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郑交质 隐公三年

左传

【题解】

本篇宣扬信和礼的作用,意在维护当时以周王室为中心的统治秩序,但同时也暴露出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的状况。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1]。王贰于虢[2],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3]。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4]。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5];秋,又取成周之禾[6]。周郑交恶。

君子曰[7]:“信不由中[8],质无益也。明恕而行[9],要之以礼[10],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11],、蘩、蕰、藻之菜[12],筐、筥、锜、釜之器[13],潢污行潦之水[14],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15],《雅》有《行苇》《泂酌》[16],昭忠信也。”

【注释】

[1]卿士:执政大臣。郑武公、庄公父子相继以诸侯身份兼掌周王室实权。

[2]王贰于虢:周平王担心郑庄公权力太大,想分一部分权力给虢公。贰,两属。虢,这里指西虢公。

[3]质:指人质。古代派往别国去做抵押品的人,多由王子或世子充当。

[4]畀(bì):给予。

[5]祭(Zhài)足:即祭仲,郑大夫。温:周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

[6]成周:周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7]君子:《左传》作者直接表示意见时所假托的评论者。

[8]中:内心。

[9]恕:恕道,过去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

[10]要(yāo):约束。

[11]毛:草。

[12](pín)、蘩(fán)、蕰、藻:四种野菜。,浮萍。蘩,白蒿。蕰,一种可做菜的水草。藻,藻类植物。

[13]筐、筥(jǔ)、锜(qí)、釜:四种器物。筐、筥,竹器。方的称筐,圆的称筥。锜、釜,两种釜类容器。有足的称锜,没有足的称釜。

[14]潢污(huánɡwū):停积不流动的水。行潦(hánɡlǎo):流动的水。

[15]《风》:指《诗经·国风》。《采蘩》《采》:《国风·召南》中的两篇,描写妇女采集野菜,用筐、筥提回,用锜、釜烹煮,举行祭祀等情况。

[16]《雅》:这里指《诗经·大雅》。《行苇》《泂(jiǒnɡ)酌》:《大雅·生民之什》中的两篇,描写宴享祭祀的情况。

【译文】

郑武公、郑庄公相继做周平王的执政官。周平王想把郑庄公掌握的权力分一部分给西虢公,于是郑庄公便对周平王心怀不满。周平王却说:“没有这件事。”为了消除猜忌,周朝便和郑国互相交换质子。周平王的儿子姬狐到郑国做质子,郑庄公的儿子姬忽到周朝做质子。后来,周平王死了,周人就准备让虢公掌管一部分权力。四月,郑国的祭足率领军队强收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强收成周的谷子。从此,周朝和郑国就互相仇视。

君子说:“信任如果不是出自内心,即使是互相交换质子,也是没有用的。如果依照忠恕之道行事,并受礼法的约束,虽然没有质子,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呢?如果有光明磊落的信任心,即使是山涧、水溪、沼池、水沚的野草,浮萍、白蒿、蕰、藻一类的野菜,筐、莒、锜、釜一类的器具,积聚或流动的水,也可以用来祭祀鬼神,可以用来进献给王公,更何况君子结成两国之间的信任,按礼行事,又哪里用得着质子呢?《国风》中有《采蘩》《采》,《大雅》中有《行苇》《泂酌》,都是申明忠信之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