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心脏起搏器植入知识教育

一、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定义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人工心脏起搏系统(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植入到人体内,经电极导线将脉冲发生器的电流引入心脏,刺激心脏兴奋,继而收缩产生跳动,恢复泵血功能的一种手术。

二、哪些患者应做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1.房室传导阻滞

具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进展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有心动过缓症状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2.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

表现为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交替出现的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3.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持续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随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4.窦房结功能不全

有心动过缓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包括频发窦性停搏在内的患者。有症状的窦房结功能不全患者。

5.其他

(1)特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心率<40次/分,症状和心动过缓之间有明确关系的患者。

(2)有不能解释的晕厥,但窦房结功能不全已确诊,或在电生理检查时可被诱发的患者。

(3)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由颈动脉刺激引起的复发性晕厥的患者。在无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传导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很轻的颈动脉窦压迫可导致心室停搏>3秒者。

三、起搏器的类型

(1)单腔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单独植入心房或心室。

(2)双腔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分别植入心房和心室。

(3)多腔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除常规植入右心房和右心室外,通常尚需通过心脏静脉植入电极导线以分别起搏左心房和(或)左心室。

四、术前宣教

(1)安装起搏器前一天,请患者在床上训练使用便盆或尿壶,因为术后要绝对卧床。

(2)为防止感染,局部皮肤备皮。根据手术时间安排,禁食4小时,换好手术衣裤。

五、术后宣教

(1)卧床24~48小时,术侧肩关节制动3天,但要活动腕关节和肘关节。24小时后可在床旁活动,1周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抬臂、扩胸或“爬墙”。

(2)沙袋压迫6~8小时,必要时遵医嘱延长压迫时间。

(3)心电监护,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

(4)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保持大便通畅。

(5)预防感冒,防止剧烈咳嗽使电极移位。

六、出院宣教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心情要开朗、乐观,保持情绪稳定,少生气,戒烟酒,进食不宜过饱,保证充足睡眠。应细心保护埋置起搏器处的皮肤,避免外力撞击,否则会影响起搏器的寿命。

(2)教会患者自测脉搏,测脉搏时应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用指腹轻轻按压所触的动脉,以能清楚触到脉搏为宜,时间至少1分钟。如果出现脉搏与心率不一致,或出现与安装起搏器前相同的症状,如头晕、眩晕、胸痛、气促、呃逆、抽搐等,应立即就医。或者穿刺处伤口出现发热、疼痛或有液体流出等症状,也应尽快与医生联系。

(3)术后1~3个月要避免剧烈的运动,可适当进行日常工作和家务活动,也可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练气功、种花等低强度活动。手术侧肢体要避免高举、大幅度活动,以避免脉冲发生器和导线发生移位。3~6个月后,体质好的中青年可恢复工作,老年患者如不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脏病,活动量以不出现气促、胸闷、胸痛和下肢浮肿为度。

(4)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治疗心脏的原发病。心脏起搏器不能根治心脏的原发病,因而患者不能麻痹大意,仍需服用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的药物。

(5)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时应联系医生随诊起搏器的工作情况,此后每半年或1年随诊1次。在起搏器应用6~7年后,应每半年或3个月随诊1次,听从医生意见决定是否更换起搏器。

(6)高、低频电器工作时会抑制起搏器发放脉冲,使起搏器停止工作,一般家庭电器如冰箱、微波炉等不会影响起搏器,但应避免与身体有直接震动或接触、会发出电磁波的电器,如电动按摩床、电钻、电磁炉、剪草机或电热毯等。不要靠近工作中的电磁理疗仪、电气烧灼仪等,补牙不宜用电钻,不宜做频谱或电磁波等理疗。

(7)尽量不要靠近高磁场的区域,如有大型电机、变电站、雷达天线、电视广播发射天线、高压电缆或工业磁铁等的区域。

(8)一些医疗设备如手术电刀、心脏除颤器、伽马射线仪器、透热疗法仪器以及冲击碎石仪器和经皮电刺激仪等可能会影响起搏器工作,治疗前应向医师讲明安装起搏器情况。除了特殊的磁共振相容的起搏器外,其他所有安装过起搏器的患者都禁止做磁共振检查。

(9)现在市面上的移动电话一般不会影响心脏起搏器工作,但为安全起见,使用移动电话时应使移动电话距离心脏起搏器15cm以上,尽量应用安装起搏器侧的对侧接听电话。

(10)若患者安装的起搏器设有夜间心跳变慢的功能,当患者所到访的国家与患者原居住地有时间上的差异,在出国前应向医生咨询并调整起搏器。

(11)应妥善保存患者的心脏起搏器植入卡,由于心脏起搏器由金属制成,当过飞机安检时应出示心脏起搏器植入卡以证明。另外,若有突发事件,起搏器植入卡可使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资料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修订日期: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