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表达相似与共鸣,激起对方的说话欲望

中国人常说:“一回生两回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总有个从相遇到相识、相知的过程,即使是陌生人,经过一番了解,也会成为朋友。的确,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生路上,关键时刻朋友的帮助能让我们脱离险境,能让我们飞黄腾达,这也已经是无数成功者的切身体验和宝贵心得。一个情商高的人,一般都能做到处处受欢迎,事事得到他人帮助,毫无疑问,这样的人,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一定会多几分胜利的把握。那么,朋友从何处来?很简单,从陌生人而来,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与陌生人结交,但高情商的人都懂得一点:在与陌生人沟通时,一定要多提彼此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此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望,这样,能拉近彼此距离,促进沟通。

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前来中国访问。在中国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里做演讲。几百个陌生的面孔对这位蓝眼睛黄头发的异国总统充满了好奇。里根总统和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学子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但是,他的第一句话就激起了同学们的兴奋,使大家对这位他乡来客充满了亲切的感觉。他这样说道:“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照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言一出,几百个人的大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学生们都把他当成了十分亲近的朋友,没有了陌生的感觉,抵触的心理。接下来,双方的谈话就十分的融洽宽松了。几个小时的谈话过程,充满了笑声,双方都感到十分满意。

里根总统无疑是交际场中的高手,能够从互不认识的人中寻找他们的共同点,从双方的共同点之中切入话题,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打开一个良好的谈话局面,塑造一个融洽的氛围。

的确,和陌生人谈话是口语交际中的一大难关,处理得好,可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处理得不好,又能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而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发现,要想打动陌生人的心,就必须抓住双方的相似点说话,让对方从心里把你当自己人。

人与人之间在性情和志趣上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从心理学角度看,相同则相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能将人拧在一起,共同的目标和志向能使人走到一块。所以,我们在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能不能让对方产生一见如故的感觉,关键就在于双方是否能在相同之处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陌生人的心理,与陌生人迅速熟络并建立友谊。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共同点,针对不同的共同点,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1.以话试探,侦察共同点

为了打破和陌生人交谈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发现对方特点,打开口语交际的局面。这种试探的方式,都能迅速找出与对方的共同点,然后围绕此共同点迅速和陌生人展开话题。

2.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

而这个共同处,就是你打开陌生人心扉的突破口。你要迅速抓住这个突破口,展开交谈。这当中重要的是在听介绍时要仔细地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延伸,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3.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

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需要交际的人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比如,假如你发现有人和你讲共同的家乡话,你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以乡音带动对方的谈话兴趣,使陌生的路人变为熟人,甚至发展成为朋友。

4.察颜观色,寻找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当然,察颜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打动对方更是无从谈起。

另外,我们在与陌生人说话的时候,还要懂得求大同存小异,把相互间相左的性格特点放在交谈的次要位置。譬如,交际的双方都有文学爱好,喜欢写文章,但双方却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这种情况,就要选择前者作为交际的出发点,以共同的爱好来产生“共鸣”。若丢弃了共同的爱好而在不同的个性上去互相指责或计较,就会使本该合得来的双方变得“合不来”。

总之,与陌生人交谈,我们应该多看到别人与自己的共同点,而不应该去计较与自己不同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跟人“合群”,才能叩开对方心灵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