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书是在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留守与流动儿童关心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整个研究过程遵循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尽量做到研究方法规范。

一 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11年立项以来,整个研究过程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具体的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论证过程。课题立项只提供了课题研究的大致框架,具体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怎样做才能达到研究目标?还需要把大致的研究框架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方案,即罗列出每个时间段需要具体做什么?如何做?使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聘请相关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对课题研究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建议。第一个阶段的时间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1年11月结束,在课题研究方案的论证阶段,课题组负责人不仅咨询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而且召开了课题论证会,听取专家学者对研究方案的建议,并根据建议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个阶段是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分析过程。资料和数据的搜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农民工子女文献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使研究建立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是对目前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相关数据和材料的收集,重点在这方面。首先,研究人员分别开发出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的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提纲,并对这些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提纲进行讨论;其次,对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进行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补充与完善问卷调查表;再次,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收集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相关数据和事实材料,我们选择了贵州、江西、重庆、湖北、安徽、河南这些省份的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农村留守儿童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845份,收回有效问卷1560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达到84.6%,同时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学校教师及校长进行了个别访谈,了解留守儿童各方面的相关情况。选择贵阳、南昌、深圳、重庆、杭州、上海、郑州及北京这些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195份,回收有效问卷1875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达到85.4%,同时对农村流动儿童及其监护人、学校教师及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对农村流动儿童的家长、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了解农村流动儿童的相关情况。最后,通过SPSS等方法,对农村留守和流动儿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第二个阶段的时间较长,从2011年12月大致持续到2013年的4月,因为在数据和资料的收集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对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在数据及资料收集方面的难度,问卷的对象主要是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初中三年级的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由于面临着升学考试,在调研中就没有去打扰他们。对低年级的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与访谈来收集相关的资料。

第三个阶段是中期研究成果的撰写与发表过程。在对数据与事实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进行思考,呈现出相应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论文4篇。发表的4篇论文依次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立场》,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CSSCI期刊),2012年第7期;《论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范式》,发表于《学术论坛》(CSSCI期刊),2013年第3期;《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三个转向》,发表于《学术论坛》(CSSCI期刊),2013年第6期;《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演变、困境和趋势》,发表于《学术论坛》(CSSCI期刊),2013年第12期。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在时间上有些交叉,在整理资料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对所整理的数据与资料进行理论思考,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这个阶段大致持续到2013年的12月。

第四个阶段是最终研究成果的撰写过程。结合文献资料和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及材料,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比较系统与完整地呈现出最终研究成果——《留守与流动儿童关心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比较研究》。这个阶段是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2014年8月至12月又对研究报告进行了多次修改。

二 研究方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如下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主要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背景对农民工子女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从留守儿童的研究到流动儿童的研究,再到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比较研究,大量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使本课题能够在已有的研究文献基础上拓展和深化。文献法既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与理论框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关的事实依据,从不同侧面佐证了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二)调查法

在研究中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来具体了解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的不同现状和需求,为构建留守与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供事实依据。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现状,课题组对贵州、江西、重庆、湖北、安徽、河南这些省份的农村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低年级的留守儿童主要采用观察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学校校长和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课题组对贵阳、南昌、深圳、重庆、杭州、上海、郑州及北京这些城市中的农村流动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农村流动儿童的家长、学校校长和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问卷法是从整体上呈现出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的一般情况;访谈法是从不同侧面深入挖掘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的实际情况,使他们的实际困难和真实需求得到切实反映。

(三)数量分析法

对问卷法所得到的资料和数据采用SPSS等方法来加以统计与分析,具体描述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同时也呈现出农村流动儿童在城市的现状和实际需求。数量分析法能较清晰地描述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现状,较客观地反映留守与流动儿童的不同需求,为留守与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事实依据。本研究在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现状部分,较多地使用了数量分析法,目的是要从多个层面来较清晰地描述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状况。

(四)逻辑分析法

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现状与问题究竟是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关系?需要通过逻辑分析法来梳理;留守与流动儿童不同需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需要逻辑分析法来挖掘;留守与流动儿童的不同需求和构建关爱服务体系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也需要逻辑分析法来展示,使两者间建立有机的联系,也使留守与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设更有说服力。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逻辑分析法,使相关的分析与判断尽量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同时也使本研究更有逻辑性和理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