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力
  • 韦秀英
  • 1401字
  • 2020-06-24 20:31:19

思路的三种作用是什么

我们制定每一条思路都是为了完成某项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具体来讲,思路就是对我们完成具体目标和任务有促进作用的步骤、过程和行为模式。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思路的主要作用。

一、思路是思考的工具

大家知道,只有合适的工具才是最好的工具。思路是思维培养的工具,没有好坏之分,合适了就是最好的思路。因此,如果我们设定了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只需要选择一条合适的思路即可,而不必刻意地去寻找宽泛的思路。这就需要先寻求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如仔细观察、详细描述、给出证明、考察多元视角、做出解释、建立联系、抓住中心、提出问题、深入探究、揭示复杂性、得出结论等,这些具体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解力。在上述思维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实现目标的思路。例如,“思考——疑惑——探讨”这一思路,“思考”要求我们考察对问题的了解情况,并联系原有的认识;“疑惑”则是对问题提出质疑,表示自己对问题有疑惑;“探讨”的过程则是为实现目标而制订计划的过程。可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在选择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一条具体的思路。

一般情况下,思路是不能直接引出答案的,因此,要想找出答案,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比如说,我们要提高利用隐喻性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去关注一些差异较小的联系;要提高我们的论证能力,就需要学会解释自己的观点。

二、思路是思维的结构

思维依照思考的顺序层层延伸,就形成思维的结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路。目前,“思维透明化”和“思考氛围”项目的研究员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思路,这条思路是针对思维步骤的训练,可以提高思维水平和思维的复杂性,有助于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以绘制概念图的具体思路为例,其具体步骤是按“收集——排序——连接——细化”的顺序进行的。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应当考虑绘制概念图需要的思考方法,这些思考方法必须有利于理解力的展示和提高。因此,第一步就是通过“头脑风暴”实现思维发散,“收集”绘制概念图所需的几种方法。“收集”完成后,第二步就是按照概念图的图形特点进行排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也是一个非常难以完成的步骤,因为我们往往深受“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影响而忽略了排序。排序完成后,第三步是要把各个观点“连接”起来,这样思维的框架就形成了。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要对思维进行“细化”,以丰富思路的内容。

可见,思考的步骤是按照思考的顺序层层向外延伸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仅要完成思考的步骤,还要探究这一步骤与下一步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利用提出问题并做出回答的方式与下一个步骤建立联系,让思考一步紧接一步地有序进行,这种连续的思考步骤是非常有效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探究每个步骤的作用。以“观察——思考——怀疑”为例,“观察”是为深入理解“思考”奠定基础的,如果我们没有观察到物体的细节和差别,思考就等于无根据的猜测。

三、思路是特殊的行为模式

提到“思路”,我们往往会联想起习惯、惯例之类的词,如果你把思路简单地看成是一般的行为模式,那就大错特错了。“思路”是思考的过程,不仅仅是实现某一目标的方法,更是对实现目标的实践过程的一种思考。当这种思路成为“我们做事的方式”时,它便成为完成具体目标的有效工具。当这些工具经过反复使用,能够被我们适应和熟练操作时,便成为我们实践活动的基础。我们可以对一系列的具体思路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便为更好地完成具体的目标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并根据需要自主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