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特色资源

文庙(国子监)越南首都河内著名名胜古迹。始建于1070年,越南李朝皇帝李圣宗决定在升龙城的南面建文庙,供奉周公和孔子,以及四配和七十二贤人。因皇太子每月两次来此聆听儒教教义,这里又成为皇家学堂。1156年,李英宗在文庙后建国子监,这里成为皇亲国戚子弟的学堂。1475年,黎朝黎圣宗在文庙前立进士碑。1785年,将国子监更名为太学堂。1820年,阮朝在此建奎文阁。1833年,文庙得以维修并在四周加修围墙。文庙至今保存完好,坐北朝南,占地约2.6万平方米。飞檐高耸的庙门带有东方庙宇的风格,紧靠大门是一副长达38字的汉字对联。走进文庙大门,是一片嫩绿的草坪。进入二道门一眼就可以望见奎文阁的小楼。在奎文阁和大成门之间是一方宁静的水面开有睡莲的水池,水池两侧共立有82块进士碑,为龟驮石碑造型。走进大成门,宽阔庭院的里面就是文庙的主体部分,中间是正殿,包括拜堂和后宫。拜堂正中高悬着一块写有“万世师表”的金匾,匾上题有“康熙御书”的字样。在后宫正中供奉着孔子塑像,两旁是四配的塑像。每年春节期间,文庙内都要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也举行一些文化娱乐活动。

独柱寺又名一柱寺、一柱塔、莲花台。越南著名古建筑。位于河内市城西,巴亭广场西南,胡志明博物馆东门左侧。独柱寺坐落在一根直径1.25米、高4米的石柱上,故名。据传,李朝太宗皇帝年高无嗣。一夜忽梦观音菩萨手托一男婴,立于莲花台上,不久果得子,乃下令仿出水莲花建寺。作为寺基的石柱象征花梗,三根木支架如同花萼,寺身和四边呈70度角上翘的寺檐构成花瓣。寺为木结构,每边长3米,四面有廊。一边有阶梯可以上去。顶铺小瓦,饰似游龙、落月和小兽。正面檐下是匾,上题:“莲花台”三个汉字。寺内面积只有6平方米,奉有脚踏莲花宝座的观世音塑像。作为寺基的石柱屹立于一方形水池之中。池名灵沼池(亦称碧池湖)。池中水面种有荷花。昔日寺一侧还建有“延佑寺”,内供诸佛。独柱寺正面建有两峰白石石塔。塔上有拱形画廊与池中小寺相通。李朝皇帝还为延佑寺铸一铜钟,重达万斤,称为觉世钟。因钟太重无法悬挂,闲置田中,日久成为龟巢,故又名龟田钟,为“安南四器”之一,现延佑寺、白塔、画廊和钟已荡然无存,唯独柱寺尚在,但也曾多次修缮和重建。1954年法军撤出河内前将寺炸毁,仅存石柱。现在的寺是1955年依原寺风貌和艺术风格重建的,其规模比原寺要小一些。如今,独柱寺已经成为河内市的象征之一,并被作为越南当前流通货币越南盾5000盾面值硬币的背面图案。

吉婆岛̧涂山和面积达146平方公里的吉婆岛是越南北方旅游和避暑胜地。吉婆岛是包括367座岛屿的吉婆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岛上建有国家森林公园。吉婆岛位于海防市外海,距海防市30公里,距下龙市约25公里,属海防市吉海岛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个区域为世界生态储备区。吉婆岛又称玉岛,是下龙湾内1969座岛屿中最大的岛屿。吉婆岛海拔70米,岛上有吉婆市,岛上居民主要是京族。从海防和下龙湾有两条水路与岛相通。吉婆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7、8月为雨季。年均气温25~28° C,平均湿度85%,潮水3.3~3.9米,海水盐度为0.930(雨季)~3.111(旱季)。岛的四周有一些小的海湾和天然浴场,海水清澈平稳。吉婆岛国家公园面积15200公顷,其中森林面积9000公顷。岛上修有15公里长的穿岛公路。

下龙湾是一处位于越南东北海域北部湾西岸的海湾,包括越南东北部广宁省的下龙市、锦普市和云屯岛县海域和海岛。下龙湾面积1553平方公里,海面上分布着1969座大小石灰岩质形态各异的小岛,岛上多溶洞,被称为海上石林,该风景区由于其喀斯特的地质地貌特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次命名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遗产”。下龙湾还号称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下龙湾与吉婆岛已经成为越南国家级重点旅游区。游客乘坐专门的游艇在岛屿间的海面上穿行,不时有划着小船的小商小贩靠上前来兜售鱼虾和海蟹,游船上有为游客加工制作海鲜的服务,游客可以边品尝刚刚购得的新鲜海产品边观赏海上美景,别有情趣。

河内大戏院位于河内市“八月革命”广场,距离河内市市中心的还剑湖和越南历史博物馆很近。该建筑是一座法式建筑,由法国建筑师Broyer Harley和Lagisquet依照巴黎Opéra Gamier大剧院的样式建造,但规模要小一些,于1901~1911年建成,耗资200万法郎。两位法国建筑师将法国南部一些剧院的建筑风格融入了该建筑之中,使之带有20世纪初欧洲剧院的建筑风格,成为今天河内市的一道亮丽风景。河内大戏院东西长87米,南北宽30米,高34米,不仅是今天交响乐、歌剧、话剧、文艺演出之地,而且其经历了越南历史上的诸多重大事件,如越南第一届国会在这里召开和在这里通过了第一部宪法——1946年宪法;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联邦政府、以武元甲为首的全国抗战委员会、以永瑞为首的国家顾问团也都是在这里成立的。河内大戏院已经成为河内市一个历史阶段以及东西文化风格相交融的象征性建筑,同时成为河内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河内古街̧位于河内市中心的还剑湖的西北角,俗称三十六街坊,以传统手工作坊作为街道的名称。河内古街的范围:北部至豆行街,西部至冯兴路,南部至棉行街、麻行街、木桥街和桶行街,东至陈光凯街,总面积为100公顷,总共有10个街坊76条街道。这里的每一条街昔日只卖一种货物,因而得名,如鱼露街、棉行街、桃行街、银行街、梳子街、禽类街、铜行街等。如今,河内古街仍然是商铺汇集,游客如织。

胡志明陵墓位于越南首都河内的巴亭广场,1973年动工建设,1975年5月16日完工,1975年8月29日举行竣工仪式。

1968年,在胡志明逝世的前一年,一位苏联专家秘密来到河内,成为遗体保存技术越南专家的顾问。1969年3月,一个越南专家组前往莫斯科进行考察和汇报掌握该领域技术的情况。此时,这是在越共高层领导中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为胡志明在遗嘱中希望百年后将自己的遗体火化。然而,当时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黎笋向胡志明建议长期保存遗体以便让南方和全国的同胞能够有机会前来瞻仰,胡志明听后没有说话。胡志明逝世后,越共中央政治局仍未就此事做出最后的决定。在追悼会上,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前来吊唁,越共中央总书记黎笋建议立即派遣苏联专家来越处理和保存遗体。而苏联代表团却强硬地表示要求将胡志明的遗体送往苏联。此时,黎笋掉下眼泪并拒绝称:“不可以,按照越南的习俗,胡志明必须留下来与我的同胞在一起!”苏联方面只好派专家前来越南协助进行遗体保存工作。胡志明葬礼举行后,由阮良鹏、陈国环和冯世才等组成了“A规划执行小组”,开始研究和筹建胡志明陵。1970年1月,苏联政府派遣了一个专家工作组前来河内就设计陵墓进行协商并宣布将提供陵墓的设计和建设、材料方面的协助。苏联专家当时提出了5个方案以供选择。很快,越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由苏联和越南专家制定的《胡志明主席陵墓设计任务草案》。有关陵墓的设计方案采取了向全体人民和海外越侨征求意见的方式。从1970年5月至8月,收到了200个设计方案,其中选出了24个方案在河内、海防、太原、山萝和义安等地进行公示。陵墓被设计成为坚固、可以抵御轰炸和7级地震的建筑,同时还有河内遭遇洪灾时的预防设施,水晶棺也可以承受巨大冲击,陵墓中还有特别的遗体存放房间以备发生战争时使用。1973年9月2日,陵墓正式开始动工兴建,全部建筑材料取自越南全国各地,苏联也提供了两万方花岗岩石料和抛光了的锦石作为陵墓的外表装饰材料。

胡志明陵外形为每边长30米的正方形,正面朝东,南北两侧分别建有长65米的观礼台。陵墓中正中摆放着胡志明的遗体,遗体置于水晶棺中,身着褪了色的咔叽布服装,脚下摆有一双橡胶带的凉鞋。棺床为铜制,上铸有荷花纹饰。棺床盖为金属制成,装有灯光和自动空调系统,棺床置于石座之上,装有自动升降装置。

陵墓面对巴亭广场,陵前有一条大道以在重大节日用来阅兵,此时陵墓又当成了主席台和观礼台。陵前的广场上有四季常青的草坪,竖立有飘扬着巨大越南国旗的旗杆。夏季早6: 00,冬季早6: 30,每天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晚21: 00举行降旗仪式。

胡志明陵每周开放5天,为周二、三、四、六和周日,夏季开放时间为上午7: 30~10: 30,冬季为上午8: 00~11: 00,周日延长30分钟。每年的10月和11月进行内部维修,不对外开放。

胡志明博物馆位于河内市巴亭广场的西南处,是越南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保存和展示胡志明个人生活的实物和资料。1979年10月15日,越南政府颁布了关于胡志明博物馆的职能、任务和组织的决定,指出这里是对与胡志明主席在他的整个革命斗争过程中的生活与革命活动有关的资料和实物进行研究,通过这些资料、实物和事迹对群众就胡志明的思想、道德和风范进行宣传和教育的中心。

现在,胡志明陵、博物馆和居住遗址,以及独柱寺、巴亭广场等已经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的系列景观。

三岛位于越南东北山区,永福、太原和宣光三省交界处。三岛名称源自云海中的三座山峰,犹如三座岛屿。三座山峰为石盘山、天市山和芒指山,最高峰海拔达1591米。这里的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绵延80公里,宽度为15公里。由于山中多峭壁,因此有许多山溪和瀑布,其中著名的是银瀑。现在三岛已经辟为国家公园,面积36883公顷。20世纪初,法国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市镇作为殖民政权机构官员的避暑休养之地,盖起了163座高脚屋式欧洲风格的别墅,使之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越南北方著名的避暑和旅游胜地。

沙巴(Sa Pa)位于越南西北地区,北面为莱州省的坝洒县,东面是风土和滩渊县,南面是文盘县,东北是宝胜县和与我国云南省河口市隔河相望的老街市。这里的地势平均海拔1500~1800米,具有温带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仅为15~18°C。沙巴县面积约678.6平方公里,人口约38200人,主要为苗、瑶、岱依、热依、京、华族居民。这里有印度支那第一高峰番西邦峰,海拔3142米。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越南北方著名的避暑胜地。冬季寒冷,偶尔会出现霜冻和雪花。

西贡大戏院(nhà Hát Ló'n Sài Gòn)又称城市大剧院,1898年开始兴建,1900年1月1日竣工,建筑风格为法式剧院型建筑,剧院内的大厅和包厢共计1800个座位,全部装饰和正面浮雕以及内部布局均由法国著名画家仿照19世纪末法国剧院的风格设计。其位于胡志明市中心的蓝山工场路,现除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演出外,还为胡志明市旅游景点之一。1954年,这里曾经为根据《日内瓦协定》从北方撤出的法国公民的居住之所,1955年越南共和国当局的国会,又称众议院就设置于其中。1975年以后,这里又恢复为城市剧院。1988年,剧院依照最初的原貌进行维修,建筑正面的两根艺术女神浮雕的石柱、浮雕花朵和两根蜡烛等雕刻艺术得以复原。大剧院前面是一个花园,当时的越南第二共和国当局于1967年在这里修建了高达9米的面向众议院呈冲锋姿态的海军陆战队员铜像,1975年4月30日该铜像被拆除,只剩下像基;一直到1997年2月,乘庆祝西贡(胡志明市)建立300周年之际在原来的像基上竖立起了花岗岩艺术雕像,形象为“母子情”。该作品有一段说明称:“母与子温情缠绵,母亲一直怀抱和保护着孩子……”

独立宫旧称诺罗敦宫,又称统一宫或统一会堂,现由越南政府定为特殊的国家级遗址,为胡志明市著名建筑。1868年2月23日,南祈统督举行仪式为建立南祈统督宫奠基,摆放了第一块砖,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块砖,每边长50厘米,为空心,其中置有当时流行的铸有拿破仑二世图像的金、银、铜币。该建筑占地12公顷,正面长80米,其中设有一个可以容纳800人的会客厅和铺有草坪、种有树木的花园。直至1873年该工程才竣工,命名为诺罗敦宫,建筑前的一条大道称为诺罗敦大道,以柬埔寨国王的名字命名。从1887年至1945年,印度支那历届总督曾经将这里作为居住和办公地点,因此又被称为总督宫。1954年,法军撤出越南,越南被分割为南北两个国家,北方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南方为越南国(后称为越南共和国)。1954年9月7日,诺罗敦宫由法国的代表五星将军Paul Ely向南方政府的吴庭艳总理进行了交接。1955年,经过民意调查,吴庭艳总理废黜了保大国王而自任总统,将诺罗敦宫更名为独立宫,自此独立宫成为政府和总统的住地,这一时期独立宫又被称为总统府。1962年7月1日,新的独立宫动工建设,吴庭艳总统一家暂时前往嘉龙宫居住。1963年,独立宫正在建设期间,吴庭艳在1963年11月2日的政变中被杀,因此1966年10月31日竣工时由国家领导委员会主席阮文绍主持竣工仪式。从竣工之日起,新建的独立宫成为越南共和国总统办公地。越南共和国总统阮文绍从1967年10月至1975年4月21日就生活在这里。越战期间驻越美军指挥部也设在这里的地下建筑之中。1975年4月30日,越南人民军的坦克冲进了独立宫,标志着30年的越南战争自此结束。1975年以后,这里成为前来胡志明市的国内外游客不可缺少的参观游览的著名历史文化遗址。

独立宫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建筑的前后设有绿树成荫的花园。这是越南南方20世纪60年代规模最大的建筑,耗资15万两黄金。建筑分为3层和一个可以起降直升机的楼顶平台,地下2层,共计100多个房间,根据房间的不同使用目的其中的装饰风格也不尽相同,其中包括内阁会议厅、总统和副总统办公室、递交国书厅,大宴会厅、电影播放室和总统家庭住宅区等。

顺化皇宫1820年阮朝嘉隆皇帝阮福映大规模营造皇城和宫殿群,1823年竣工,内城仿照北京故宫,为皇城,外城则模仿法国形式建成。皇城内又建有紫禁宫,即皇帝内宫。宫殿建筑包括午门、贤仁门、和平门、彰德门4座城门以及太和殿、世祖庙、延寿殿、长生宫、贤林阁、奉天殿、建中殿、谨政殿、太平楼、阅示堂、五凤楼、大朝场、大宫门、文明殿、坤泰殿、武贤殿、御园、内务府、朝庙、太庙等建筑和置于贤林阁前面的九只铜鼎。九只铜鼎于1835年年底开始浇铸,1837年全部铸成,每只鼎上刻有阮朝一位皇帝的名字,鼎的重量和鼎身上的花纹都不相同。

顺化皇陵包括9座前阮朝的王陵和西山朝的皇陵以及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的7座皇陵。9座阮王的王陵位于顺化以西沿香江而建,此外还建有11座各朝阮王后宫宫妃的陵墓,但现仅存一座相对完好。西山朝陵墓中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光中的陵墓,由于遭到前阮朝的破坏,陵墓的遗址已经无从发现,只是在人们的口头传说中可以听到有关其别称“丹阳宫”的一些情节。目前保存完好的是阮朝七代皇帝的陵寝,位于顺化以西的山岭上。其中嗣德陵又称谦陵,位于顺化市水春坊上波村地域,建筑风格独特,地域风景秀丽,是阮朝皇陵中规模最大、景观最美的一座陵墓,外有高墙围绕,内有庭院叠套,建有假山、莲花池、水榭、小桥、禁宫、戏台、书房、祭室等建筑。其他陵墓除面积、规模外,格局基本相同。

占婆遗址博物馆 越南中部的岘港市保存有大量古占城文化的遗址和文物,仅岘港占婆博物馆就保存了300余件古占城国的文物,主要是带有鲜明占婆文化特征的石雕和陶器。占婆博物馆坐落于城市中心,翰江岸边,在法国远东研究院支援下,建成于1915年。此馆为世界最大的占族石雕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外貌古色古香,馆内展览了约300件7~16世纪的沙石或瓦器的原作、石雕与建筑物,有10间不同的展览室。占婆雕塑博物馆展示了越南占婆时期文物遗迹,占婆遗迹最为精彩的石雕于1915年被法兰西远东学院(Ecole Francaise d Extreme Orinent)收集于此。近20年来,经越南政府加以修复,所藏展品主要是19世纪末于广平与平顺这两个省份之间发现的,其后陆续在茶乔和茶本等地有新的发掘,所以这座博物馆一度为纪念法国的考古学者,被称为亨利·帕拉芒蒂安(Henry Paramentier)博物馆。从入口处进入博物馆左边展室,是在美山圣地发现的典型占婆雕塑,主要是湿婆的巨大雕像。其他展室的展品,有的来自茶乔,有的来自茶本,基本上大同小异,显示了占婆人以象征手法表达其充沛的活力。

美山美山遗址是占婆王国的圣地,有很多祭祀湿婆的建筑遗迹。以占婆像以及石雕像为代表,表现了900多年前占婆王国圣地的特点。美山谷地被称作“越南的吴哥”,它甚至比柬埔寨的吴哥遗址还要古老。“美山”不是山,只是一个寺塔区,从空中俯视,寺塔遗迹被茂密葱郁的热带植物层层笼罩,是一个神秘所在,是越南占婆王国遗留下的最重要的圣地。遗址是在占婆王国破灭近两个世纪后,在1885年始被一个法国人无意中发现。从7世纪至13世纪,美山盛极一时,是占婆王国最重要的印度教圣地,但到了15世纪末,占婆王国迁都,美山从此荒废。如今的美山,尚有20座不完整但还保持着原始模样的建筑遗迹。美山遗址有三大建筑群,规模很大,其建造和雕刻风格与越南其他地区的建筑差异十分明显。大部分寺院和宝塔用来供奉国王和湿婆,湿婆被奉为占婆王国和占族王室的创造者、奠基者和保护者。在当地发现的一些12世纪的石柱就是为了敬拜湿婆而立的。

峰衙-盖邦国家公园位于越南中部广平省布泽县和明化县,面积5000公顷。这里的山体为石灰岩质,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区域,已发现的岩洞达300个,洞中有暗河流淌。岩洞总长度为80公里,而英国和越南的科学家前些年才对其中20公里的岩洞进行了考察。2009年4月,英国皇家洞穴协会的科学家发现了山栋洞穴,这是越南最大的洞穴,长5公里,高200米,宽150米。峰衙-盖邦国家公园的喀斯特地貌已经有4亿年的历史,是亚洲喀斯特地貌中最为古老的。这里的地层、地质和地形丰富多彩,是历史地质最为典型的地区,为了解区域地质和地形的历史提供了大量佐证,是东南亚地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中最为独特和绚丽的样本。2011年6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其为多样化生物带的世界自然遗产。

在成为国家公园之前,这一地区已经被越南政府列为自然保护区。1991年这一区域扩大到41132公顷。2001年12月12日,越南政府正式公布峰衙-盖邦为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位于广平省洞海市以西50公里处,距河内市500公里。这里处于季风热带地区,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为23~25°C,夏季最高气温为41°C,冬季最低气温为6°C。每年6~8月最热,12月至次年2月最冷,年降雨量为2000~2500毫米,降雨集中在7~12月,湿度为84%。

会安又名会铺,被称为越南的“唐人街”。会安是越南中部省份广南省的省辖市,面积约为6147公顷,人口约为12.2万。会安东面临海,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商港。大约在15世纪,越族居民开始迁移此地并在这里开荒和建立村庄,根据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形成一些手工行业作坊。16~17世纪,不少华人和日本人在这里定居,使得会安的商业更加发展,成为繁荣的商港城市。而到了19世纪会安开始衰败,其繁荣地位被距其不远的岘港所替代。然而其传统街市布局依然保留至今,今天的游客步行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昔日的热闹氛围。如灯笼、木器和石器等传统手工艺制品仍是这里的一道风景线。

华侨商贾17世纪中叶约为5000人,18世纪末叶为6000人,他们来自中国的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均以同乡同族为重,各有会馆,以便同舟共济,患难相扶。会安有关帝庙、天后庙(中华会馆)、福建会馆、弥陀古寺等。会安市以其中式建筑、古街布局和一直保留下来的昔日当地的中华风情吸引着八方来客,今天已成为越南中部的一个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