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体健康状况指标

(一)生物学指标

1.生长发育指标

例如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指数)等。BMI指数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2002年我国卫计委发布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

2.行为发展指标

到一定年龄时,人应该学会相应的行为和动作,过早或过晚都是行为发展异常或不健康。

(二)心理学指标

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一般从智力、人格、情感和情绪等几个方面进行。常用心理测量,心理症状评定工具有智力、人格、情感和情绪等方面的量表,如明尼苏达多向人格问卷、韦氏智力量表、A型行为模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等。

(三)社会学指标

1.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者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这种关系表现为亲密、疏远和敌对。不同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表现,进而对个体及群体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研究表明,个体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的多寡与身心健康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

3.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为了满足各种生理、社会需求而达到特定目的所表现的特定行为模式。就行为模式与健康的关系而言,可以分为健康行为模式和不健康行为模式。

4.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一般是指人们的物质、文化消费方式。一般可以从生活丰度、生活频度、生活内容和生活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