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第一帝都——秦都咸阳

秦时,今西安地区并无后来的“长安”之名。当时的咸阳就包括今天的西安和咸阳,只是后来不断地调整区划,才有了西安和咸阳两座城市。

“秦人源于东而兴于西。”自秦襄公之后,秦人即在岐、丰之地发展,历经秦穆公争霸,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图强。秦孝公之后的继任者不仅继续贯彻既定的招贤纳士、富国强兵、向东称雄的基本国策,而且将其发扬光大,使秦国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并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孝公之子惠文王仅用十年时间,便将黄河以西之地收为秦国所有。之后,惠文王南越秦岭,向西打败巴、蜀等国,向南夺取楚之汉中,巩固了秦国的大后方。惠文王之后的武王、昭王先后击败韩国,占领其重镇宜阳,打开通向中原之路。秦进军洛阳,实现其“通三川,窥周室”的夙愿。至秦王嬴政即位时,秦国已占有大半个中国。嬴政历经十载征战,实现其先祖遗志: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王朝——秦朝,同时嬴政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始皇帝,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

咸阳始建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最初位于泾河与渭河之间的咸阳原上。随着秦国疆域不断东扩,咸阳也在不断扩建,逐渐从渭河北岸越过渭河向南岸发展,即从咸阳原伸向了龙首原(今西安主城区)。咸阳的扩建主要分三个阶段,即商鞅创建,惠文王、昭王拓建,秦始皇扩建,最后形成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传神入画的城市胜景,将渭河穿越城区比作银河亘空,以横桥连接南北隐喻“鹊桥相会”。

秦都咸阳的建设,以秦始皇时期的工程量最为浩大,可谓规模空前。在其长达十年的统一战争中,“秦每破诸侯,写放(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可以想见,在当时秦都咸阳的渭河北岸咸阳原上,坐落着风格各异的六国宫殿,整个咸阳原好比一座大型宫殿建筑的博物馆。其中,以修建的朝宫——阿房宫最为著名。其修建规模最为宏伟,范围最为广阔,工程最为浩繁,建筑最为豪华,面积达20平方千米。据《三辅旧事》记载,咸阳内外宫殿、台观共计145座。另据《史记》记载,秦时关中有宫殿300座,而关外则有400余座。北至九嵕山、甘泉山,南至周至以南的长杨、五柞,东至黄河,西至宝鸡。在东西800余里的关中平原上,宫殿林立,离宫别馆相望,构成一个整体,以致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焚烧宫室,大火三月不灭。

秦阿房宫遗址(西安市西郊三桥镇南的阿房村一带)

在秦朝短暂的十五年里,咸阳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中国第一位皇帝在此诞生,华夏大地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国王朝在此建立。所谓“百代犹行秦政制”,秦始皇在咸阳宫廷创立的皇帝制与郡县制的基本政体被后世继承,并沿袭两千多年,甚至一些称谓制度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前夕,如天子自称“朕”,天子之命为“制”、令为“诏”,向皇帝上书叫“奏”,皇帝的大印叫“玺”。在经济文化方面,一系列统一措施从咸阳推向全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甚至规定了造车、制造兵器、采矿、耕种的标准。当然,秦始皇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下令“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开毁灭文化之先例,其负面作用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交通方面,修建了从咸阳连接全国各地的快捷交通网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联系东方各郡的“驰道”,联系北方九原郡的“直道”,联系西南地区的“栈道”,还有沟通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灵渠”。秦始皇这种全方位统一政策的推行,为大一统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咸阳宫遗址

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北塬一带,属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