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理论学说《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系统

关于经络的产生不但早,而且是十分偶然的,人们在被刺伤后,发觉以前的疾病得以缓解,于是发明了针砭和灸法治疗疾病,随着不断地积累,发现了运行气血的人体经络。

诞生于2500年前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经络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在这部典籍中,以大量的临床观察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其内容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共18卷162篇。其中《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灵枢》的核心内容即脏腑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一些阐述深奥精辟,甚至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黄帝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系统

《黄帝内经》中说“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认为经络是人生命存在的根本,是疾病产生的原因,也是人得病为什么能治好的原因。又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黄帝内经·灵枢》中说道:“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枝节。”经络联系着人体的内脏和身体四肢,是人体活动的基础所在。

《灵枢》中也提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者也。”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可以调节阴阳二气,濡筋骨,使得关节灵活。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黄帝说道:“余歌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通过使用九针来疏通经脉以代替药石,即可以治疗百病。

《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理论奠定了中医经络学说的基础,自此之后,经络学说便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与中医相匹配的经络系统。

传说中的医祖

《黄帝内经》是后人假借人文始祖黄帝之名所作的一本书,全书以黄帝和岐伯一问一答的形式,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

《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

经脉是人体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疾病治愈的凭借之术。

经络不仅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还可以调节阴阳二气,滋润筋骨。

通过针刺经脉能够代替药石,治疗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