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男体与女体

天道的表现,主要在于阴阳。道教既讲天人合一,人体内部,当然要重视阴与阳的关系。

《太平经钞》乙部《录身正神法》曾说:“天之使道生人也,且受一法一身,七纵横阴阳,半阴半阳,乃能相成。故上者象阳,下者法阴;左法阳,右法阴;阳者好生、阴者好杀。阳者为道、阴者为刑。阳者为善,阳神助之;阴者为恶,阴神助之。积善不止、道福起,令人曰吉。阳处首、阴处足,故君贵道德,下刑罚,取法于此。”这是说人身为阴阳之合。但它以阴为不好的质素,阳为好的质素,希望人能发扬好的一面,减低坏的一面,因此主张阳尊阴卑。认为人体内部有阴暗的一面或质素,必须予以克制或消除,是道教修持之学的基本观念。这些阴暗面,或以阴阳之阴来表示,或以“三尸”来形容,或称为情,而主张以性制情。道教对于人体中三魂七魄的看法,也倾向于把它视为具有阴暗性质的部分,欲以修持方法制克之。据《云笈七签》卷五四“魂神部”称,人有三魂七魄。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属于天;二名爽灵,阴气之变,属于五行;三名幽精,阴气之梁,属于地。胎光主生命,久居人身则可使人神清气爽,益寿延年;爽灵主财禄,能使阴气制阳,使人机谋万物,劳役百神,生祸成害;幽精主灾衰,使人好色嗜欲,溺于秽乱之思,耗损精华,神气缺少,肾气不足,脾胃五脉不通,旦夕形若尸卧。因此,养生修道,务在制御幽精,保养阳和之气。要在黎明时分或夜间入睡前,叩齿并呼三魂,反复三次,即可神气常坚,精华不散,疾病不侵,鬼神畏惧。七魄之名,分别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贱、非毒、除秽、臭肺。七魄为人身中之浊鬼,每每于月朔、月望、月晦之日在人身中流荡游走,招邪致恶。修道之人,应制御七魄。如正卧,去枕伸足,搓手;次掩两耳,指端相接,交于头顶中,闭听七通,存想白气临身,化作天兽,青龙在目,白虎伏鼻,玉女当耳,龟蛇守足,乃咽液七过,叩齿七通,呼七魄名,咒念七魄内闭相守,不得妄动。

《老子想尔》则不然,它说:“阴阳之道,以若结精为生”,道贵生化,故必须阴阳相合。其次,阴阳,它具体落在男女说,云:“男女,阴阳孔也”。然后接着本于老子清静之旨,讲男亦应清静自守:“男当法地似女”,“男欲结精,心当像地似女,勿为事先”,而且“玄牝门,天地根。牝,地也,女像之。阴孔为门,死生之官也,最要”。男应法地似女,阴孔又是生死之官,则其立场自然是贵阴的了。果然,它又说:“黑,太阴中也,于人在肾,精藏之。”也就是说男子虽为阳,但藏精仍在于阴;欲结精,亦须法阴。如此方能“结精成神”。纵使要死了,然若根据这个道理,藏身于太岁太阴中,依然能够活转过来,恢复生机。此即所谓“太阴炼形法”。它说:“太阴道积,练形之宫也,世有不可处,贤者避去,托死过太阴中,而复一边生像,殁而不殆也。俗人不能积善行,死便真死,属地官去也。”

此贵阴重女之思想,与《太平经》阳尊阴卑、甚且主张一男当娶三女之说,大异其趣。可见道教初兴时,对阴阳问题的处理,虽大致有人身合阴阳之观念,但重阴重阳,仍不免依违偏厕于其间。

魏晋时期,《黄庭经》乃并论阴阳,云:“外本三阳神自来,内养三阴可长生”(《外景》中部),“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经历六腑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津液流泉去鼻香,立于悬膺含明堂,通我华精调阴阳”(下部),是外气亦为阴阳,体中亦合阴阳。但此时阴阳并无男女之意,只是讲两种性质。到了唐代,仍是如此,如张果论《参同契》说:“阴阳者,日月也”,“阴阳者内外也,内气为阳、外气为阴”,“坎离为阴阳,阳即魂也,阴即魄也”,阴阳都是指两相对待的状况或性质。阴阳,是对天地间两种性质或力量的概括指涉,后来当然主要用来讲男女,内丹东派和西派根据阴阳相反相成原则,更提出以男阳女阴为鼎器的男女双修理论。如李西月《道窍谈》:“内炼己者,将彼家之铅,炼我家之汞也,使其相克相生也。内养己者,亦用彼家之铅,养我家之汞,使其相生相守也。”但只以阴阳来表达两相对待之性质或状况之情形者仍极普遍,例如以阴阳论抽添消息。谓进火为阳息,为添;退符为阴息,为抽,即为其中一端。这是依据节气时辰的递换和修炼的程序而采取的意念上阴阳消长法。《钟吕传道集·论抽添》:“抽添之理,乃造化之本也。且冬至之后,阴升于地,地抽其阴。太阴抽而为厥阴,少阴添而为阳明。厥阴抽而为少阴,阳明添而为太阳。不然,无寒而变温、温而变热者也;夏至之后,阴降于天,天抽其阳。太阳抽而为阳明,少阴添而为厥阴。阳明抽而为少阳,厥阴添而为太阴。不然,无热而变凉、凉而变寒者也。是在天地阴阳升降而变六气,其抽添之验也。”此外,内丹家有时还以阴阳喻性命、内外药、先后天等。

刘知古《日月玄枢篇》亦然。它比张果重视阴阳,但论阴阳也仅就其性质说阴阳交感,所谓“阳消阴息,金盛水衰,魂魄相安,刚柔合体,水盛坎侵阳也,火衰离尽昏也,阴阳相饮也,交感道自然也”。阴阳交感指的是一种原理。而此原理具体见于炼养时,它反而常以“父母”为说。父母是由夫妇发展来的,夫妇有子乃成父母,故父母不是阴阳的概念,而是夫妇子的关系:“丹道相成,子出于母之胞”,“以汞投铅,以类合类,如父制子,子制孙也”。夫妇关系遂转而至父子、母子关系的讨论上去了。

五代时出现的彭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则完全不同,它将一切还原为男女关系,以性交去解释整个炼丹的过程。这样的解说,固然在魏伯阳原著中已见端倪,但彭注扩大了对男女的喻况,到处讲交媾、施精、结胎,要人通过对性事的理解而理解成丹的道理,这毕竟还是空前的。

内丹之学在此以后,遂充满了性意象和性意识。例如号称钟离权著、吕洞宾传的《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说是要想象九皇真人、九皇真母各带一男一女来,由一黄衣老妪接引到一黄屋中去交合,“尽时欢悦”。然后男女离去,黄妪抱一物,形若朱桔,抛入黄屋中,以金盘盛留之(论内观)。

以性交说修炼,既已如此蔚为风气,必然大大推动了房中术的发展,明清时期房中术之盛行,即由于此。但内丹家则主张这些性交之说只是拟喻,是虚拟的性交,取其理以生化,并非用其事以求长生,故张三丰《玄机直讲·登天指南》说:“天上地下、乾坤、坎离、男女、内外、炉鼎,喻吾一身之内外阴阳而言,并无男女等相。仙云:‘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还丹本无质’。至哉,斯言尽矣!世间学道的人,必不为损人利己之事。宇宙间男女所赖以生而不死者,惟此一点阳精而已。岂有学仙的人,采女人之精,而利己之身哉!此与世之杀人者有何异焉?”这也是孤修与双修法不同之所在。《大成捷要·集古丹经目录弁言》:“道本一理,法分三元,天元、地元、人元是也。丹宗九品惟三成,初成、中成、上成是也。其三元丹经分而言之,天元曰大丹,地元曰神丹,人元曰金丹。……在天元尽性了命,地元擒砂制汞,人元移花接木。”以采阴补阳之术为下品人元丹法。但事实上这类术法在明清最为盛行,与古房中术结合,以女子为“鼎”、以交媾为“临阵”“求战”、以接合为“入炉”“铸剑”、以性交为“抽添”“采取”。有不少道流因反对此种说法及风气,乃远绍南北朝时上清道的“偶景”之法,提倡一种男女隔体神交的阴阳双修法,以虚拟之性交代替床笫征战,如《悟真篇》卷中诗云:“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民安国富当求战,战罢方能见圣人”,陆西星注:“或问三峰采战,诸家非之。《悟真》乃言求战、死斗,抑又何欤?曰三峰之战,乃采取后天渣质,有战之名,有战之事者也。若《悟真》之言战,乃阴阳均敌,举水灭火,以金伐木,有战之理,无战之事者也。”其中以身为国,以精气为民,以采取为战,以水火交为死斗。李文烛注云:“其间临阵之顷,须要对景忘情,万一灵台不净,火气复燃,汞走铅飞,宁不可惜?丹家切宜慎重。”

在宋元时期,谈这些阴阳交合、龙虎交媾之法时,并无男女之别,基本上并不强调男女身体有何不同,也不认为身体内阴阳之状况以及交媾之方法须有不同,所以吕洞宾《指玄篇》下篇十三章说:“修仙不问男和女,炼药无拘富与贫”,王重阳《金关玉锁诀》说:“问曰:何者是富国安民?诀曰:男子、女人身中各有九江四海,龙宫库藏中有七珍八宝,莫教六贼偷了”,又问:“男子女人忽时便有疾病无常,何如也?”又说:“男女五月六月,宜清静”,“一切男女在爱河中煎熬,苦海漂流”,“男子清静六十四日,精气满;女子清静四十九日,血气满。……气浊令女子月水多、男子夜梦阴境,盗了七珍八宝”,“男子炼形,为童男;女子炼形,为童女”。在这些文献中,男女虽然身体结构有别,一重精、一重血,但都可以炼内丹法,其调合阴阳等修炼之术亦无甚差异。

但王重阳之后,其门徒有男有女,却在此分出了男功与女丹两路。如孙不二,本是马丹阳之妻,出家后传《女功内丹》诗七首、《坤道工夫次第》十四首,主张收心、养气、行功之后,就要“斩龙”。何谓斩龙?指女性每月会有月经,故炼丹时,须先炼至月经断绝,即所谓斩赤龙,然后再开始养丹。这就成为女子专门的功法了。斩赤龙之法,是先闭目养神,全身心彻底放松,使心地清静,均匀地调整呼吸,然后将意念集中在气穴。两手交叉捧双乳,轻轻按摩三百六十遍,从下丹田把气吸起二十四口,仍手捧双乳。另有擒虎尾之法,与之相似,《坤元经》:“经之将净,坐法如前默守,待丹田气生,真阴自动,露出先天真一之机。回光照定,意抱息住。凝聚丹田热气,呼吸烹炼少刻,温温团结,使聚不散,用意下引,潜度尾闾,转轮逆运,落入气穴酝酿气化,舍散周身,自然不归血海,此谓擒虎尾。”此均指女子月经不下流,而使之上行,炼化为气的工夫。索龙头与擒虎尾两相配合,其功可成。炼了以后,还要“玉液归根”。红血月经化为白色液体,称为玉液,《女功正法》:“若问女子玉液还丹,还是赤龙化为白凤。”月经从纯粹的阴血转化为对身体有用的液体。此液又名为白凤、白凤髓。将玉液归摄于乳房或子宫,即称为归根。归根之后,用内功熟炼,将它炼为阳神,即可成丹,是为女丹。反之,如丘处机,在《大丹直指》中所介绍的,全是针对男子说的功法。不但有“盘膝升身正坐,左手兜起外肾,右手掩住生门”(《五行颠倒龙虎交媾法》)这种女人无法练的功法,而且改变原有的太阴炼形之说,谈一种“太阳炼形”法。重点在于进阳气以去阴魔。阴魔之中,最厉害的,又是妓乐魔和女色魔,比刀兵魔、圣贤魔还可怕。其为男子专属之功法,殆无疑义。

如此男女分途,各自修炼,大概盛行于元明以后的宫观生活中,也符合出家道士道姑之实际需要,所以到清光绪间仍传有乩笔何仙姑所述《金华直指女功工法》,谓“女修略异,功始上关乳溪,继在中关脐内,终归下关之宫,复将中下化为一穴。男子炼精,名曰太阳炼气;女子炼血,名曰太阴炼形”云云。它也主张“断龙”,说:“赤龙斩,则变为男体,而阴浊之血,自不下行。可出死,可以入生。此后用男子之功修之,一年可得大丹。”这么说男功女功男体女体,就未免又走回《太平经》重阳卑阴、重男轻女的老路子上去了。我认为此乃阴阳失调之举,恐与道家阴阳调和之旨不符,应该是道教受佛教影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