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太太是旅法归侨

——潘清鸿 口述

受访者:潘清鸿,男,1958年出生于西安市,6岁随父母回温州生活

采访时间:2010年4月24日

采访地点:东京都

采访者:郑乐静

录音整理:杨维波,王小丽

文稿编辑:郑乐静

(一)本来打算去欧洲

采访者:1977年您为何来日本?

受访者:因为我父母在日本,我是长子,一定要到日本。本来我是要到欧洲去的。

采访者:您说您本来要去欧洲,是指您的亲戚带您去吗?

受访者:我的朋友和同学都是在欧洲的。日本对我来说只是家人在这里,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去欧洲发展。但是我是长子,我父母在这里也比较辛苦,没有办法,我只能来日本帮忙,继承产业,其实这个是我爷爷的产业。我爷爷本来是卖布料的。

采访者:您还记得您爷爷是哪一年来日本的吗?

受访者:我记不得了,他是梳辫子的时候来的。

采访者:您爷爷来了以后,先去哪里?

受访者:仙台。因为我爷爷是卖布料,从仙台一直往下面走,做生意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走到静冈,他觉得这个地方很好,气候好,这个地方像我们温州老家一样,靠海,有水产。我们温州人喜欢吃鱼的嘛。他觉得这里好,就这样留下来了。留下来以后,卖布料的生意就不做了。再加上日本战败,在食品方面特别照顾中国人,爷爷觉得这个好,不需要去卖布料了。所以说在日本的温州人的祖辈都是从开餐馆开始的。第二代呢才开始去做外贸什么的。因为第一代人没有文化,也没有基础啊。我们温州人和宁波人不一样,宁波人来的时候就有基础。当时浙江人在日本是实力最强的。静冈华侨总会以前是温州人成立的,现在人不多了,那时候是以温州人为主的,台湾人也加入,是一个会,后来中日建交后,台湾人就退出来了。那时候我爷爷是副会长。

采访者:有没有听您爷爷说那时候沼津有多少温州人?

受访者:比较多的。以前我们店里的工人大部分是温州人,就是温州人的第二代。以前青田也是属于温州的。山梨县、埼玉县的温州人第二代都跑到我们家里来做工。那时候我爷爷开了很多店,横滨也有,三岛也有。三岛的万来轩现在没有了,现在三岛的万来轩是我新开的店,爷爷的那家老店被爷爷送给我们同乡了,名字还是万来轩。横滨这家店后来关掉了。

采访者:三岛的新店是什么时候开的?

受访者:平成十四年(2002年)开的,是我自己从零开始做起来的。这家店的大楼是我买的。

采访者:能介绍一下您来日本后的经历吗?

受访者:我1977年来了日本以后,就马上在店里开始帮忙,还上夜校。

采访者:您读夜校读了多久?

受访者:读了4年,我是半工半读的。日本有夜校,专门照顾这些半工半读的。我来日本1年还是2年以后开始读的。

采访者:读完夜校以后呢?

受访者:在万来轩工作。以前万来轩是以卖面为主的,我接手后,就把它改成以宴会料理为主。

采访者:您爸爸和您妈妈在万来轩工作,您在里面帮忙,这种状态持续了多久?

受访者: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店已经没法维持了,我接手来做。就是爷爷留下来的财产,我把它买过来。日本是这样的,接收财产一定要买的。然后我自己从零开始发展。

采访者:您买下来以后,依旧是用万来轩这个名字,依旧是做料理。做到什么时候?

受访者:到现在还一直在做。

采访者:万来轩是您第一家店,三岛的万来轩是您的第二家店?

受访者:对,万来轩的分店有11家吧。这些店的名字是我们总店给的,经营是各自都独立的。

采访者:这些店都是中国人经营吗?

受访者:是在我家做过工的第二代中国人。从我们来说作为感恩,就是说他们在我们店里做了这么多年,感谢他们帮我们的忙,名字给他们用。

采访者:11家店中有几家是给温州人的?

受访者:有6家给温州人或者温州人第二代,其他的5家给其他中国人和日本人,就是在我家做过工的都有。我们这些分店里的面的做法和总店都是一样的,其他料理呢各个店都不一样。

采访者:您在2002年开了三岛店,而您自己沼津这家店也同时开着,那三岛店是谁来做呢?

受访者:我招了厨师来经营。三岛店做了五六年后,现在是我总店里过去的厨师在做。现在这个店就全给他了,他每年拿点给我意思意思就可以了,赚的都是他自己的。

采访者:除了料理店以外,您还投资哪些行业?

受访者:房地产。

(二)培养子女去中国发展

采访者:您跟您太太是怎么认识的?

受访者:在中国认识的。朋友之间介绍认识的。就是我回国的时候,朋友之间介绍偶然认识的。一见钟情吧。

采访者:您对于结婚是否倾向于找温州人?

受访者:我们在外面做生意的,一定要找一个华侨,能吃苦的人。我是温州人,其实我不是在温州出生的。我是在西安出生,我奶妈是上海人,从小是奶妈把我带大的,所以我对上海是有点感情的。我6岁的时候回到温州,以后一直在温州。我从小就想自己做生意,从来没想过跟父母要钱。您看,我来日本后,爷爷的产业卖给我,但是当时我一分钱都没有,都是我自己到银行借过来的。都是靠自己的。

采访者:您太太是哪一年来日本?

受访者:1983年左右。她父母是法国的华侨。

采访者:在您的帮助下来日本的人有吗?

受访者:中国第一批来日本的研修生是我们家办的。

采访者:您自己个人帮忙办过来的亲戚啊朋友呢?

受访者:我数不清了。自己的亲戚有办过来的。我叔叔一家人,叔叔下面三家人,他们带过来的亲戚也很多。以前和日本没有一点关系很难办的,现在好办了,留学什么的都方便了。

采访者:您个人是如何加入日本温州同乡会和总商会的呢?

受访者:当年温州的陈市长来日本访问的时候,我们年轻人就想成立一个年轻人的会,但是当时大家都刚来日本,没有基础,所以没有成立。10年后,林立林立,日本温州总商会会长,详见本书第八章第二节。他们出来成立了商会。

采访者:哦,商会成立的时候很需要您帮忙联系。

受访者:我呢特别爱帮助自己家乡人。我去联系静冈和长野的温州人。长野的林洪金林洪金,详见本书第一章第四节。是我家的邻居。长野那边有很多温州人。林洪金的爸爸林叶通先生,我叫他叔叔的,我跟他说我们这边要成立一个商会。

采访者:总商会从成立开始您就一直在?

受访者:对的。

采访者:同乡会呢?

受访者:也是一样的。

采访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加入的?

受访者:同乡会成立的时候我就是会员了,因为是我爸爸成立的。

采访者:静冈除了您一家,还有别的温州人吗?

受访者:温州人的第二代好多都入日本籍了,现在分不出来了。

采访者:您爷爷那一代有多少温州人呢?

受访者:很多的。比如热海,下田。下田那边有家温州馆的。还有我爷爷那一代在静冈滨松,大概有20来家,都是料理店。爷爷那一代都有七八个孩子,所以温州人的第二代都很多的。他们很多已经加入日本籍了,除非我们有活动叫他们出来,平时都不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在语言上不通的。他们是在日本出生的嘛。

采访者:您在日本的朋友圈里,温州人、温州人以外的中国人、日本人的比例各为多少?

受访者:我刚来的时候,朋友圈里90%是日本人,10%是中国人,包括温州人在内。现在的朋友圈以温州人为中心,大概占80%,还有宁波人、日本人,反正就是浙江人我接触很多。

采访者:您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受访者:对我们温州人能帮就帮。所以说我们总商会啊,对于想来日本投资的温州人,我们可以给他们牵线。其实温州现在对日本温州总商会还不是很了解。在东京好多温州人都做得很好,但是没有参加总商会,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这个会到底有没有作用。所以现在总商会主办不动产投资讲座,也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我们的任务是把会搞大一点,集聚点资金帮助同乡。包括总商会投资300宴,也是为了给会里搞活动或者家乡政府的人访问日本时用。

采访者:您最终会选择落叶归根还是落地生根?

受访者:我是中国人,想落叶归根。日本是第二故乡,中国是生我的故乡,对中国的感情比较深一点。我孩子现在在日本,但是中国现在发展很快,他们也觉得中国好。我的大女儿在上海交通大学留学,她现在想和中国做生意,现在做网络贸易方面。我现在就是想培养子女去中国发展。日本的产业,我现在不做也可以了。我儿子还小,等儿子能接手的时候,我马上不做了,去中国发展,先到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