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悲剧的诞生》中诞生

 

一般读者都认为我是克罗齐式的唯心主义信徒,现在我自己才认识到我实在是尼采式的唯心主义信徒。在我心灵里植根的倒不是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的直觉说,而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中译本自序

《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先生青年时代在法国留学时的一部处女作。1982年始由其高足张隆溪译成中文。当82岁高龄的朱先生读到这部书的中文译稿时,像是重新发现了自己,感慨万千,在“自序”中写道:“这部论著从1933年初出版之后,我就没有工夫再看它一遍了。于今事隔半个世纪,因收入选集,匆匆把中译本看了一遍,才看出责任编辑和译者张隆溪的意见是正确的(按:指张建议译成中文)。这不仅因为这部处女作是我的文艺思想的起点,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也不仅因为我见知于少数西方文艺批评家,主要靠这部外文著作;更重要的是我从此较清楚地认识到我本来的思想面貌,不仅在美学方面,尤其在整个人生观方面。”

朱光潜先生皈依尼采不是偶然的,是他长期思想蓄积和理论探索的结果。他出生在清代著名文学流派桐城派的发祥地,从小受到严格的传统教育。他很喜欢读诸如《庄子》《陶渊明诗集》《世说新语》等书,受其熏陶,渐渐地萌生了一种“恬淡自守”“清静无为”“超然物表”、从静观和玄想中求慰藉的所谓“魏晋人”的人格理想。后来,他接触了西方浪漫主义以及颓废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夸大自我,强调个人情感想象的自由伸展,这一点恰恰投合了他的“口味”。因此在华兹华斯、夏多布里昂、许莱格尔等的影响下,更进一步加强了他逃避现实、孤守自我的消极心理。此时,朱先生开始研究西方美学和文艺批评,他首先接触的是克罗齐,随之是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立普斯、布劳、柏格森等等,他发现所有这些美学家和文艺批评家的主张都与自己的人格理想关系密切,而且作为理论不啻为达到这种理想洞开了方便法门。尤其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全篇讲的无非是让人从文艺世界里找到“避风息凉”的地方,像日神阿波罗一样,从静观人生世相的优美图画中得到精神上的享乐。这些说教在朱先生看来,确实揭示了人生和文艺创作的奥秘。

朱先生的《悲剧心理学》记录了他理论上探索并皈依尼采的过程。这部书是1933年出版的,但在1929年以前他于美国爱丁堡大学读书时便起草了初稿,当时的书名为《悲剧的喜感》。后来他转到莱茵河畔的斯特拉斯堡大学,在该校心理学教授夏尔·布朗达尔的指导下,作为博士论文,他将它修改并扩展为现在的《悲剧心理学》。这部书是他理论探索的初步结果,也是他深入研究美学的开端。

朱先生研究美学从悲剧开始,显然是受了尼采的影响,但也不尽然。对于美学或心理学来说,悲剧是一个难解之谜。悲剧被誉为戏剧的王冠,它所展示的往往是社会生活中最深刻的矛盾冲突,它所触及的往往是人类心灵中最内在的理想情趣,它所激起的往往是包括痛感和快感在内的异常复杂的情感的波流。悲剧涉及各种审美范畴,是理论的迷宫;悲剧囊括了各种艺术手段,是艺术的荟萃;悲剧搅动起各种审美情感,是情感的旋涡。所以,历来有见识的美学家或心理学家从来都不回避悲剧,而且总是把悲剧当作一个重要论题。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实际上主要是悲剧学,贺拉修斯、朗基努斯、布瓦洛、高乃依、德莱顿、伏尔泰、莱辛都以主要精力讨论悲剧。尼采也是从悲剧中诞生的,悲剧引起了他对整个人生的沉思。朱先生在尼采的启发下也走了这条路,而悲剧一开始就使他陷于狭窄的心理学所无可回避的矛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