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希腊化时期出现的新建筑类型

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城邦的限制,马其顿的腓力于公元前338年统一了希腊,随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版图包括希腊、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大帝国,公元前323年之后又分裂成几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国。直到公元前31年罗马人统一地中海地区,这个时期,叫作希腊化时期或希腊晚期。

在这一广大区域内,东西方经济文化大交流,手工业和商业达到空前水平,建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建筑的领域扩大了,公共建筑物类型随之增多,诸如会堂、剧场、市场、浴室、旅馆、俱乐部等,其中一些功能性建筑形成了相应的成熟形制,艺术手法也随之丰富了。广泛使用了叠柱式和壁柱,科林斯柱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纪念性建筑中流行起集中式的构图形制。

4.7.1 剧场和会堂

希腊化时期最大的成就是露天剧场和室内会堂。比较成熟的形制是:观众席作半圆形,利用山坡建造,逐排升高,以放射形的纵过道为主,顺圆弧的横过道为辅,出入方便,对观众视线的妨碍有限,视线和交通的综合处理很合理。表演区本来是一块圆形平地,供合唱队使用,在剧场的中心,后面有一座小屋,里面是化妆室和道具室等。公元前4世纪—前3世纪,随着戏剧本身的变化,演员的数量增多,重要性超过了合唱队,小屋扩大,并且开始使用舞台,小屋的外墙面即充作舞台的背景。原来的圆形表演区被切去了一部分,改成了伴奏乐队的乐池,小屋两端向前凸出,形成了初具雏形的舞台台口。古希腊形成的剧场基本形制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半圆剧场有埃比道鲁斯剧场(Epidauros Theater)(见图4-43)和雅典卫城南麓的酒神剧场(Dionysos Theater)(见图4-44)。有些剧场的规模很大,为了开全体公民大会,能容纳几万人,如麦迦洛波里斯(Megalopolis)的剧场(公元前350年),直径达140米。

图4-43 埃比道鲁斯剧场

图4-44 雅典卫城的酒神剧场

据古罗马时期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记载,剧场观众席的座位下面每隔一定距离安一个铜瓮,起共鸣作用,以改善音质。

在麦迦洛波里斯剧场舞台化妆室小屋的后面,造了一个大会堂,平面是矩形的,66米× 52米,大约能容纳1万人。座位沿三面排列,逐排升起。最巧妙的是室内的柱子都按以讲台为中心的放射线排列,使柱子不致遮挡讲台的视线。

从剧场和会堂来看,希腊化时期的公共建筑物在功能方面的推敲已经相当深入,对建筑声学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会堂的内部空间比较宽敞。这些都很有进步意义。

4.7.2 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

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是希腊化时期新出现的建筑形制。代表作是雅典的奖杯亭(Choragic Monument of Lysikrates)(见图4-45)。奖杯亭在雅典卫城东面不远,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作。圆形的亭子高3.86米,立在4.77米高的方形基座上。亭子是实心的, 6根科林斯柱式的倚柱环绕在圆形石墙上。它的构图手法是:第一,基座和亭子各有一套完整的台基和檐部,构图独立,然后再谋求两者的协调统一。这是当时成熟的多层建筑组合普遍遵守的法则。第二,圆亭和方基座相切,这是圆形和方形体积间常用的交接法。第三,下部简洁厚重,越往上越轻快华丽,分划越细:下部用深灰色粗石灰石,表面处理比较粗糙,砖缝清晰,上部用白大理石,表面光滑,不露砌缝。这种处理,使它显得稳重而有树木般向上生长的态势。这是包括叠柱式、塔等在内的多层建筑物构图的一般手法,而且西方和东方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了这种构图手法在高耸式纪念性建筑物上表达纪念性的作用(比较中国古代的塔,包括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

图4-45 奖杯亭

【释义】 倚柱、壁柱的异同点:都是贴着墙面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柱子。倚柱保留圆柱的几何特征,凸出墙面在1/2以上;壁柱则是扁平地贴在墙身表面,凸出墙面不多。

4.7.3 市场敞廊和叠柱式

早在古典时期,城市中心的广场(Agora)除了庙宇、平准所、旅舍等之外,还会有敞廊(Stoa)。敞廊以长条形的居多,偶然有两端向外凸出的。城邦瓦解后,庙宇不再是城市中心,而代之以市场,市场敞廊得到了发展。它沿市场的一面或几面,长条形居多,开间一致,形象完整。敞廊多用于商业活动,也是法令颁布的地方。许多敞廊采用两层叠柱式,即下层用比例粗壮、风格质朴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比例颀长、风格华丽的爱奥尼柱式,上层柱子的底径等于或稍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柱都具备柱子、额枋、檐部完整的三部分,完备而规矩,不因叠置而省略或简化。叠柱的做法已是柱式运用于多层建筑的成熟手法(见图4-46和图4-47)。

图4-46 阿塔洛斯二世敞廊

图4-47 阿塔洛斯二世敞廊底层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