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軨广路:中国古代交通史论集
- 曾磊 孙闻博 徐畅 李兰芳
- 582字
- 2021-02-03 11:08:49
九 为禹前除得(道)
“除”字,《玉篇·阜部》训曰:“去也,关也。”《周礼·地官·山虞》云:“若祭山林,则为主而修除。”郑玄注:“修除,治道路场坛。”南宋戴侗撰《六书故·地理二》亦云:“辟草移地为除,廷除之义取此,凡除治皆取此义。”[115]结合上述诠释,本段简文中“除道”的含义当是指对沿途的道路施予开辟、修治和清整,使之畅通无阻。其实,“除道”是先秦古籍中常见的专用术语,如《春秋左传》卷八“庄公四年”条云:“(王)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营军临随。”《正义》曰:“除道,谓除治新路,故知更开直道。”[116]此外,“除道”亦频见于《战国策》《墨子》《韩非子》等传世文献及睡虎地秦墓竹简、里耶秦简、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额济纳汉简等出土资料中,均系指肃清、修缮道路等含义。后世道教文献中频见“除道”用语,其含义大抵是对原有本意的延伸和神化。
就句式的结构及含义而言,放马滩秦简《日书》“为禹前除得(道)”与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先为禹除道”可谓一致。有学者将睡简“先为禹除道”解释为“我为大禹清除道路”[117]。此说恐误,笔者认为:经过禹步及画地“五横”等神秘仪式后,出行者暂时实现了从世俗到神圣的转变,俨然化身为大禹(后世道教科仪将此环节称作“变神”),进而以大禹的神圣权威饬令沿路的神祇及邪鬼精灵,清整道路、使之畅通无阻,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为即将展开的旅行提供庇护和保佑。[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