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特征描述

长株潭区域作为湖南省区域自主创新的高地,集聚了全省60%以上的创新资源,包括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创业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65%的高等院校、70%以上的R&D人员、65%的R&D经费支出,创造了全省75%以上的创新成果。[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株潭区域本身便是一个区域自主创新系统。“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出现正是该系统中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创新主体在区域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共同努力与奋斗的成果。正如“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是长株潭区域内各行业、各创新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样,“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呈现也是多领域、多方面的。总的来说,“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一快一强”,即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程度高,科技创新成果水平提升显著,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成长快,创新驱动辐射带动作用强。[5]

一 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程度高

作为湖南省自主创新的高地,长株潭区域集聚了全省60%以上的科技创新资源。高聚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不仅是催生“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是“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一,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程度高。人才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和关键,为吸引海内外优秀创新人才,长株潭区域先后实施了“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百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工程等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梯次递进的科技人才计划体系,创新构建了“项目+基地+人才”三位一体的育才、引才和励才模式,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向长株潭区域集聚。截至2015年,长株潭三市拥有“两院”院士6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1人(团队)。且长沙高新区被中组部授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被教育部、科技部授予“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其二,创新创业平台密集度中部领先。长株潭区域拥有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69所,省级及以上科研机构1000余家。全省80%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布在长株潭区域,其中,长株潭高新区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国家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变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粉末冶金重点实验室、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意设计创新中心(湖南)等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落户三市;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株洲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加速载体面积3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000余家。科技部先后批复长沙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株洲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发改委批复长株潭建立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工信部批复长株潭高新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 科技创新成果水平提升显著

自2007年长株潭区域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长株潭区域便紧紧抓住科学技术这一纽带,以前所未有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手段,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步伐。2014年,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成立,之后,长株潭将示范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试验田”,更加注重区域自主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由此,促进了一大批高水平、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使得长株潭区域的创新成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国家高新区的支撑带动下,长株潭区域以占全省1/7的面积、1/3的人口,创造了全省70%的科技成果。其一,世界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长株潭区域通过对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视和行动上的努力,先后取得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天河二号”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世界大面积亩产最高的超级杂交稻、全球首台长距离大坡度煤矿斜井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世界运行速度最快列车的牵引电传动系统、世界最大功率六轴电力机车、世界臂架最长的泵车、世界功率最强的海上风力发电机、世界起重能力最强的履带起重机、世界人工干预最短的无人驾驶车、碳/碳航空制动材料等多项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其二,国内高新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长株潭区域紧紧抓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机遇,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促进了一大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国内首台激光烧结3D打印机、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悬浮快线、国内首条8英寸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专业芯片生产线、国内首个整列装载永磁牵引系统列车等一大批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都产生于长株潭区域,不断打破国外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海牛”深海钻机、新一代大容量石墨烯超级电容、常导短定子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异种胰岛移植技术实现新突破、“神十”用传感器和特种电缆、“蛟龙”号“岩芯取样器”等高新成果也不断在长株潭区域涌现,推动和见证着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 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成长快

企业作为区域自主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在区域自主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成长和发展。近年来,在湖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大背景下,长株潭区域内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不仅为大量高新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是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又一特色和亮点。

其一,创新型企业成长速度快。在区域自主创新战略、区域自主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的支持和推动下,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长株潭区域内快速成长与发展。如先进制造领域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铁建重工、南车时代等企业通过将产业与科技相结合,迅速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新材料领域的博云新材、时代新材、株洲钻石切削等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与发展,也快速在全国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还有电子信息领域的御家汇集团、蓝思科技、拓维信息、长城信息等企业,以及新能源、生物医药、农业等领域的红太阳光电、三诺生物、隆平高科、海利化工等也迅速成长,成为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力量。其二,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为推进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长株潭区域不仅在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上给予了众多支持,同时也十分注重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壮大。近年来,长株潭区域重点围绕“长沙·麓谷创新谷”、“株洲·中国动力谷”和“湘潭智造谷”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加快打造“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的核心产业集群。[6]目前,支持和培育了“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湘潭先进矿山运输及安全装备产业集群”以及“长沙电力智能控制与设备产业集群”等3个国家级、17家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为促进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长株潭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四 创新驱动辐射带动作用强

区域自主创新系统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推进区域自主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区域自主创新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因此,区域自主创新视域下“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特征,除了指创新资源聚集程度高、创新成果水平提升显著以及创新型企业成长迅速外,还包括自主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梳理分析发现,自主创新对长株潭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提升等有着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仅证明了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还再一次让人们关注和了解了“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这种辐射带动作用具体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带动湖南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提升,推动创新型湖南建设的深化和拓展。在区域创新系统各创新主体的共同协作和努力下,在国家高新区的支撑带动下,长株潭区域内的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不仅促进了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逐步提升,同时,也是带动湖南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长株潭区域在创新政策、创新环境等的支撑下,以高聚集的创新资源创造了全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有力推动了全省综合创新能力从2007年的全国第16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11位。同时,还有效带动了全省科技水平的进步,使得湖南2015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4.29%,增幅位居全国首位,且到2015年,湖南省获得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数跻身全国第7位。其二,自主创新成为长株潭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长株潭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既能带动区域内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发展的转变,也能带动全省经济增速的提升。同时,还能大量吸纳就业人口,推动长株潭区域的稳定发展。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可知,近5年,长株潭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以上,带动全省年均增速达到33.6%,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吸纳就业人数增长率居全国第一。[7]也由此可见,区域自主创新是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