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八角星纹

1.大汶口文化花纹图案众多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的典型形态,处于中国陶器艺术发展的转变时期。以陶器装饰为例,这一时期的陶器纹样逐渐由生动形象的动物图案转化为抽象的几何印纹。依照时间发展序列,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大汶口文化早期陶器的纹样母题多数是优美而流畅的弧带、垂弧、直边三角、弧边三角、圆点、圆圈、双弧、直(斜)线、折线、折括、回纹、菱形、八角星、连山、双角形、斜栅形、网纹等几何纹样。另外还有勾叶、花叶、草木纹等植物纹样。其显著特点是折线纹样的出现。

而纹样的图案除了少数简单器物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纹样母题组合形成连续的带状纹样图案,绘于器物最醒目的位置,一般在肩、腹部,多数为一条纹样带,个别的有两条。有的还在某些器物的宽沿上,加绘一些简单醒目的纹样图案。依其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前者可以称为主题图案,后者一般称之为附属图案。

大汶口文化早期纹样母题

大汶口文化早期纹样

关于这些几何纹的含义、起因和来源,考古界、美术界颇有争论,至今乃是中国艺术史之谜。

占据主流的观点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几何形图案花纹是由早期的动物图案演化而来:如半坡类型彩陶直线形纹饰是由鱼纹变化而来的,庙底沟类型彩陶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的,北方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的。

大汶口文化中期纹样

大汶口文化晚期纹样

换言之,新石器时代的抽象概括的几何形图案花纹是从写实具体的动植物纹样转化而来。这反映了远古人类审美的变化,也满足了史前陶器纹样作为一种标志,清晰、容易辨认,方便制作和复制的需求。

到了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彩陶的比例并没有增大,反而有下降的趋势。与早期阶段相比,彩陶制作无论是纹样母题的种类还是构图的形式和图案,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单个纹样被较为复杂的组合纹样取代,背三角、对弧、连山、双角形、折括、鱼鳞纹等,到中期阶段已不再出现;曲线的运用增加,出现了一部分纹样母题,如水波、连珠、扁“U”字形、纽索和成组的弧线纹等;即使是早中期都存在的母题,在数量和表现形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早期十分流行的较为简单、写实的弧边三角、花叶、圆点等,到中期虽然仍可见,但数量甚少,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代之以网纹、斜栅等较为复杂的组合纹样,尤其是网纹装饰,俨然占绝对优势,且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彩陶纹饰的发展,更加完备、精细的陶器纹样渗透了远古人类独特的审美情感。

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许多遗址已不见彩陶,即使有所发现,也是数量极少,到大汶口文化转变为龙山文化之前,彩陶基本上就从海岱地区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随着数量的急剧减少,这一时期彩陶的纹样母题和图案,较之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迅速衰退,又有所变化。纹样母题大为减少,如富有特色的斜栅图案,此时不复存在,各类网纹亦没有发现。保留的纹样也多有变化,如菱形纹变为大菱形套4个小菱形的形式,排列密集。新出现了其他纹样,如结构复杂的涡纹。

2.众说纷纭的八角星

在诸多花纹图案中,八角星纹可以说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图案。据已有的器物来看,八角星图案分布的区域较广,见于大墩子、大汶口、野店、王因、西夏侯、北庄等遗址。这些遗址多坐落在汶、泗河流域,由于在渤海海峡之中的岛屿上也发现了八角星图案,所以位置居于它们之间的泰沂山脉北侧和沂沭河流域的广大区域,也应该存在这种纹样,只是这两个区域基本上没有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遗存的考古工作,故未能发现。八角星图案器物出土量不多,累计不到10例。

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纹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另一件八角星纹彩陶豆

江苏邳州出土的八角星纹彩陶盆

八角星图案始见于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后期,延续到中期阶段前期,使用时间在300年左右。早、中期阶段的八角星纹,在用彩、构图方法和图形方面完全相同。中期阶段的图案以八角星为主体,两星之间以双竖线相隔。中期阶段的图案八角星所占面积减少,其间插进了连续的大圆圈。除了表现为彩陶纹样之外,这种八角星纹还被刻画于陶纺轮之上。

八角星纹作为装饰性题材主要见于豆和盆,除本文述及的这件彩陶豆以外,大汶口遗址还出土了一件几乎相同的八角星纹彩陶豆。两件器物沿面与腹部相同,只在圈足深褐色彩带上用白彩绘一圈连续折线几何纹。较之文中这件略小,通高26.4厘米、口径24.4厘米、足径15厘米。

大汶口遗址出土八角星纹彩陶盆

与彩陶豆同出的还有一件八角星纹彩陶盆。

这种八角星纹在其他遗址也有发现。比如山东邹县野店出土的一件八角星纹彩陶盆,泥质红陶。再如江苏邳州大墩子遗址的八角星纹彩陶盆,泥质红陶。

关于八角星纹的含义,许多人认为是表示光芒四射的太阳。

山东大学著名考古学教授栾丰实认为,豫中地区仰韶文化中出土过一些六角星彩陶纹样,中间为圆圈,有的还在内中加一圆点,这种图案用来寓意太阳还说得过去,但是大汶口文化的八角星图案,中间为方心,用方心表示太阳于理不通。他依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版上的八角星图案推测,内中的小圆圈代表太阳,两重圆圈之间的8条箭头既表现太阳的光芒,也表示八方;外侧的大圆圈象征着天空,其外的4个箭头则表示四方,4条边上的八角星则表示八方。外侧为天,内心是地,双重的四面八方,两者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天圆地方。所以栾教授认为,八角星图案的含义并非太阳,而是大地的象征。

还有人因为如此精美的彩陶器具不可能是实用器,只可能用来祭祀,所以认为八角星纹跟巫术有关,是一种祭祀符号,或者图腾的代表。

关于八角星纹,另有专家认为是远古的九宫图:十字纹指向东、南、西、北,中间为中宫,4个隐性的角为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即一幅完整的盖天图。(《中国天文考古学》,第八章第一节)九宫图有一定道理,但也有比较勉强的地方,譬如八角星的象征性,缺乏准确合理的解释。

3.彩陶纹样的象征含义

彩陶上的图案花纹是用来装饰陶器的,但彩陶花纹的题材和样式却不是任意选择的,而是大多具有一定的意义,反映了当时的原始文化。

以彩陶纹样中较为常见的鱼纹和鸟纹为例。仰韶文化华山以西的泾、渭流域的彩陶纹样以鱼纹为主。发源于这一区域的周族流传着关于鱼的传说。《淮南子》载:“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后稷死后变为半人半鱼,人鱼寓为一体,含有返祖为鱼之意。而《诗经》中也反复地将鱼在水中悠闲自在用来象征周王生活安乐,这都包含了周人以鱼为图腾的痕迹。

邹县野店遗址出土八角星纹彩陶

仰韶文化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陶器装饰中以鸟为主要题材。这一地区的文献中也有一些以鸟为氏族图腾的传说和记载。如《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也可以看作是图腾艺术在彩陶图案中的反映。

凌家滩玉

凌家滩玉版八角星纹

除了具有图腾性质的纹样外,还有一些象生性的动物花纹,如半坡类型晚期彩陶上的猪面纹,可能有着辟邪以求吉祥的含义。《易经》载“豕之牙吉”,就是半坡类型彩陶猪面纹的很好的注解。

而半坡彩陶中广为人知的人面鱼纹,以及半山和马厂彩陶中一些绘有胡须的人面纹或人像,已可看作是人格化的动物神,其含义已具有祖先崇拜的意义。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人们意识到天体及其呈现的气象变化同农、牧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兴起了天体崇拜,而在天体中以太阳最为人们所注目。我们在郑州出土的大河村的彩陶和辛店文化的彩陶上都能发现绘有太阳纹的彩陶。这些彩陶是原始部族太阳崇拜的反映。

纵观彩陶艺术的发展,每一种彩陶纹样背后都蕴含着先民的创造与想象,就像八角星纹那样遮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着我们解读和发现,吸引着观众流连忘返,不忍离去。或者,考古工作的魅力正在于此,正是因为有着许多未知,才激发我们不断进取,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解开谜团,为前人的研究疑点找出答案,为历史的发展填补空白。

本篇撰稿人:史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