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崎深雪先生的这本著作是在她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河崎先生之所以与我有这么一层师生的关系,实属偶然和巧缘。模糊地记得那好像是近十年前的事(2007年),那是一个初夏的五月,我在外地参加某高校学位论文的答辩,中间接到一陌生的电话,通话中,她说是我校聘请的外籍专家,在学校讲授日语,并谈及想在我们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出于礼节和责任(当时我负责系里的行政工作),我答应回校后可以就读博的事进行协商。此后好长时间,我们并没有联系。但到了当年九月开学的时候,河崎先生找到了中文系研究生科,希望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选我为导师。后来我才知道,实际上,河崎先生已与校国际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联系多时,协商谈妥了读博的相关事宜,只是导师被排斥在招生过程之外,这大概是目前中国高校博士招生的特点吧,特别是留学生,导师好像没有什么话语权,这对学生、对导师都不是特别公道。但话又说回来,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有时就只有那么一两个导师,根本就没有挑选的余地和空间。好在,河崎先生能够理解这种招生模式。后来的合作中,我们还是非常愉快的,尽管修读的时间长了点,选题的难度大了点,但总算在差不多六年多的时间里,河崎完成了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并得到答辩和评阅专家的一致好评。

河崎是那种善于思考、并很有主见的外籍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首先由她自己提出,后经过多轮的磋商讨论,才得以确定下来。要知道,直接贯以汉语“角色语言”名目来进行研究,学术界本来就不多见。至于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就更是几乎没有。在中国,这种内容在修辞学和文艺学等学科领域(人物形象分析),虽有所涉及,但讨论并不深入,也不够“专业”,在国外,则情况不太一样,涉及者则多一些,特别是在日本,这方面的研究就相对较多,也专门一些。河崎的著作,就是在借用日本的“役割语”(Yakuwarigo, role language角色语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社会语言学方法,对汉语“角色语言”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个性化的分析和讨论,具有拓荒的性质。

作为河崎著作的较早读者,读后觉得这本著作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一是视角新颖。论著在日本“役割语”理论指导下,探讨作品里特定话语表达与特定人物之间的关联性,即通过话语表达里的特定词语、语法、表达方式、语调等来推究这些话语表达背后的人物形象——包括体现人物形象的年龄、性别、职业、阶层、时代、外貌、性格,等等;反之,也探讨通过视觉所获取的人物形象来联想推知这些形象背后的有声的话语表达。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通过听觉所获取的特定的有声语言,来推知推定由视觉才能捕获的人物形象特征;或通过视觉捕获的人物形象来联想听觉才能感知得到的话语形式。该论著就是要挖掘这听觉、视觉形象之间的联系性。

二是内容丰富。论著在总体“角色语言”框架里,既深入讨论了影视等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语言”,包括中国传统角色语言、方言与角色、体态语与角色、命名与角色等核心内容,也旁及讨论了影视等文艺作品之外的诸如网络媒体里的角色语言、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角色语言等相关话题。论著涉及内容广泛,语例语料鲜活,观察细致入微。

论著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此不一一,读者自可在阅读过程中去感知,去领悟。著作的语言,作为一个汉语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作者,已经非常优秀,但从汉语表达的本身看,从更高的要求看,著作在汉语的锤炼方面,还有提升的余地;从“角色语言”选题看,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也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这是河崎深雪先生的第一部汉语学术著作,我相信这只是开始,她会在汉语研究的领域里,继续耕耘,写出更加优秀的著作来。

是为序。

程邦雄

丙申岁尾于喻家山南麓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