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博物馆心理学的研究原理和方法

一、博物馆心理学的基本定律

在我国,博物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刚刚兴起。因而,对于它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我们在探索博物馆心理学原理时,有必要弄清博物馆心理学所具有的定律。

(一)博物馆心理的诱发定律

博物馆中任何心理活动的产生,均来源于展柜前或观众生活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客观事物的刺激或作用。若离开了这些客观存在的刺激,就无从谈起诱发博物馆心理学的产生和变化。这种刺激或作用可称之为博物馆心理活动的诱发过程。观众不来博物馆参观,员工就不会产生一系列接待观众而引发的心理变化。只有观众来博物馆参观,员工才会产生各种如何接待观众的心理活动。这种如何接待观众的心理联想是随着观众的到来和离开而发生变化的。如,一个观众站在展柜前观看展品,他的表情、言语和行为等变化可表现出展品的刺激程度,引发了他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变化又通过这位观众的表情变化、行为动作和语言表述反映出来。讲解员可透过这些现象观察到观众的心理需要,用迎合观众心理需要的表情、言语和行为,把自己的心灵之美传播给这位观众,使这位观众受到爱国主义、传统观念和美的、愉快的教育。笑声、赞美声、愉快的表情和言语,体现出他们双方的心理沟通和共鸣……

(二)博物馆心理学的多变定律

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的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是经常的,心理现象的稳定、持久性则是暂时的、相对的。我们不但承认人的这种心理多变是受博物馆的内、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所制约、所影响,而且还承认这种心理变化与观众、员工双方的心理变化内因关系更为密切。研究博物馆心理学所应遵循的这种规律可称多变定律。如,一个观众到一个展柜前,看到一种展品很美,便自言自语地说:“哇,真是太美啦!”感到自己来馆参观是一次美的享受,觉得没白来。这时讲解员带着他又向前走,他又发现一种展品比刚才看过的展品更美,便又失声叫道“真棒”,此时这位观众从前的相对稳定的满意心理受到了破坏,产生了更高的心理飞跃,得到更美的享受……

(三)博物馆心理学的可塑定律

观众到博物馆参观,工作人员在上班前、上班中、上班后多反映出来的心理变化规律均是可塑的。人为的意志可改变正常人的心理变化规律。研究博物馆心理学所遵循的这种规律可称之为可塑定律。如,一个社会青年,在社会上有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他被招到博物馆工作,经过博物馆团支部的教育和帮助,使他从前的犯罪心理受到终止,并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心理品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博物馆心理学的提示定律

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和对观众的参观顺序的更换,可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在观众到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若按照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主观意志去改变博物馆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则可提示观众的心理,按设计者的心理需要而改变,从而达到设计者的教育目的。研究观众的这种心理变化所遵循的这种规律可称之为提示定律。如,一件西汉时的文物——石辟邪兽,员工把它陈列在西汉年代的文物展厅专柜之中。观众在参观到辟邪兽时,会感到这只石辟邪兽做工精巧,感到古代的石匠手工艺技术不简单,能雕刻出这样漂亮的珍品,实在伟大。如果这件石辟邪兽不是陈列在西汉年代的展区,而把它陈列在博物馆入口处的大厅里,并配上灯光、颜色和背景,播放着悦耳、动听的音乐,使观众进入博物馆第一眼就看到这只石辟邪兽,会给观众以惊讶的感觉,使观众感到这威武、庄严的石雕刻真漂亮,更增加了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了对这件珍品的身价认识,他们会立刻停步仔细观看。如若参观后期纪念品销售厅,有石辟邪兽的复制品出售,他们很可能会购买回去自己收藏,并摆在客厅观赏。还有可能会多买几件复制品带回家中送亲朋好友。同一件文物,采取不同的方式,摆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收到不同的展示效果,这就是提示定律所发挥的作用。

(五)博物馆心理学的多效定律

我们长期地、持久地研究一种心理现象的变化规律的同时,会发现另外一种与此规律相近或者相反的心理变化规律。研究博物馆心理学所应遵循的这种规律可称之为多效定律。如,博物馆开展的“假若我是一位观众”的优质服务活动中,我们在研究优质服务规律的同时,又会发现另一条规律,那就是劣质服务的规律。对优质服务的规律研究得越深、越透彻,它的副产品——对劣质服务的规律了解也会相应的越深、越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