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腧穴人体中的特效药

在十四经穴中有一些具特殊功能和治疗作用的穴位,它们使用频率很高,而且有特定的称号,称为特定穴。

根据这些穴位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可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十类。

五腧穴

五腧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井”穴位于手足之端,是各经脉脉气始生的地方,“荥”穴位于掌指或趾关节之前,是经气流行的部位,“输”穴位于掌指或趾关节之后,是经气渐盛的部位,“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是经气由此深入,入于脏腑的部位。

十二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脏腑发生病变时,会相应地反映到原穴上来,针刺原穴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各症的功能。其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络穴

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再加上任脉、督脉络穴和脾各有一络穴,共十五络穴,因为十二络脉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十五络穴除了可以治疗本络脉病症之外,还能兼治表里两经病症,即“一络通二经”。

郄穴

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藏之所: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共有十六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背俞穴

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简称俞穴。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大体依脏腑位置上下共十二穴。

人体的五腧穴

五腧穴主治疾病

由于背俞穴与各自所属脏腑有密切关系,因此常常用来治疗相应脏腑及其组织器官的病症。背俞穴还可配合募穴使用,称为俞募配穴,以强化治疗相应脏腑的病症。

募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十二穴位,它们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与相应脏腑关系密切,因此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如肺之募穴中府治疗咳喘、寒热,心之募穴巨阙治疗心痛、心悸等。

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八个腧穴,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

八会穴与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如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靠脾来养,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皆察于脾,章门为脾之募穴,故为脏之会穴。胃为太仓,主受纳,故为水谷气血之海,与脾合称后天之本,六腑皆禀于胃,中脘为胃之募穴,故为腑之会穴。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又称“交经八穴”,均位于腕、踝部上下。八脉交会穴都是十二正经上的腧穴,奇经八脉借此与十二经脉经气相通。八脉交会穴既可治疗所属十二经脉的病症,也可治疗与之相通的奇经八脉的病症。

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又因为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在胃经上。膀胱主藏津液,三焦主水液代谢,故三焦与膀胱关系密切,因此,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上。下合穴可治疗六腑病症,如足三里治疗胃脘痛,下巨虚治疗泄泻等。

交会穴

交会穴指两经或数经经脉交会或会合处的腧穴,交会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其不但能治本经的疾病,还能兼治所交会经脉的疾病。如关元、中仿是任脉的经穴,又与足三阴经相交会,这样既可以治任脉的疾患,又可治足三阴经的疾患。

八脉交会穴与交会穴是不同的腧穴,八脉交会穴只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经气相通之处,而交会穴则是相关经脉循行路线的实质性交会。

阴募阳俞穴位表

募穴都位于人体胸腹部,所以称为阴募;背俞穴都位于腰背部,所以称为阳俞;下面就列表对这些穴位加以详细地说明。

募穴表

背俞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