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群健康状况指标

(一)人口数量和结构

1.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指人口的绝对数和相对数。人口数是指一定人群中所有个体的总和;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它描述人口的拥挤程度和人口与资源的比例,并与绝对人口数一起反映群体的基本健康状况。在人口相对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人口越多越好,反之则不利于人群健康。

2.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不同特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人口结构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等。从卫生服务的角度看,人口的性别、年龄有着重要意义。从生育角度看,婚姻状况有重要意义。从社会经济角度看,人口的职业、文化程度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出生及增长指标

1.出生率

出生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内平均每千人所出生的活产数。若出生率过高,说明妇女的分娩率高,分娩间隔短,因而母子健康较差。

2.生育率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常用的指标有育龄妇女生育率、年龄别妇女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终生生育率、粗再生育率、净再生育率等。

3.人口增长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人口净增率,是评价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即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导致人口不断增长,是健康水平良好的表现,然而过高的人口增长率又是健康水平低下的表现。

(三)生长、发育统计指标

1.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

新生儿低体重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g的现象。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是反映居民营养状况和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高,表明母亲健康状况不良,生育过密,产前保健利用不够。

2.低身高百分比

低身高百分比是指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身高均值减去2个体重标准差的数值所占的比例。该指标反映出生前或后的营养不足、感染的累积作用,以及环境状况差、早期营养不良。

3.低体重百分比

低体重百分比是指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体重均值减去2个体重标准差的数值所占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自出生以来营养不足或慢性营养不良的累积作用,同时反映目前的营养不良的情况。

(四)疾病统计指标

1.疾病发生与频率的指标

可以用发病率、患病率指标进行描述。

2.疾病构成与顺位

疾病构成是指在观察期内,人群中某种疾病在总病例数中所占的比例。疾病顺位,按疾病种类或系统,依据构成比的大小排出顺序。

3.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指标

如病死率、因病休工(学)日数、因病卧床日数、治愈率、生存率等。

(五)人口死亡指标

1.死亡率

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千人口中的死亡人数,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的死亡频度。其计算公式为:某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死亡率可以按照年龄、性别和地区进行分组。

2.标化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是指按照某一标准人口年龄结构计算的死亡率。其计算公式为:∑年龄别人口死亡率×标准化年龄别。

3.婴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是指某年婴儿死亡数与活产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某年婴儿死亡数/同年活产数× 1000‰。

4.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是指某年孕产妇死亡数与活产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某年孕产妇死亡数/同年活产数× 100000/10万。

5.人均期望寿命

人均期望寿命是指0岁时的预期寿命,也就是指在某一死亡水平下新出生的婴儿预期存活的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