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力:跳到圈子外,用更高的视角审查

麦肯锡的顾问都可以获得相当高的薪酬,麦肯锡的咨询服务能力,得到业界普遍认同,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跟他们的思考能力很有关系。

高效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工作中非常重要。它可以马上让你抓住问题的关键,让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对逻辑思维我是这么理解的。逻辑思维的过程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删繁就简。因此,所有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想法和念头都需要丢弃,因为这些没有用。

在我的工作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我经常会给企业高层做PPT汇报。PPT材料通常要把握在10~15页,因为层级越高的领导,他们的时间就越宝贵,他们需要在简短的时间里了解和抓住事物的根本与关键。有些人动不动就搞出百来页的PPT来作汇报,没有领导会有这样的耐心和时间,他们根本不愿意看,甚至觉得你能力有问题。

能敏捷地看清事物本质的人,才能够赢得机会。别人还在迷惑不解、瞻前顾后的时候,他们已经找到方法并开始解决问题了。时间一长,在企业中理所当然地比别人要发展得快。

下面是我在平时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心得,实际运用中你只用不停地问自己两个问题:

一、我考虑问题有没有疏忽的地方,会不会遗漏了某些因素?如果有遗漏,就要去找。

二、考虑到的那些因素有没有互相重叠的部分?如有重叠,得去除。

我们用事例说明,假如你现在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我该不该现在跳槽?”我们对这个问题可以做如下分解:

简单通俗来说:这是思考和认知事物的两条基本逻辑法则。

1.归纳,把具有相同属性的某种事物,分别罗列出来,再寻找共通点。

2.演绎,把事物里面互相有影响的因素,按照因果关系、时间顺序、轻重缓急排列出来,再寻找解决办法。

我一般是遵循这样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经常反复运用后,你就会自觉地按照这个逻辑思维去面对你遇到的任何问题。无论遇到怎样复杂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或者碰到让人纠结的问题,都能轻松化解。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特别留心学习这种思考问题的逻辑方法以后,长此以往会成为习惯,以后再遇到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因为你的逻辑思维分析是高效的。这一条经验是最有用也是最简单的!

“先讲结论”。一开始就把你要强调的观点亮出来,这可以不浪费他人的时间。利用电梯里的30秒钟向客户推销自己的方案,并让客户接受你的方案,这是著名的麦肯锡电梯理论。这么短的时间里没人会有耐心听一些没有用的废话,所以你一开口就要把自己的核心观点表达到位:我们是什么样的方案,以及,凭什么说这个方案是最佳的选择。

懂得遵循总分总的原则,第一时间提出核心观点,就是“我们应该做什么”。这虽然是几句话,但是它集中了你的智慧,凝聚了你大量的思考,占用了你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和论证。核心观点表达之后,紧跟着进行解释,就是陈述“为什么这么做”。这就和写论文一样,先提出核心论点,下面是支持核心论点的分论点,再往后是二级分论点,照此类推。

“演绎和归纳”,是你进行的思维过程;“先讲结论”,是你的表述方法和顺序。先讲结论的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抓住别人的注意力,然后通过一步步延伸的方式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当事人或者客户就不会不耐烦了。

只要你以后保持这种习惯,相信我,你的上司会特别爱听你汇报工作,他会觉得你和他是一个路数的人。你不想升职都不行。

当你刚入职开始工作时,身处一个企业基层团队,接受一个目标任务,你可以思考的是不同目标任务之间的规则,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一般处理方法和特殊处理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做,背后有什么必然的原因等。

你如果加薪升职了,便会开始管理手下员工,这个时候你要思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大家和睦相处,自己的性格怎么样,和哪种性格的人一起工作能够和谐,怎么样才能调动起手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等问题。

当你长时间从事一个行业和职业之后,你就会对这个行业和职业有自己的认识,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的是这个行业是不是还适合自己,这个行业会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等。

你所在的位置不同,需要考虑的事物就不一样。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打开脑洞,不能给自己设限制,要学会发散思维:

1.事物的现状是怎样的?

2.为什么会这样,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哪些?

3.有哪些是客观因素,哪些是主观因素?

4.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事物会怎样发展?

5.如果改变其中两个因素,又会怎样发展?

我一般考虑问题时的习惯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会只遵照逻辑推理来培养洞察力。想象力是很难训练出来的,主要还是平时的积累和积极思考。多问自己几个如果为什么,如果这样……会是什么情况……如果那样……又是什么情况……长此以往,你的思维就会发散开来,就会无比活跃。

我自己收藏有一个小“资料库”,当我遇到经典的文章、漂亮的图片、精彩的视频,甚至搞笑的段子笑话,我都会一一收藏起来。这种方法可以使自己大脑里始终会保持有新鲜的资料,当需要时灵感才会接二连三地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