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语言规划试论

“语言生活”【1】作为语言规划学的一个概念,近十年来不断得到中国语言规划学界和社会语言学界的关注,其内涵和外延也逐渐丰富。2005年,国家语委开始每年一次向社会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的报告,报告的详细内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语言生活”的概念及相关理念通过发布会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持续向社会和学界传播。武汉大学主办的《长江学术》杂志,2006年第1期开始设立“语言生活热点问题”专栏,这是学界对“语言生活”的明确回应。2006年11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丁帆先生等主编的《当代语言生活》,作为普通高中的语文选修课教材,“语言生活”的概念开始进入基础教育领域。2010年5月,商务印书馆的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正式创刊了电子刊物《中国语言生活》,为“语言生活”建立了一个“网络之家”。一些学术会议,也把语言生活列为讨论的专题或专题之一;一些基金组织也开始设立与语言生活相关的科研项目。近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由德国De Gruyter这家国际著名出版社译成英语,向世界发行,“语言生活”这一概念跨出了国境。2013年2月13日晚,在百度键入“语言生活”关键词,百度报告搜索到1800万条相关结果;2013年2月14日上午,在谷歌中键入“语言生活”关键词,谷歌报告得到15 800万个相关结果。【2】这些情况表明,“语言生活”这一“国产”概念已经得到学界认可,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了深入研究语言生活的相关问题,李宇明(2012a)曾经把语言生活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级,再将中观语言生活分为领域语言生活和地域语言生活,并指出:“领域语言生活,具体体现为各行业的语言生活。不同行业从事不同的社会活动,需要关注和解决的语言问题有所不同,对从业者的语言水平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各行业的语言生活有各自的特点,各行业的语言规划也各有特点。”

社会生活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语言生活,为使语言生活和谐,需要进行领域语言规划。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领域语言规划的有关问题:一、领域语言规划的历史基础;二、领域语言规划的基本内容;三、做好领域语言规划的若干思考。

一 领域语言规划的历史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语言规划,起源于清朝末期的切音字运动,其主要成就是1911年清朝学部中央教育会议议决的《统一国语办法案》。自此之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国家语言规划往往是与一定领域的语言规划一同考虑的,这领域一般是教育领域,并由学校逐步扩展到社会扫盲教育等。例如:

《统一国语办法案》第五条规定:“传习。先由学部设立国语传习所,令各省选派博通本省方言者到京传习,毕业后遣回原省,再由各省会设立国语传习所,即以前项毕业生充当教员,以此推及府厅州县。凡各学堂之职教员不能官话者,应一律轮替入所学习,以毕业为限。各学堂学生,除酌添专授国语时刻外,其余各科亦须逐渐改用官话讲授。”【3】

1913年,依照民国政府中央临时教育会议精神,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读音统一会审定了7100多个汉字的读音,形成了38个注音字母,并议决了《国音推行办法》七条。《国音推行办法》的后四条是:“四、请教育部将初等小学‘国文’一科改作‘国语’,或另添国语一门。五、中学师范国文教员及小学教员,必以国音教授。六、《国音汇编》颁布后,小学校课本应一律于汉字旁添注国音。七、《国音汇编》颁布后,凡公布通告等件,一律于汉字旁添注国音。”【4】

在此四条中,三条都是关于教育的。第七条是对“通告”这种政府公文的规定,但目的仍是扫盲性质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家语言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发展教育,教育也相应地发挥着国家语言政策的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成为贯彻国家语言政策的基本领域。

从中国语言规划的历史看,语言规划涉及的第二个重要领域是行政。例如关于新式标点符号,1896年王炳耀在其《拼音字谱》中就开始提倡,到1919年渐成系统,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但也只是转发所属学校“俾备采用”。193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规定在教育机关的公文中使用14种标点。1933年国民政府发出第500号训令,要求全国各机关一律使用七种标点符号及行文款式。新式标点由民间提倡,到进入学校,到教育机关,最后进入全国的行政公文系统。政令畅通也是国家制定语言规划的重要目标,行政机关是政府的首脑机关,当然也应成为执行国家语言政策的表率。

文化事业也是较早受到语言规划关注的领域。在文化方面,语言规划较早关注的是新闻出版领域,之后随着广播电视的产生与普及,广播电视领域逐渐成为语言规划的聚焦之处。如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虽然目的是为了“义务教育及民众教育”,但除了在教育方面推行并请“国民政府通令各机关采用”外,还要求“出版机关遵照采用”。语言规划的触角伸展到了出版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是1955年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是1965年经国务院同意,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是1988年国家语委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的。与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联合发布语言文字规范,是向相关领域贯彻国家语言政策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后,国家对公共服务行业(也称“窗口行业”)的语言文字应用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并逐渐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特别是推广普通话的“四大重点领域”:学校、党政机关、广播影视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李岚清副总理(1999)的报告是这方面的代表性表述:“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普通话,做好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全社会都要积极支持、参与。要注意发挥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作用,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带头作用,广播影视媒体的榜样作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5】

200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不仅对这四大重点领域的用语用字做出了法律规定,而且还进一步考虑到公共场所设施、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商品包装说明、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等领域的语言文字问题。国家语言规划已经从四大重点领域向社会其他领域辐射。

对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编纂的《新时期语言文字法规政策文件汇编》【6】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如下一些结果:1978年至2004年发布的语言文字或含有语言文字的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国务院部门规章等共计47件,其中与某特定领域相关的有37件;1978年至2004年各部委发布的语言文字或含有语言文字的文件计有65件。将此两者加合,涉及领域语言生活的共计102件,其中涉及教育的47件,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的9件,党政机关的3件,工商行政的8件,人名、地名的9件,其他行业、会议等26件。

这一统计虽不完全准确,但可以由此看出涉及领域语言规划的一些信息。教育领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文件比例约为46%,近乎一半;广播影视媒体占9%左右,也是重要领域;党政机关发文的比例较少,原因或者是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或者是因为很多文件是通过内部文件运行而没有在此得到反映;工商行政、人名地名及其他行业等所占比例约为42%,这些领域多数属于公共服务领域。

此外,从组织架构上也可以看到领域的语言文字工作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现在,构成国家语委的成员单位有:国家民委、民政部、劳动与人力资源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地方语委也是由各地的相关部门构成的。领域语言规划已经具有了组织架构方面的准备。

回顾百余年语言规划的历史,可以得到如下基本认识:

1.语言规划的触角已经伸展到社会很多领域,特别是教育、公务、传媒、公共服务等与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密切的重点领域。做好重点领域的工作,就基本掌控了语言生活的大局。

2.各领域的语言文字工作,基本上都是为了落实国家的语言政策。就当今的情况来说,就是要把“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落实到一些重要行业里去,落实到社会的“用语大户”“用字大户”中去。

3.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语言文字在各行各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密切关系到行业部门的工作水平及产品质量,因此语言规划下一步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进各领域做好本领域的语言规划。

二 领域语言规划的基本内容

领域语言规划是“纵向”的,上连国家的语言政策,下通各行业末端的企事业单位的语言生活。规划的主要依据,一是国家的语言政策,二是本领域语言生活的实际。规划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和提升各领域的工作质量。领域语言规划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一)支撑国家语言政策;(二)制定领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三)研究解决领域语言问题。

 

(一)支撑国家语言政策

国家语言政策是根据国家语言生活状况制定的,并要根据国家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及时调整。领域语言生活是国家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准确了解领域语言生活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监测领域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是科学制定、及时调适国家语言政策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人名地名使用领域,其用字特点是:1.用字量很大,字量远远超出通用字范畴;2.较多使用异体字;3.有许多字只用于人名地名,有时甚至字义不清,读音不定。过去,国家文字整理工作以“减少数量”“减少笔画”为基本原则,以通用领域用字整理为基本范围,没有充分照顾到人名地名的使用需求。其一,只规范了7000个通用字,字量远远不够。在用手书写的第一代身份证时代,这种不适应还没有突显出来,但在第二代身份证时代,在卫星定位系统广泛应用的时代,字量不足的问题就明显暴露出来了。其二,把一些常做人名的字处理成了异体字,致使一些历史上的人名需要“改名”,如唐代名臣“魏徵”成了“魏征”,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成了“毕升”。现代也有很多人用被废止了的异体字命名,如“喆、淼、犇”等。其三,有一些地名字的写法复杂,改用笔画较少的字代替,如“盩厔”改为“周至”,“鄠县”改为“户县”。人名地名使用领域的这些情况,要求在通用字的基础上扩大汉字的整理范围,要求正确看待、科学甄别异体字,特别是要重新审视、稳妥处理人名地名中的异体字问题,适当调整关于异体字的有关政策。

同时,各领域也应当根据本领域特点积极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政策,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民族语言政策,外语政策等。国家语言政策不是空悬在上的,而是要落地生效的。政策的实施主要靠各领域的贯彻执行,因为人们的语言生活主要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各领域,特别是一些重点的领域,能够很好执行国家的语言政策,国家对语言生活的管理就落到了实处。

如果国家语言政策并不完全适应某领域的语言生活实际,也应当边执行边向国家提出政策调整的建议。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是关于繁体字、异体字使用的除外条款,规定“姓氏中的异体字”保留使用。在我国,除一些少数民族之外,人的名字一般是由姓和名两部分构成的,第十七条显然只规定了姓氏可以保留使用异体字,姓氏并不包括名,这样取名叫“喆、淼、犇”的,就是不规范现象。虽然这一规定不尽合理,不符合人们的取名心理,不适应语言生活的实际,但是在政策调整之前还应执行。事实也是如此,比如近些年关于“魏徵”的几部电视剧,字幕仍然都是写作“魏征”。2013年2月3日通过搜狗搜索,“毕升”有18 942条,“毕昇”只有1436条,“毕升”是“毕昇”的十几倍。当然,要很好发挥领域对国家语言政策的支撑作用,一些不符合语言生活实际的规定,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回馈反应机制,以便对这些规定及时修订、调整。

(二)制定领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领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是领域工作质量不可缺少的保障,并可能为事业的发展提供机遇。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主要有三个基本方面:

1.领域工作语言

任何组织都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沟通信息,运筹策划,协调行为。用于组织内部的发挥如上作用的正式的语言文字,可以称为工作语言。领域工作语言的确定,以能够在最大范围内最为顺畅的沟通为原则。在我国,一般应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工作语言;当然,由于我国普通话的推广的现实,在一些地区也可以认可“地域普通话”为工作语言,有时也可以间或使用方言,比如在南方方言区。在一些民族自治地方,应当实行双语制,即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自治地方的语言文字为工作语言。在特殊场合、特殊地区,也可以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比如在有外资参股的公司、在海外工作的公司以及一些国际会议等。当前,领域工作语言的问题主要是:某些领域没有工作语言的自觉意识,对会议和工作人员没有提出应有的要求;有不切实际的滥用外语的趋势。这些问题,对内影响工作效率,对外影响行业形象。

2.产品的语言文字标准

这里所谓的“产品”自然是广义的,指的是各领域各行业向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包括管理部门的社会管理工作)和各种物品。很多服务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实现的,人们对管理、服务人员和商品提供者的语言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语言文字的水平往往决定着服务的水平,成为产品质量的重要构成要素。比如政府公文,政府新闻发言人的文风,法律领域的各种文书,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的用语用字,教材教辅的语言文字,教师的教学语言,公共场所的标记,交通指示,商家广告,产品说明书,医疗处方,博物馆、旅游景点的语言文字,导游语言,机场、车站、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的广播、服务用语,电子制品中的各种语言文字等等。此外,还有各种硬件产品中的语言文字标示,如电视遥控器上按钮的文字等。

产品的用途、形态不同,对语言文字应用的要求也不相同,适用的语言文字标准也相应不同。但不管是什么样的产品,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不管语言文字使用量的多少,都应当以产品使用者(包括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等)的需要、满意、方便为目标。

就产品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来看,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没有认真考虑产品使用者的需要,没有顾及大众的“语言消费”。例如:很多地方的公文充斥着“八股”调;医疗检验单多数用的是专业术语和技术符号,妨碍了病人的知情权;宾馆、电话公司等单位的电话服务,不看对象地使用英语;文具用品上面不必要地使用英文;医药说明书或没有中文,或是中文写得佶屈聱牙;民族地区的服务项目和销售的物品,往往缺乏必要的民族语言文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第二,产品的语言文字水平不高,影响了产品质量。比如电影、电视剧的字幕中常有错别字,几成难医之痼疾;汉语拼音的使用不合正词法,不注意分词连写、大小写等;许多场合的外文使用很不规范,甚至还闹出很多笑话;有专家称,青藏铁路的车站上和火车里的藏文使用,大有可改进之处。第三,执行国家语言政策的意识不自觉,国家的语言文字标准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不该用方言的地方用方言,不该用繁体字的地方用繁体字,不该用外文的地方用外文,该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地方没有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等。各领域都应当重视这类问题,应当根据各领域各行业情况,制定语言文字的标准。

3.从业人员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

语言能力是人类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特别是到了信息化的时代,脑力劳动者在劳动大军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体力劳动者也需要较多的脑力劳动,大多数领域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已经成为劳动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例如,过去的商店营业员,只需要一般的语言文字能力,能够简单地向顾客介绍商品、能够开票算账就可以了。而今顾客购买物品时,还要求得到较好的“语言服务”,有研究表明,不能够使用合适的语言介绍商品,成交率就相对较低。与此相似,家电等家庭用品的售后服务业,其语言服务水平与用户的满意度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因此,应当把语言能力纳入劳动力标准之中,把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融入劳动规矩(行规)之中。

一些领域已经开始制定了从业人员的某种语言能力标准,比如教师、播音员、解说员、公务员等都有普通话水平的要求,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有关于语言能力的项目。但是总体而言,各领域对于各自从业人员需要哪些语种能力,哪些语种能力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还缺乏理性的了解。尽管现在有多种名目的语言测试项目,但是多数都不一定能够测试出人的全面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且多数都是水平测试,而不是工作岗位的语言能力测试。制定不同工作岗位的语言能力要求,发展岗位语言能力测试,是领域语言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研究解决领域语言问题

每个领域有每个领域的语言生活,也都有需要解决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处理得好,可以提高工作效益,促进事业的发展,促进语言生活的和谐;处理不好,会影响事业的发展,严重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乃至产生语言冲突。

仔细琢磨,许多领域都存在着需要认真对待的或大或小的语言问题。例如: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普通话节目和方言节目的时间比例、频道和时段分配等,相关部门已有相应规定,但是出于不同的目的,很多地方、很多人士都试图对这种比例和分配进行一些微调。近些年一些电视台出现了方言新闻、方言谈话、方言电视剧等方言类节目。2010年,广州主办第16届亚运会和第10届残疾人亚运会。会议筹备期间,有人士建议广州电视台应增加一些普通话的节目,此建议后来竟然引发了一场“撑粤语”行动,且波及香港和海外。当70%左右的人都能够听懂或使用普通话的今天,当人们更自觉地看待方言与本地文化的紧密关系的今天,当“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写进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今天,在广播电视中怎样妥善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还真是一个“真问题”。解决这一真问题,不仅关乎行业的工作质量,关乎收视率,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社会导向,而且也关乎文化的保护、方言区人民的感情等更为宏观的问题。

再如体育领域,也有许多值得研究、需要解决的语言问题。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出席国际竞赛的机会越来越多,一些大的国际体育竞赛在我国举办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必须提高领队、教练、运动员、裁判、体育官员、体育记者等的外文水平,以便让这些体育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国际比赛,适应国际比赛,合理维护比赛权益,扩大体育交流,更好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工作。特别是2016年奥运会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说葡萄牙语者也有不少人能懂西班牙语,而我国的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人才十分欠缺。我国拟参加巴西奥运会的运动员及相关人员,应及早做些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的相关准备。此外,体育领域还有其他一些语言问题,比如运动员名字的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包括姓前名后的姓名位序、大小写规则、姓的省略写法等等;再如在中国举行的国际运动会,各运动队入场如果像北京奥运会那样按照汉字顺序排列,就有一个按汉字音序还是形序排列的问题;又如将各种体育项目名称等体育用语进行汉外对照工作,将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介绍给国际社会,也需要做好多语种的翻译工作。

领域的语言问题虽然关系到行业的工作质量和事业发展,但也常常被忽视,或是因不易解决而被搁置。研究领域存在的语言问题,寻求妥善的问题解决方案,也是领域语言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 做好领域语言规划的若干思考

领域语言规划于国、于民、于部门都非常重要,就当前各领域的事业发展和百余年语言规划的发展趋势看,也到了做好领域语言规划的时代了。领域语言规划的基本运作机制应当是:行业主管部门“主管”,国家职能部门指导,专家队伍学术支撑。

(一)行业主管部门“主管”

社会“领域”有很多习惯说法,比如“系统、战线、行业”等等,对领域的具体管理,是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或是行业协会)来实现的。因此,行业主管部门也应当是本行业语言生活的主管者。各行各业在制定工作规划时,在制定从业人员素质标准和培训考核规划时,在制定产品的质量标准、检验、推介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准则时,应当充分考虑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行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业的语言生活,理论上具有合理性,操作上具有可行性。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意识淡漠,甚至缺乏语言学的基本常识。很多行业领导,乃至学界精英,对于语言文字与社会的关系了解甚少,对于社会语言生活的现状了解甚少,特别是对于信息化、国际化和文化多元化时代,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语言人才,怎样利用语言和文字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样处理好语言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语言矛盾、减缓甚至避免语言冲突等等,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许多行业的主管部门,几乎意识不到要做本系统的语言规划,或是在本部门规划中写入语言文字方面的内容。提高行业主管部门的语言意识,是当前领域语言规划的急务之事。

(二)国家职能部门指导

国家职能部门负责国家语言生活的管理,不仅负有国家的语言规划之责,而且也有指导领域语言规划之责。指导领域语言规划,是国家语言生活管理的一部分,也是政府由语言管理向语言服务进行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所谓“指导”,一方面是保证领域的语言规划要符合国家利益,执行国家的语言政策,同时,也要鼓励各领域根据自己语言生活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本部门的语言规划,特别是要提倡语言文字通过领域语言规划转变为“生产力”。

领域的语言规划执行情况,特别是对国家语言政策的执行情况,国家职能部门有责任进行监督。特别是要形成监督制度,制定监督的具体办法,并对监督结果给以适当方式的反馈,以便发挥监督的成效。

在指导和监督的过程中,国家职能部门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各领域语言生活状况,从而及时调适国家的语言政策,使其不至于脱离语言生活实际;逐渐制定各领域执行国家语言政策的各种细则,以便使国家语言政策能够在各领域得到更有实效的落实,特别是把国家的语言政策能够成为各领域自觉的行业要求,成为促进各领域事业进步的有机要素。

(三)发展领域语言生活研究

语言规划的制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家学者的广泛参与,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随着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近30年来学者的触觉已经伸展到了一些领域的语言生活。语言教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传统领地;除此之外,还有法律、新闻、广告、广播电视、医疗卫生、公安侦破等,法律语言学、新闻语言学、广告语言学等涉及领域语言规划的一些交叉学科,也在逐步建立和发展;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自2005年开始至今,对许多领域的语言生活状况进行了一些研究;《江汉大学学报》《云南师大学报》等杂志,特辟专栏促进领域语言研究;一些出版社也出版了不少研究领域语言生活的书籍,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领域语言研究丛书》等;国家的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也试图照顾一些行业的语言应用特点。但是总体来看,我国领域语言研究的覆盖面较窄,还有不少空白领域;领域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缺少经典式的研究;研究方法还比较传统,特别是没有很好地利用数据库方法;许多研究是就事论事性质的,较少进行理论的探讨与升华。可以说,我国还处在制定领域语言规划的初始学术准备阶段。

领域语言生活研究不够,其原因主要是:第一,语言学界素来比较关注本体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对于其他领域偶有涉猎,但兴趣也主要集中在一些特殊词语等特殊的语言现象上,研究目的多是尽“匡谬正俗”之责,并没有意识到要对领域的语言生活进行全面观察和深入分析,更没有意识到要为领域进行系统的语言规划。

第二,领域语言生活研究,需要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需要语言学家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合作,复合型的知识和复合型的研究团队,是对领域语言生活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但是一般来说,以往的领域语言生活研究多是语言学家进行的,研究目标也主要是语言学或是写作学的。尽管这批学者的开拓之功可嘉,但这种“单兵种作战”的状况影响了研究的深入,也影响了研究成果融入相关学科,影响了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第三,国家语言规划是逐步发展的,其水平在不断提高,其范围在不断扩展。由于历史发展的限制,国家过去并没有提倡做领域语言规划,许多领域也较少提出领域语言规划的要求。社会需求是学术的导向,当社会发展尚未到达一定的历史方位时,当社会还没有对语言学提出当今的要求时,学界也难以产生研究领域语言生活的动力和自觉。

今天看来,领域语言生活研究已为时代所需。应动员各界学者深入了解各行各业语言生活状况,了解各行各业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需求,了解各行各业存在的语言文字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研究领域语言生活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观察、来规划,要特别关注新时代对不同领域从业人员的语言能力的新要求,关注新时代产生的新的语言职业、语言产业,以及这些语言职业、语言产业的语言规划。比如文字速录师、键盘编码员、计算机字库设计员、计算机信息搜索的技术人员等职业的语言能力,比如语言康复、语言信息处理、网络新媒体等领域的语言规划等。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术发展的“硬道理”,硬道理就是不需要解释的道理。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培养复合型人才,应当鼓励多学科参与的混成科研队伍。要重视设立研究领域语言生活、解决领域语言问题的多学科攻关的基金项目,通过这样的基金项目,不仅可以获得相应成果以用于社会发展,而且可以组建队伍,培养人才,积淀科学资料,发展领域语言学。当然,也要重视现代科研手段的应用。当前,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社会发展,都已经进入到了所谓“大数据时代”。领域语言生活更是需要大数据的支撑,要建立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意识”,要通过共享的理念、“众包”的理念等来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作用。

当然,领域语言学的建立与发展,对语言学的进步也具有重大意义。不同领域对语言有不同要求,有需要解决的特殊的语言问题,有些领域甚至需要专门的语言政策,因此不同领域中的语言生活必有不同特点。研究各领域对语言的不同需求,研究各领域语言生活的特点,研究一些领域中的语言问题和语言政策,可以和谐社会语言生活,解决与语言相关的社会问题,而且也可以发展与语言学相关的各种交叉学科,从而推进语言学学科体系的发展。这也反映了语言研究以社会语言问题为导向的“现实化”取向,表现了语言学家学术观念的更新和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关注,履行语言学不应推卸的社会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语文出版社编 2006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

伯纳德·斯波斯基 2011 《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张治国译),商务印书馆。

陈章太 2005 《语言规划研究》,商务印书馆。

戴红亮 2012 《台湾语言文字政策》,九州出版社。

戴曼纯、刘润清等 2012 《国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戴庆厦主编 2009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60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丹尼斯·埃杰 2012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的驱动过程》(吴志杰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费锦昌主编 1997 《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1892—1995)》,语文出版社。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编 2006 《民族语文政策法规汇编》,民族出版社。

郭龙生 2008 《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广东教育出版社。

郭 熙 2012 《华语研究录》,商务印书馆。

贺宏志、陈 鹏主编 2012 《语言产业导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编 2005 《新时期语言文字法规政策文件汇编》,语文出版社。

李岚清 1999 《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编(2005)。

李宇明 2002 《中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任务》,《汉语学报》上卷(总第5期)。

李宇明 2012a 《论语言生活的层级》,《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

李宇明 2012b 《当代中国语言生活中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第9期。

鲁子问等 2012 《外语政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俭明、苏培成主编 2004 《语文现代化和汉语拼音方案》,语文出版社。

吕冀平主编 2000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上海教育出版社。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秘书处编 1987 《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文件汇编》,语文出版社。

苏培成主编 2010 《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和语文规范》,商务印书馆。

苏新春、苏宝荣编 2004 《词汇学理论与应用》,商务印书馆。

王炳耀 1896 《拼音字谱》,文字改革出版社,1956年。

王 辉 2011 《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 均主编 1995 《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

文字改革出版社编 1958 《清末文字改革文集》,文字改革出版社。

夏中华等 2012 《应用语言学范畴与现况》(上、下),学林出版社。

徐大明主编 2010 《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姚小平 2011 《西方语言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西平、柳若梅 2008 《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1】 凡运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语言和语言教育等活动,凡应用语言学成果的各种活动,都属于语言生活的范畴。“语言生活”也称“语文生活”“语言文字生活”等。香港所谓的“语言景观”与“语言生活”的概念也有交集。

【2】 由于搜索技术的局限,这些搜索结果不一定完全可靠,但也足以说明“语言生活”这一概念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3】 见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144页)。

【4】 见苏培成主编(2010,34—35页)。

【5】 见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编(2005,297页)。

【6】 见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编(2005)。国家语言文字职能部门单独发布的文件不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