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生活的层级【1】

对语言生活的有效引导和科学管理,制定合适的语言规划,必须对语言生活进行细密的观察,透彻的把握。语言生活丰富多彩,纷纭复杂,为便于观察分析,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级是很有必要的。就我国语言生活状况和语言生活的管理体制而言,可以将语言生活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级。本文将分别讨论这三个层级的语言生活特点,讨论与之相应的语言规划问题。

一 宏观语言生活

宏观语言生活是指与国家直接相关、需要国家直接规划的语言生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国家层面的语言生活。(二)超国家层面的语言生活。

(一)国家层面的语言生活

国家层面的语言生活也可以称为国家语言生活,是语言与国家关系的现实展现。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保障国家语言交际的通畅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须臾不能离开。国家的管理,公民的生活、学习和生产,都要求语言交际的畅通。为保证国家语言交际的畅通,特别是要保证高层次、跨地区、跨民族、大范围交际的快捷通畅,必须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此同时,还必须充分尊重那些不懂普通话的人群,为他们保留合适的语言交际空间,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民族语、汉语方言、外语等方面的语言服务。

2不断提升国家的语言能力

国家管理及海外事务的处理,都需要有可用且可靠的各种语言的人才,也就是说国家必须具有足够的语言能力。许多国家,特别是国际事务繁多的国家,无不重视国家语言能力的蓄养,近些年来也不断看到一些国家因语言能力不足而造成国家损失、丢失国家利益的案例。公民语言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的基础,注意提升公民的语言能力,有利于提升国家的语言能力。但是,公民语言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语言学习的成本投入与语言利益获取的比值,影响着公民的语种学习选择。中国公民愿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愿意学习英语等较有影响的外语,是因为这些语言的“学习效益”高。而国家所需要的语言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仅凭公民自由的语种选择并不能满足国家需求。必须认识到,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采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手段。

3通过语言促进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的团结统一

语言并不仅仅是交际工具,它还具有文化的属性。语言(包括文字)既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纵向传承、横向传播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还是民族的“图腾”,具有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在多方言的民族中,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在领土尚未统一的国度里,妥善处理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妥善处理各民族语言间的关系,特别是妥善处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至关重要。实践表明,培养双言双语人,实行双言双语制度,提倡主体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的语言秩序,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等,是促进文化传承、有效处理语言矛盾、维护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方略。

4.获取语言的经济红利

语言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劳动者的语言文字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因此,扫除文盲是世界各国追求的教育目标。语言教育、培训和语言翻译等,是社会较早认识的语言产业;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一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语言产业迅速兴起,并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过去,人们常把语言看作国家的软实力,而今语言已经进入国家的硬实力范畴。建立语言经济学,促进语言职业和语言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的经济红利,已经成为国家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

5.向社会提供语言服务

随着国人活动半径的加大,人口流动规模和频率的增加,交通、通信和大众传媒的质变性的发展,教育、科技、特别是现代语言技术的普及,人们对语言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需求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对语言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语言教学是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语言服务,母语教学、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位。对社会团体和公民的语言生活给予指导、对他们遇到的语言方面的困难给予援助、对他们进行语言技术方面的支持等,已是重要的语言服务内容。政府是社会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向社会提供语言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当然,语言服务不一定完全由政府提供,也不一定都是免费的。

国家层面的语言生活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管理:1.制定语言政策;2.制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3.采取各种举措。

1.制定语言政策

语言政策是用法律、法规、规章等方式体现出来的国家语言意识。国家语言意识与国家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也与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特别是语言规划的历史传统密切相关。现实语言生活既是语言政策的实施对象,也是语言政策不断调适的依据。语言意识的发展变化,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都会促使语言政策做出与之相应的发展变化。当前我国语言政策的核心理念,是“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对现行语言政策的高度概括,“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包含有新世纪国家语言意识的新发展。

2.制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是语言研究成果的物化,是对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语言现象的肯定,是对语言歧异现象的科学选择。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是语言本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保证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保障语言文字运用的高效有序。在过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主要是面向人的,而随着计算机语言处理的进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更重要的是要面向计算机,并发展成为工业标准的一部分。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工作如何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仍是国家语言规划的新课题。

3.采取各种举措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范标准,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才能贯彻落实,才能将纸面上的内容转化为语言实践。这些举措包括语言文字工作的机构设置及工作体制、工作机制的设计,一些波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要行动,如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的语言管理制度、辞书编纂资格审查制度、普通话水平的培训测试制度、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制度、“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等等。

(二)超国家层面的语言生活

超国家层面的语言生活也可称为国际语言生活,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1.国际社会的语言交际;2.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语言问题。

1.国际社会的语言交际

国际社会的语言交际,不仅存在国与国的双边交往中,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多边关系中。世界有6000多种语言,只有极少数语言用于国际组织(包括跨国的地区组织)和各种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多是选取一些语言作为官方语言或工作语言,如联合国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秘书处日常使用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官方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和主办国语言;一些跨国的地区组织则将所有成员国的语言作为工作语言,如欧盟。由于国际合作交流的需要,还会产生一些新的国际组织,召开新的国际会议,它们的工作语言需要新规划。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是新发展起来的“国际社会”,需要建立互联网的合理的语言文字秩序。

2.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语言问题

国际社会面临一些共同的语言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解决。当前讨论较多的全球性语言问题有: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霸权及维护语言多样性的问题;世界性的语言濒危问题;移民、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的语言权利问题等。

国际语言生活对走上世界舞台的开放的中国影响巨大,应该也必须纳入国家语言规划的视野。我国须对国际语言生活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履行语言方面的国际义务,力所能及地向国际社会提供语言方面的公共产品,不断增加影响力。有两方面的问题应当积极考虑、积极谋划:

1)履行语言“原生地”的责任和义务

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已经具有一定的地位,而且这种地位还在不断提升。作为汉语的原生地,中国有责任有义务向国际社会提供汉语服务,保证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的汉语运用;支持汉语国际教育,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与世界华人社区一同做好华语发展规划,保持华人社区的语言沟通,促进华语的健康发展,协调汉语国际传播的步伐;汉字在东亚具有特殊的地位,也应重视汉字使用国的相互沟通,特别是推进汉字计算机编码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此外,中国还有上百种少数民族语言,国际上对其中的一些语言有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我国也应主动满足国际社会的这种需求。有些少数民族语言是跨境语言,需要进行跨境的语言协调。

2)充分关注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语言问题

鼓励政界、学界通力合作深入研究国际语言生活,形成与世界与中国、与现在与将来利益兼顾的“中国主张”,并通过国际会议、国际协议、国际倡议等宣传、实施这些主张,通过提供语言利益和语言帮助、设立相关的国际研究基金和国际奖项等方式,来扩大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赢取越来越多的国际话语权。为建立健全国际语言秩序、化解语言矛盾、帮助世界人民过好语言生活而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二 中观语言生活

中观语言生活,上接宏观,下连微观,是各行业、各地区的语言生活。考察中观语言生活,可以纵看也可以横看。纵看是“条条”,是社会各领域的语言生活;横看是“块块”,是各地域的语言生活。

(一)领域语言生活

领域语言生活,具体体现为各行业的语言生活。不同行业从事不同的社会活动,需要关注和解决的语言问题有所不同,对从业者的语言水平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各行业的语言生活有各自的特点,各行业的语言规划也各有特点。

行业语言规划的主体是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在行业语言规划中的作用,主要是语言政策的指导和监督。行业语言规划起码需考虑三方面:

1.行业的语言政策与发展方略

行业语言政策和发展方略的制定目标,主要是保证行业的工作质量,同时也要履行社会职责,为国家语言事业做贡献,为健康的社会语言生活做贡献。比如广播电视是与语言文字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播音用语的状况,屏幕用字的状况,直接关乎行业的工作质量,同时也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社会导向。

2.对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能力的要求

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语言文字能力的要求不同。体力劳动者,比如环卫工人、一线建筑工人等,只需要一般的语言文字能力,而脑力劳动者,比如教师、作家、法官、律师、记者、节目主持人等,就需要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同是教师,语文课教师与体育课教师,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对其语言文字能力、口语水平和语言教学知识等的要求也不相同,甚至是很不相同。

不同时代对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能力的要求也有变化。比如过去的商店营业员,只需要一般的语言文字能力,而今顾客购买物品时,“语言消费”的水平提高了,不能够使用合适的语言介绍商品,成交率就比较低。与此相似,家电等家庭用品的售后服务业,其“语言服务”水平与用户的满意度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随着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批新时代的语言职业、语言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些新时代的语言职业、语言产业,不仅对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能力有一定要求,甚至对语言文字知识也有特殊的要求。比如键盘编码人员需要懂得语音学、文字学的知识;计算机字库设计人员需要有文字学、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技术人员需要有语言学的多方面的知识。

从业人员语言能力(包括语言文字知识)的培养与考察,首先需要制定行业标准,并依据标准进行培训、测试,给予资格认证。当前我国的语言培训、测试和资格认证,离“行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一般的“水平认证”较多,具体的“岗位认证”较少。及时补上这一课,才能将语言能力有效地转化为劳动力,有效地转化为各行业的产品。

3.行业需要解决的主要语言文字问题

各行业都会遇到一些语言文字问题,这些语言文字问题或是相同相近的,或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广播电视中方言节目的合理比例;人名管理中,汉族取名是否一定要有姓有名,姓名用字是否要有所限制,汉族姓名拉丁化的标准,少数民族人名如何拉丁化;地名管理中,地名用字要不要限定范围,地名读音如何规范,中国地名拉丁化的转写规范;医疗行业中,疾病的学名与其俗名的对照,医疗说明书的汉外翻译;等等。这些问题常常关系到行业的工作质量和事业发展,但也常常被忽视,或是因不易解决而被搁置。行业的语言问题,需要行业管理者与语言学家、行业专家一起梳理,寻求解决方案。

行业的语言生活管理,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语委有近20个成员单位,这些成员单位多是行业的主管部门,地方语委的成员单位也多是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实践表明,语委的构成体制是合理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要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做好行业的语言规划,管好条条的语言生活。国家语委长期重点关注了四大领域的语言生活:行政,教育,新闻出版,窗口服务行业。实践表明,这四大领域确实是语言生活的重要领域,管好这四大领域,就基本掌控了语言生活的大局。现在看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这四大领域的工作要更深入更科学,同时也要横向延伸到其他领域、其他行业。特别是要动员学界加强领域语言生活研究,发展领域语言学,为领域的语言规划提供学术支撑。

(二)地域语言生活

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表述为:文化悠久深厚,社会发展不平衡。方言复杂,民族语言众多,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各种发展梯度;这就是所谓的“纵着看是几千年,横着看也是几千年”。由此决定了各地语言生活的差异性,也由此决定了各地语言生活管理的特殊性。举几个例子:

1.上海

上海是我国东部发达的大都市,处在改革发展的前列,处理好语言关系对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重要。推广普通话是上海语言规划几十年来的主旋律,但是围绕着这一主旋律还应有各种变奏曲。上海话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需要合理传承;外地和台湾同胞不断进入上海,需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服务。外国商贾友人也看好上海,未来可能形成对世界经济具有较大影响的“总部经济”,因此上海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需要向外国友人提供语言服务。

2.福建

福建是闽方言的故乡,闽方言内部分歧严重,文化灿烂纷呈。推广普通话以利交际与发展、传承闽方言以延续其所负载的文化,是福建语言生活管理的两大基本内容。同时,台湾和海外也有不少同胞操闽南方言,通过闽南方言沟通台湾和海外同胞的感情,事关民族大业,也应纳入福建语言规划。

3.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有蒙古语、汉语、达斡尔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等五种语言。蒙古语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八省区,蒙古国、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卡尔梅克共和国、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在使用。处理好我国蒙古语的标准语【2】与蒙古语各方言的关系,做好国内八省区蒙古语的协调工作,做好与国外蒙古语的协调工作,是内蒙古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内蒙古的达斡尔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也是跨区跨国的语言;保护“三小民族”【3】的语言,做好与自治区之外的乃至国外的达斡尔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的协调,也是内蒙古语言规划不应忽视的内容。同时,大力推广普通话,处理好普通话与内蒙古汉语方言的关系,处理好汉语普通话与蒙古语、达斡尔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的关系,当然也是内蒙古语言规划的必有内容。

4.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许多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包括旗)的语言生活也很有特点。例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1980年8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彝文规范方案》。凉山语言生活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双语教育等语言实践中执行并完善彝文方案。彝族还分布在四川其他地方和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与这些地区的彝文沟通,自然也应成为凉山语言规划的内容。

再如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县政府很重视对年轻人进行锡伯语文教育。锡伯族原籍沈阳一带,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政府抽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其家属3275人到新疆戍边,形成了今日的察布查尔县。【4】锡伯语言文字与满族的语言文字十分接近,在当今懂得满语满文的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锡伯语文的教育传承就显得尤为有意义。

这些例子说明,地域语言生活是各有特色的,各地需要根据国家的语言政策和当地语言实际,创造性地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其主要任务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处理好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的关系,预防语言冲突,促进语言生活和谐;科学保护本地的语言资源;做好语言服务,为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民族自治地方,还有做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有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有语言文字方面的地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但总体上看,还没有担当起全面管理当地语言生活的职责,对本地语言生活缺乏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缺乏自觉的语言规划,对大众的语言生活也指导不够、服务不够。学界已有一些地域语言规划的讨论,但研究成果不多,学术影响不大,亟须加强。

三 微观语言生活

个人和社会的终端组织处在社会的微观层面。微观层面的语言生活,同个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同社会基本细胞组织的正常运作息息有关,应当受到关注,得到指导,得到帮助。【5】

(一)个人语言生活

有了语言人类才最终告别动物界,有了文字人类才告别野蛮步入文明时代。语言文字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如何评说都不为过分。语言生活对于个人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和人生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中国正在形成“多言多语”社会,孩子刚一出生,父母也许就要考虑是让孩子学习普通话,还是方言,还是民族语,考虑让孩子何时接触外语,开始制定家庭语言规划。而许多家长其实并不具备合理规划孩子语言发展的能力。儿童长到一定的年龄,就需要判定何为规范的、有修养的语言表达方式,且常常需要做出决定:是遵从家长、教师和社会认同的语言规范,还是要叛逆这些规范?许多研究表明,语言能力常常同个人的发展相关联,同收入高低呈正相关,在信息化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因此得到合适的语言能力发展,是人生规划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人生中经常会遇到语言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关于“语言困难”,尚未见到系统的研究成果,感性而言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语言使用困难。比如,到另外的方言区或语言区而发生自然语言的交际困难,因文化水平低而发生的阅读困难,因在某种场合而不知道该怎么说话的表达困难等。

第二,语言知识困难。比如,在学习、考试、教学等活动中,不能正确理解、讲授某种语言知识;在翻阅辞书时遇到的部首检索、笔画数、笔顺、拼音等困难;在写作时,“的、地、得”混用,“象、像”“做、作”错用,将表尊称的量词“位”误用到小偷或嫌疑犯的身上,等等。

第三,语言技术困难。一些常用的语言信息技术,在今天几乎成为公民的素养,但是有些人因各种原因可能被“信息边缘化”。比如,不会用电脑处理文字,不会收发电子邮件,不会使用手机的短信功能,不会制作PPT等。

第四,语言决策困难。语言决策不只是国家或组织的专利,个人生活中也常常需要语言决策。比如,雇用保姆照顾幼童,是否要求保姆必须会说普通话;读研究生选择哪种语言作为学习的第二外语;要不要使用较多的字母词和网络新词语。许多人在语言决策时会碰到困难。

还有具有语言困难的特殊人群。比如:视觉障碍者,对量词、颜色词、描写事物形态的词语等,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我国现行盲文存在双拼和全拼两套系统,给盲文学习带来不便;盲人出门、上网都会遇到不能阅读汉字的问题。听觉障碍者因聋而哑,不能获得口语或不能正常获得口语,学习书面语会有更多困难;手语只能在聋人社会中使用,电视节目、会议讨论等基本不配手语翻译,他们的信息获取和社会交流很不方便。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失语症、口吃、假喉、唇裂等语言疾病患者,更是各有各的语言困难。对于一般人群的语言困难,需要通过语言教育和语言指导来帮助解决,对于视障、听障和语言疾病患者,需要特殊教育的支持,需要病理语言学的支持,需要进行语言补偿和语言治疗。

一些人与语言的关系特别密切,他们从事的职业是语言职业,或者是以语言为主要凭借的职业。比如翻译、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作家、诗人、编剧、文字记者、编辑、校对、广告文案创作者、律师、法官、书记员、民事调解员、医生、心理咨询师、语言治疗师、书法家、语言艺术工作者、报幕员、司仪、话务员、导游、解说员、印章制作者、文字速录员、打字员、语言软件设计者、字库设计者等等。语言能力、语言知识、语言艺术修养和语言技术水平等,对他们具有特殊的意义,需要得到特别的语言教育、语言指导和发挥语言才能的环境。

个人语言生活,在人生早期主要是教师、家长指导;踏入社会主要靠行业要求和同人互助;具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疾病的人,多依靠特殊教育机构和语言康复机构提供帮助。但是总体上看,个人对语言生活的规划还不自觉,社会对语言生活的指导还不系统,特别是缺乏专司此职的社会机构,缺乏有效的社会举措,也缺乏有分量的学术研究。

(二)社会终端组织的语言生活

家庭、乡村、农场、工厂、矿山、商店、医院、车站、法庭、连队、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剧团、影剧院等单位,是社会的终端组织。这些组织名目繁多,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型和行业型两种。

1.家庭和乡村

家庭、乡村是典型的社会终端组织,其语言生活主要是生活中的语言交际。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组织,传统的家庭都是大家庭,几代同堂,家庭话语权主要在成年人甚至老年人手中。现代家庭基本上都是两代人的,如果家有中小学生,家庭语言明显向孩子靠拢,特别是同孩子讲话时,一般都用孩子常用的语言,如普通话。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也会常常遇到语言问题,例如:雇主对保姆的语言要求,父母与孩子的语言沟通方式,临时来家居住的老年人引发的语言问题,家庭对待新词语、网络词语、方言、外语的态度等等。家庭语言问题直接关系到家人情感,需要有人专门研究家庭语言学,需要社会提供家庭语言指导。

乡村语言生活传统上一直是以自然方式运行,地方语言(汉语方言、民族语言)是乡村交际的基本用语。而今乡村语言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视,多数家庭都有电话或手机,这使得城乡沟通频繁而广泛,城市对乡村的影响,包括语言生活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成批农村子弟进城务工,他们的语言观念和语言实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建立中心学校,许多儿童和青少年离家到乡镇或县城求学,他们的语言观念和语言实践已不同于祖辈和父辈,并且会对祖辈、父辈发生影响。以上这些因素使得乡村语言生活正在脱离传统的自然延续的轨道,逐步向城镇靠拢,向普通话靠拢;乡土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正在年轻人身上褪色,文化词汇被逐步淡忘。这种变化关系到国家语言资源的安危,关系到上亿的农村流出人口,也影响到城市语言生活。

2.行业终端组织

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剧团、影院、法庭、医院、车站、商店、工厂、矿山等,是行业终端组织。它们的语言生活受行业语言规划的影响,所属行业不同,其语言生活便有不同。比如工厂、学校、电视台、出版社、影剧院的语言生活,相互之间就有所不同。

行业终端组织的语言生活都有两个方面:生活中的语言交际;工作中的语言规范,如学校教学、电台电视台播音、法庭审判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图书出版、机关公告、影院海报、商店匾额使用什么文字等。这两方面的语言生活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一般说来,工作中的语言行为比日常交际更符合行业规范,如电台电视台播音以普通话为主,但在内部会议、日常交际中可能会使用方言,或是不标准的普通话。但另一方面,工作语言规范对日常交际也有较大影响,比如电台电视台即使是日常交际也会主要使用普通话;报社、出版社、杂志社、辞书社等讲究文字规范的单位,平时的文书运行也可能更讲究,更规范。这种情况给人两点启示:第一,行业终端组织的日常交际仍然需要监督管理,不能用工作语言规范代替日常交际规范;第二,通过抓工作语言规范,促进日常语言生活水平的提升。

行业终端组织在工作中也可能进行语言决策,也需要得到语言决策方面的指导。例如,某医院是否收治需要心脏手术但语言不通的患者,某饭店是否要把外语作为工作语言,某电话公司接待用户时首先使用普通话还是外语,某商店在标明商品过期日期时是否要求显著醒目,等等。

社会终端组织的语言生活,关系到国家、地区和行业语言规划的实现,亦关系到这些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显然,社会终端组织做好自己的语言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地区和行业帮助这些组织做好语言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过去主要用“管”的办法,今后更多地需要通过语言服务机构去指导。

四 结语

本文将语言生活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每个层级又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做了进一步区分。其实本文的主要目标,是为深入观察语言生活状况、全面而合理地进行语言规划提供一个学术框架。

通过考察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语言规划经过几十年努力,已形成基本格局:国家有较为合适的语言政策,一些重要领域有基本的语言规划,国家和地方都有了基本的组织架构。但是语言规划也有薄弱点和空缺处,例如:

1.国际语言生活的研究较少,规划不够,举措不力。

2.重点抓了四大领域的语言文字工作,很有成效,但目标不全面,工作待深入。下一步需要向其他领域延伸,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各行各业,并要明确行业语言规划的主体,调动行业语言规划的主动性。

3.地域语言规划有所触及,但尚未真正开始。

4.微观层面的语言规划,还没有真正纳入国家语言规划的视野。过去基本上是自然发展,或是用简单的“管”的办法,没有形成合理的工作机制,社会语言服务的组织不健全,是语言规划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这些问题的发现,说明本文所提供的框架是有效的。利用这一框架深入观察我国各层面的语言生活,并根据各层面的语言生活特点进行合理的语言规划,以政策、指导、服务等多种方式来管理语言生活,以论坛、协议、援助等来影响国际语言生活,尽力满足国家、地区、行业及个人的方方面面的语言需求,努力形成新时代较为完善、更为有效的语言规划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伯纳德·斯波斯基 2011 《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张治国译),商务印书馆。

陈章太 2009 《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戴曼纯 2011 《国家语言能力、语言规划与国家安全》,《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

戴庆厦主编 1993 《跨境语言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戴庆厦 2010 《语言关系与国家安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杜永道 2011 《缺失的语文课》,人民日报出版社。

郭龙生 2008 《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广东教育出版社。

郭 熙 2009 《华语规划论略》,《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

何俊芳、周庆生 2010 《语言冲突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贺宏志主编 2012 《语言产业导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现乐 2010 《语言资源和语言问题视角下的语言服务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李宇明 2003 《努力培养双言双语人》,《长江学术》总第4期。

李宇明 2010 《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中国语文》第4期。

李宇明 2011a 《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若干思考》,《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总第17期)。

李宇明 2011b 《语言也是“硬实力”》,《华中师大学报》第5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3期)。

陆俭明 2011 《在探索中前进——21世纪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屈哨兵 2010 《关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语言服务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王建勤 2010 《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文秋芳 2011 《国家外语能力的理论构建与应用尝试》,《中国外语》第3期。

谢俊英 2011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语言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张民选、张日培 2011 《多样与和谐:上海城市发展中的语言规划构想》,《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张卫国 2011 《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经济学与语言学比较的视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张西平、柳若梅 2008 《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工运研究所 2011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判·对策建议》,中国工人出版社。

周庆生主编 2009 《中国语言人类学百年文选》,知识产权出版社。

周庆生 2010 《语言规划发展及微观语言规划》,《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原载《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5期


【1】 本文内容曾经以《科学管理语言生活》为题,分别在“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2011年10月23日,湘潭)、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召开的“首届语言管理、文化认同及社会秩序学术论坛”(2011年11月4日,北京)、“第九届城市语言调查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11月20日,厦门)和“2012年度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2012年2月17日,北京)等会议上做过报告。

【2】 内蒙古自治区以正蓝旗的察哈尔蒙古语音为标准音。蒙古国以位于首都乌兰巴托的喀尔喀蒙古语音为标准音。喀尔喀方言和察哈尔方言同属中部方言,较为接近。布里亚特共和国以布里亚特蒙古语音为标准音,布里亚特方言属于北部方言。卡尔梅克共和国以卡尔梅克蒙古语音为标准音,卡尔梅克方言属于西部方言。

【3】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在内蒙古被俗称为“三小民族”。

【4】 这批来疆的锡伯人还居住在新疆的霍城、巩留、塔城等地。锡伯语使用人口约3万人,国外有人把锡伯语视作满语的一个方言。

【5】 伯纳德·斯波斯基(2011)、周庆生(2010)都曾经涉及微观语言生活问题,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