取沉淀出来的企业智慧为组织赋能
企业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
HR如果能够不断地对企业经验进行萃取与传播,降低组织对人才的依赖度,那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战略地位将毋庸置疑。
从本质来看,企业运营中需要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所具备的能力,从劳动力市场购买的也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所具备的能力。但“人”的成本太贵且极不稳定,有人预见,二十年后,凡是有“算法”的工作岗位将消失,不再由人承担,到那时由人参与的岗位主要是创意和人际交往的工作了。可见,技术的进步也在帮助企业把“人”这个要素消灭掉。
离开知识的管理,人才有时也会成为进步的阻碍!
四是HR应塑造自己的影响力,成为不可替代的驱动因素
HR要具备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结构化的思考能力、高效能的工作方法等,这些虽与管理的专业无关,却是高效能HR的必修课,毕竟,一个有影响力的HR是一切专业、政策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
为组织赋能,你必须先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驱动因素!
本书后面的篇章,亦是按人力资源支持者、绩效突破助推者、组织赋能驱动者三个层次递进展开。读者可评估个人的发展阶段或能力的短板,先从“最要紧”的章节读起。为适应这种即查即用的需要,笔者尽量让每一章、每一节独立成文,即每章集中阐述一个专业模块的核心内容,每节集中解决一个相关问题。
开卷有益,这是笔者的追求!
金大松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