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锤炼的艺术

摘要:名词锤炼的艺术,是指在描写某种事物时,如何精心地选择出这唯一的名词来准确地表现它。那么如何才能精心地选择出这唯一的名词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眼,譬如明确概念的内涵,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分清陈述的对象,符合客观实际,根据空间位置的不同来选择名词,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注意某个名词所适用的对象,选择表意确定而无歧义的名词,根据上下文意来选择名词,选择通俗的、大众化的名词,根据时间和角度的不同来选择称谓词,注意词语语意的轻重等。

关键词:名词;锤炼;艺术

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苦思冥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为思索困难,就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有感于此,本文所要探讨的名词锤炼的艺术,就是指在描写某种事物时,如何精心地选择出这唯一的名词来准确地表现它。

那么如何才能精心地选择出这唯一的名词呢?下面我们结合一些作家的作品原文和改文来作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1-1)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影在人群里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方纪:《挥手之间》,见《散文特写选》)

(1-2)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随着主席的高大身形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飞机,一步一步踏上飞机的梯子。(《挥手之间》,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6册)

(2-1)美的概念里是更健康的内容,那就是整洁、朴素、自然。(吴伯箫:《记一辆纺车》,见《人民文学》1961年第4期)

(2-2)在延安,美的观念有更健康的内容,那就是整洁、朴素、自然。(《记一辆纺车》,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3册)

例(1),“身影”是指“身体的影子”,“身形”是指“身体、身材”。千百双眼睛望着的只能是主席的身形,而不可能去看主席身体的影子。例(2),“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观念”是指思想意识。把“整洁、朴素、自然”看作美,这是一种美的观念而不是美的概念。——这两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准一个名词,就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

(3-1)那些铺在她身后的果子,又象是繁密的星辰。(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3-2)那些铺在她身后的果子又象是繁密的星星。(丁玲:《果树园》,见试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5册)

(4)我在街上看到一队华贵的客车,鱼贯行驶,每一辆车的玻璃窗上,都各贴有一方纸张。上面写着纺织、石油、化工等等字眼。(秦牧:《语林采英》)

例(3-1)和例(4)中的“星辰”和“纸张”都是集合名词,说果子像星辰(星的总称),不妥,因此例(3-2)改为非集合名词“星星”。例(4),用“一方”来计量“纸张”是不恰当的,这里的“一方纸张”可以改成“一小张纸”或“一方纸片”。——这两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准一个名词,就必须注意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5-1)这么一研究,就发现天文学可是热闹,到处有星的爆发,一颗星象氮弹一样爆炸。(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人民日报》1977年12月9日)

(5-2)这么一研究,就发现天上可是热闹,到处有星的爆发,一颗星爆发象氮弹爆炸一样。(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1册)

(6-1)急流刚刚滚过,看见前面有一奇峰突起,江身沿着这山峰右面驶去。(刘白羽:《长江三日》,见《刘白羽散文选》)

(6-2)急流刚刚滚过,前面有一奇峰突起,江水沿着这山峰右面流去。(《长江三峡》,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1册)

例(5),根据文意可知,“热闹”的是指“天上”,而不是“天文学”。例(6),能流动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身”。由于“天文学”与“天上”相关,“江身”与“江水”相关,因此两例原文分别把“天上”“江水”误作为“天文学”和“江身”。——这两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准一个名词,就必须分清陈述的对象。

(7-1)使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别的世界隔绝之外……(夏衍:《包身工》,见《散文选•二》)

(7-2)使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外界隔绝之外……(《包身工》,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1册)

(8-1)或者,当你自己随着大伙在田里插秧,黑油油的泥土吱吱地冒出脚缝的时候。(秦牧:《土地》,见《长河浪花集》)

(8-2)……黑油油的泥土吱吱地冒出脚趾缝的时候。(《土地》,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2册)

例(7),包身工被关在工厂里,只是与外界隔绝,厂内厂外,同是一个世界。例(8),脚是没有缝的,即使由于某种原因裂开了缝,也不至于从脚底裂到脚背。有缝的是脚趾与脚趾之间。——这两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准一个名词,就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9-1)在这幽静的湖中,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碧野:《天山景物记》,见《现代游记选》)

(9-2)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山景物记》,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3册)

(10-1)老汉神秘地一笑,指着正北的方向说:“哪,从那里,北京。”(竣青:《秋色赋》,见散文集《秋色赋》)

(10-2)老汉神秘地一笑,指着西北的方向说:“哪,从那里,从北京。”(《秋色赋》,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2册)

例(9),“湖中”所指的范围较广,它包括湖面和湖里。湖面上唯一活动的东西是天鹅,但是湖里也有别的活动的东西,因此改文换成“湖上”就更准确了。例(10),北京在山东的西北,老汉是在山东说这番话的,因此课本用“西北”来替换原文的“正北”。——这两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准一个方位名词,就必须根据空间位置的不同来选择名词。

(11-1)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保证足食的战线;纺羊毛,纺棉花是保证丰衣的战线。(吴伯箫:《记一辆纺车》,《人民文学》1961年第4期)

(11-2)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记一辆纺车》,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3册)

(12-1)人们从这里将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榜样,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曾经付出的巨大代价。(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日报》1958年4月23日)

(12-2)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1册)

例(11),说“开荒”等“是保证足食的战线”,搭配不当,因此改文用“是足食的保证”来替换。例(12),说“了解艰苦道路”“了解巨大代价”是可以的,但不能说“了解榜样”,因此改文用“业绩”来替换“榜样”。——这两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准一个名词,就必须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13-1)从四面八方飞来的新的蝶群正在不断地加入进来。这些蝴蝶大多数是属于同一个种族的。(《澜沧江边的蝴蝶会》,见《文章评改》)

(13-2)新的蝶群不断地加进来,体积不断地扩大。这些蝴蝶大多数属于同一种。(《澜沧江边的蝴蝶会》,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6册)

(14)“唉!”他的母亲叹息说,“一交子时,你就是十六岁了,(性质)性情还是那样,不冷不热地,一点也不变。”(《铸剑》,见《鲁迅手稿选集》)

例(13),吕叔湘先生评改说,“种族”多用于人类,用于蝴蝶不恰当,可以改为“……大多数属于同一种”。例(14),“性质”和“性情”都含有“某种属性”的意思,然而“性质”是指事物的属性,“性情”指人的性格。——这两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准一个名词,就必须注意某个名词所适用的对象。

(15-1)同行老余是在边地生活过多年的人。(彭荆风:《驿路梨花》,《光明日报》1977年11月27日)

(15-2)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驿路梨花》,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1册)

(16)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邻)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例(15),“边地”既可以指“边境地区”,也可以指非边境但是较边远的地区;改用“边境地区”,意思就显得确定而无歧义。例(16),“邻国”包括“中国”,也可以指其他与日本相邻的国家,为了表意确切,鲁迅先生把“邻国”改成了“中国”。——这两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好一个名词,就必须选择表意确定而无歧义的名词。

(17-1)发电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响声,震荡山谷。(杜鹏程:《光辉的里程》)

(17-2)发电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吼声,震荡山谷。(《夜走灵官峡》,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2册)

例(17),说“发电机”等机器的“响声”或“吼声”,都未尝不可,但是根据下文的“震荡山谷”,则宜用“吼声”。——这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好一个名词,就必须根据上下文意来选择名词。

(18-1)而在回路的时候,他又总爱放开嗓子叫一阵,舞弄着胳膊指挥一番。(王愿坚:《普通劳动者》,见同名短篇小说集)

(18-2)而在返回的时候,……(《普通劳动者》,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6册)

(19)秋初再回到学校,(榜)成绩早已发表了。(《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上面两例原文中的“回路”和“榜”都不太通俗,因此改文分别改为“返回”和“成绩”。——这两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好一个名词,就必须选择通俗的、大众化的名词。

(20-1)当年毛主席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袁鹰:《井冈山散记》,《人民文学》1961年1—2月合刊)。

(20-2)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井冈翠竹》,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4册)

(21-1)秭归是屈原故乡,是楚子熊绎建国之地。(《长江三日》,见《刘白羽散文选》)

(21-2)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也是屈原的故乡。(《长江三峡》,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1册)

例(20),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是中央委员,既然这里说的是“当年”的事情,就应该用“委员”来指称毛泽东同志,这样才符合历史的真实。例(21),从分封的爵位来说,熊绎是子爵;从做楚国君主的先后来说,熊绎是楚国第一个国君,因此称熊绎为“楚子”或“楚先王”都是正确的,但是作者应该根据表达的着重点来选择称谓的角度。——这两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好一个表示称谓的名词,就必须注意根据时间和角度的不同来选择称谓词。

(22-1)“不!我哪怕就在房檐下蹲一夜哩,也要节省这两角钱!”……做出这个决定,生宝心里一高兴,连煤气味也就不是那么使他发呕了。(柳青:《创业史》)

(22-2)拿定这个主意,心里一高兴,连煤气味也似乎不那么呛人了。(《梁生宝买稻种》,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2册)

(23-1)而仿佛是些令人快乐、令人兴奋和最有意思的事情使她激动着。(杨沫:《青春之歌》)

(23-2)却仿佛有什么令人快乐、令人兴奋和最有意义的事情使她激动着。(《坚强的战士》,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5册)

例(22),“决定”和“主意”都有“办法”的意思,但是“决定”往往是经过组织或集体讨论出的办法,语义比“主意”重一些,个人心里的打算宜用“主意”来表示。例(23),“意思”和“意义”都是指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内容,然而“意义”所表示的内容深刻、重大,常指某种客观效果或影响。“意思”所表示的内容一般不及“意义”深。郑瑾在跟林道静谈她生命的最后时刻,谈她对党的信念,这是有意义的事。原文用“意思”,语意就显得轻了。——这两例的修改说明,要用好一个名词,就必须注意语意的轻重。

综上所述,名词的锤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眼,譬如明确概念的内涵,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分清陈述的对象,符合客观实际,根据空间位置的不同来选择名词,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注意某个名词所适用的对象,选择表意确定而无歧义的名词,根据上下文意来选择名词,选择通俗的、大众化的名词,根据时间和角度的不同来选择称谓词,注意词语语意的轻重等。

(原载《台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