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曰信朋友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若以口角[1]之交而无责善[2]之道,何足以言朋友哉!所以古人托妻寄子,以为身可杀而信义不可移[3],故鸡黍之约[4],千载称奇,管鲍之交[5],至今不泯,通财[6]之义虽视己之盈虚[7],而谋害之心无变起于旦夕。若面是背非,到底不能长久,贪财利己终成嫉妒奸顽[8],各宜知之以存忠厚。

【注释】

[1]口角:言语、口气。

[2]责善:劝勉从善。

[3]移:变动、改变。

[4]鸡黍之约:东汉明帝年间,金乡范庄(今山东省金乡县鸡黍镇),有一个赶考的举人叫范式,途中不幸染上风寒,住进一家客店。河南汝南县也有一个赶考的举人张劭,与范式同宿一家店里。范式在张劭的精心照料下,很快恢复了健康。范、张二人遂结拜为生死兄弟。由于耽误了考期,二人约定明年同去洛阳重考。次年,二人同去赶考,结果双双考进太学。两人在太学期间,朝夕相处,互相照顾,亲如骨肉。不知不觉,三年已过。毕业时正值重阳佳节,二人达成一个约定:往后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兄弟二人隔期互拜尊亲,杀鸡煮黍以待。从此,范张二人重阳“鸡黍之约”,多少年都成为定律,严格遵守,从不误约。从此“鸡黍之约”就成了友谊深厚、诚信守约的代名词。

[5]管鲍之交:春秋时齐国有一对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管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做生意的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每次撤退时,他却跑在最前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君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君,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ǔ)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6]通财:朋友之间互通财物。

[7]盈虚:有余与不足,盈满与虚空。

[8]奸顽:奸诈不老实。

【译文】

人之相知贵在相互知心,如果仅仅是表面的言语之交而没有劝勉从善之道,哪里值得称朋友呢!朋友可以用来寄托妻子儿女,认为身可杀而信义不能改变,因此鸡黍之约千年称奇,管鲍之交至今称颂,虽然朋友之间互通财物要看本身财物的有无,但是谋害人的心思却每时每刻都不可产生。如果当面说是、背后非议,这样的朋友终归不能长久,贪图财物、自私自利最终形成妒忌、奸诈之性,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并存以忠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