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哭泣的年轻姑娘原诗标题为意大利文,La Figlia Che Piange。

姑娘,我该怎样称呼你呢……原为拉丁文,O quam te memorem virgo。据艾略特的朋友约翰·海沃德(John Davy Hayward,1905-1965)回忆,1911年艾略特参观意大利的一个博物馆时,找寻一座雕塑未果,于是在这首诗的上面引了阿多尼斯对维纳斯的一段话:“姑娘,我该怎样称呼你呢?”一般认为,这是艾略特让读者去思考诗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小诗中三个人物--姑娘、那离开她的人(爱人)和诗人,很微妙地共处在戏剧性场景中;视角在变换,意识在流动,诗人和情人有时合二为一,场景也随着段落而变化。整首诗是种微妙的象征。第一节塑造了一幅美和痛苦的图景,从诗的创作过程来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诗人幻想着情人分手的情景,是这幻想的第一幕的导演,要姑娘摆一种浪漫主义的姿势,第一节的祈使语气说明了此点。接着,第二节明了地将诗人(情人)的想法写了出来。诗的虚拟语气提示这个场景仅存在于幻想之中,诗人和情人的双重身份故意写得含混。“我愿意找到一条无可比拟地轻娴的途径”一句,既可视作诗人在研究他的创作,也能理解为以一个情人的身份,他在考虑怎样和姑娘分手。第三节中,姑娘真的转身去了,毫无诗人幻想中罗曼蒂克式的夸张,“深秋的气候”暗示着肃杀的场景,诗人依然是苦恼的,美和痛苦的幻象重新萦回在他眼前。

 

站在台阶的最高一级上——

倚着一只花园中的瓮——

梳理,梳理着你秀发中的阳光——

痛苦地一惊,将你的花束抱紧——

又将花束放到地上,然后转过身,

眼中一掠而过的是哀怨:

但是梳理,梳理着你秀发中的阳光。

 

就这样我愿意让他离开,

就这样我愿意让她伫立,悲哀,

就这样他愿意远遁,

像灵魂离开那被撕碎和擦伤的躯体,

像大脑遗弃它曾使用过的身子。

我愿意找到

一条无可比拟地轻娴的途径,

一种你我两人都能理解的方式,

简单而无信,恰如握手和一笑。

 

她转过身去,但随着深秋的气候,

许多天,激发着我幻想,

许多天,许多小时;

她的头发披在臂上,她的臂上抱满鲜花。

我真诧异它们怎么会在一起!

我本应失去一个姿势和一个架子。

常常这些深思熟虑依然

在苦闷的午夜和中午的休息使我感到惊讶。

 

裘小龙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