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一)分析的理论框架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白族婚俗文化变迁为载体,通过纵向比较,立足现实,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考察:

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视角,解读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的民族特点,分析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影响,探寻如何将民族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社会性别视角,考察传统婚俗文化事项对社会性别的规制及当代变迁,分析变迁的原因及影响,提出在社会转型中应注意建构尊重性别差异的和谐婚姻文化。

从社会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教育视角,考察传统社会白族婚俗的文化功能的发挥,探究这些功能在当代式弱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力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借鉴、遵循其规律,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体概括了大理白族传统婚俗的基本内容、形式和特点。联系白族总体发展状况,按照古代社会、南诏大理国、元明清时期、近代白族的发展线索,概要梳理、分析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的形成。提出研究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为白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源性支撑和培育路径。

第二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层面,分析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对白族生存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大理白族传统婚俗在历史上对民族关系稳定、家族势力扩大、民族价值取向引导、伦理道德强化、审美精神塑造、生态伦理建设、父性家长制社会秩序的延续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从观念、程序、礼仪、功能四个维度,将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考察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的现代变迁状况,反映大理白族的价值需求、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的变化。

第四章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理白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迁的实际,分析影响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现代变迁的多重因素。凸显了大理州在城市化进程中白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与白族民众价值渴望的发展变化。

第五章从民族经济、民族文化、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分析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的现代变迁,对大理白族现实发展产生的影响,以显示关注其变迁的现实意义,力求解析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和社会变迁的复杂互动关系。

第六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揭示在全球化、城市化背景下,民俗的变迁在尊重民族意愿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大引导力度。建议从民族经济发展、创新婚俗礼仪、文明婚俗文化氛围和成长机制方面积极引导,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融入民众的民俗生活,实现民族科学、和谐发展。

(三)研究方法

主要理论工具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性别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心理学等学科知识,通过田野调查,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比较分析法。对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与现代变迁进行比较分析。对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大理白族传统婚俗采用档案研究法,通过查阅前期学者的资料,研究、分析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对20世纪50年代至2010年结婚的当事人进行问卷调查,在大理市经济开发区满江办事处满江村民委员会下庄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以十年为一个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

(四)创新之处

内容上的民族特色。本书专门针对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的变迁展开研究,既不同于民俗学研究,也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婚俗特点。

本书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把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的现代变迁研究与民族发展、现代化进程相联系进行思考和研究。

本书把少数民族婚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思考,前人尚无此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