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钤经(中华兵书经典丛书)
- 魏鸿译注
- 3691字
- 2021-03-28 08:18:54
论将第七
【题解】
《孙子兵法》说:“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其实,不管是否是“知兵之将”,一旦被赋予了兵权,将领就成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差别在于,将领是司生,还是致死;是保国安民,还是制造危乱。许洞说:“夫举国之利器以授之,苟非其人,是轻天下。”可见,一旦所授非人,将权就会成为王权的威胁,或者造成新的祸乱。
许洞把将领分为大小两类,每类各四种,所谓天将、地将、人将、神将以及威将、强将、猛将、良将。实际上这八种只是六种,因为神将兼具天将、地将、人将的优长,而良将是威将、强将、猛将的合体。这样的分类,主要依据将领需要具备的素质,天将就是通天时之将,地将就是明地利之将,人将就是懂得治军之道之将。威将、强将、猛将指的是将领要英勇善战。如果机械地按照这些条件区别和使用将领,则难免僵化之嫌。许洞也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又提出,前一类和后一类要相附而行,不能“独用”。不过,一定要说哪一种附于哪一种,也是比较牵强的。总的原则,应该是各种类型的将领相互配合,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控各种战争因素,最终克敌制胜。
《万机论》曰〔1〕:“虽有百万之师,恃吞敌在将者,恃将也。”夫举国之利器以授之〔2〕,苟非其人,是轻天下。将何以为?谓小大者各有四焉。八者皆无,何足以谓之将乎?其大者:一曰天将,二曰地将,三曰人将,四曰神将;其小者:一曰威将,二曰强将,三曰猛将,四曰良将。
【注释】
〔1〕《万机论》:三国魏人蒋济所撰。《隋书·经籍志》载为八卷,至明亡佚。清代学者严可均从《群书治要》等书中辑录三篇,定为一卷。但辑录本中无此句引文。
〔2〕国之利器:国家用于统治人民的权势、禁令等治国手段。语出《老子》第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锋利的武器,此指兵权。
【译文】
《万机论》中说:“即使有百万之师,消灭敌人关键还要依靠将领,这就是所谓‘恃将’。”将国家的兵权授予将领,如果所授非人,就是轻视天下。将领是什么样呢?从大小两方面看,各有四点。如果这八点都不具备,怎么能称之为将领呢?从大的方面讲:一是天将,二是地将,三是人将,四是神将;从小的方面讲:一是威将,二是强将,三是猛将,四是良将。
凡兴师举众,列营结阵,视旌旗之动,审金鼓之声,揆日度时〔1〕,以决吉凶。随五行运转,应神位出入〔2〕。以变用兵,敌人不测其所来;以神用兵,我师不知其所为。动有度,静有方,胜负在乎先见,持天地鬼神之心以安士众,此之谓天将者也。
【注释】
〔1〕揆(kuí)日度(duó)时:计算时日。揆,度量,揣度。度,丈量,计算。
〔2〕应神位出入:祝祷神位以卜吉凶,是古代方术的一种。此句意为根据占卜神位的情况决定进退。神位,旧时祭祀时设立的牌位。
【译文】
凡是兴师动众,列营结阵,观察旌旗的变动,听辨金鼓的声音,计算时日,以判断吉凶。遵循五行运转,依据占卜神位的情况决定进退。以变用兵,敌人不能判断我从何而来;以神用兵,我军将士也不知道行动的目的。动静有方,胜败都在预料之中,能假借天地鬼神的意志安定部众,这样的将领就叫天将。
所至之境,详察地理,山泽远近、广狭险易、林薮之厚薄、溪涧之深浅〔1〕,若视诸掌。战阵之时,前后无阻,左右无滞,步骑使其往来,戈戟叶其所用〔2〕。指挥进退皆顺其情,人马无逼塞之困。攻守获储蓄之利,振野得水草之饶,使人马无饥渴之色,陷死地而能生,致亡地而能存,逆地而顺用之,顺地而逆用之〔3〕,不择险易,皆能安而后动,动而决胜者,此之谓地将者也。
【注释】
〔1〕薮(sǒu):水少而草木丰茂的草泽。
〔2〕叶(xié)其所用:互相配合,协同发挥作用。
〔3〕逆地而顺用之,顺地而逆用之:逆、顺之说,参见《地利第二》。
【译文】
所到之处,详细考察地理形势,对于山川远近、地势开阔还是狭窄、平坦还是险峻、山林草泽是否茂密、溪流山涧是深是浅,都能了如指掌。战阵之中,能够做到前后左右都无阻碍,步兵骑兵往来自如,戈戟等武器协同使用。军队指挥进退合宜,人马不会堵塞受困。无论攻守都有充分的物资供应,野外作战有丰富的水草,使人马都无饥渴之色,陷于死地而能生,亡地作战而能存,能够顺用逆地,逆用顺地,不论地势险峻平易,都能先保全自己再进攻,进攻就能决胜,这样的将领叫地将。
又若廉于财,节于色,疏于酒,持身以礼,奉上以忠,忧乐与士卒同。获敌之货赂而不蓄〔1〕,得敌之妇女而不留纳。谋而能容,疑而能断,勇而不陵物〔2〕,仁而不丧法。匿其小罪,决其大过,犯令者不讳其亲,有功者不忌其仇。老者扶之,弱者抚之,惧者宁之,忧者乐之,讼者决之,滥者详之〔3〕,贼者平之〔4〕,强者抑之,懦者隐之〔5〕,勇者使之,横者杀之〔6〕,服者原之,失者扶之,亡者逐之,来者爵之,暴者挫之,智者昵之,谗者远之。得城不攻,得地不专。敌浅以待变,敌诡以顺会,逆势则观,顺势则攻,此之谓人将者也。
【注释】
〔1〕货赂:财物。
〔2〕陵物:傲视、凌辱他人。
〔3〕滥者详之:公正处理过分的事情。滥,过度,没有节制。详,公平,公正。
〔4〕贼者:抢劫或偷窃财物的人。
〔5〕隐:哀怜,同情。
〔6〕横者:专横、暴虐的人。
【译文】
不贪财物,节制女色,疏于饮酒,以礼修身,忠诚对上,与士卒忧乐与共。不私藏虏获的财物,不侵占俘虏的妇女。能虚心接纳不同意见,能决断疑难问题,勇敢而不盛气凌人,仁爱而不丧失法度。宽容小过,判决大罪,惩处犯法的人不避讳亲属,奖赏有功的人不避忌仇家。扶助老人,抚恤弱者,使恐惧的人宁静,让忧愁的人快乐,判定诉讼,节制不公,平定盗贼,抑制豪强,同情弱小,任用勇士,杀掉暴徒,原谅悔过的人,帮助失败的人,追逐逃跑的人,封赏归附的人,压制暴躁的人,亲近智慧的人,疏远奸邪的人。对不战可得的城池不强攻,在攻占的土地上不专断妄为。敌人入我境浅,就耐心等待它的变故;敌人使用诡计,就将计就计;形势不利就观望;形势顺利就进攻,这样的将领叫人将。
又若以天为表,以地为里,以人为用,举三将而兼之,此之谓神将者也。
【译文】
还有一种将领,以天为表,以地为里,以人为用,兼具天将、地将、人将的优长,这样的将领叫神将。
晓五行,明七事〔1〕,上顺天时,预知成败。领师统众,伍行严肃,部曲精恪〔2〕,号令明,赏罚信,出疆入寨,秋毫不扰,上下和同,共成一志。不以我之寡弱,敌人闻之,望风丧胆,不战屈人之兵,动则致胜,此之谓威将者也〔3〕。
【注释】
〔1〕七事:指天、地、民、四时之务。语出《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韦昭注:“七事,天、地、民、四时之务。”
〔2〕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此指军队。恪:庄严。
〔3〕按:此段文字底本无,据周叔弢校本增。
【译文】
通晓阴阳五行的运动规律,懂得天、地、民、四时的事务,能够顺应天时,预知胜败。统领军队,能使部队整肃精良,号令严明,信赏必罚,无论出入边疆和城寨,都能秋毫无犯,官兵团结,众志成城。即使兵少力弱,敌人也会闻风丧胆,不战而退,一旦发动进攻,必然获胜,这就叫做威将。
行师之时,无失天时,无失地利,无失其人,无有勇怯,闻敌而即行,心无疑虑。犯令者罪无大小,必绳以刑。敌闻之即畏,当之即破,此之谓强将者也。
【译文】
行军之时,不失天时,不失地利,对人才各尽其用,无论勇怯,得知敌情即刻行动,心无疑虑。触犯法令的人,无论罪大罪小,必定绳之以法。敌人闻风丧胆,一触即溃,这就叫做强将。
师无多少,敌无强弱,三军顺令,若臂使指,往复万变,出其敌不意,举动如神。匹马单剑,摧锋先入〔1〕,使敌人失措,惧而远遁〔2〕,此之谓猛将者也。
【注释】
〔1〕摧锋:击溃敌人的精锐部队。摧,击溃。锋,锋芒,喻指精锐。
〔2〕遁:逃跑。
【译文】
无论军队多少,也无论敌军强弱,三军服从命令,如同手臂驱动手指,往来万变,出敌不意,举动如神。单枪匹马,率先冲锋,击溃敌军精锐,使敌人不知所措,畏惧逃窜,这就叫做猛将。
夫能以威为表,以猛为里,以强居中,兼三将而有之,此之谓良将者也。
【译文】
能够以威为表,以猛为里,以强居中,兼具威将、猛将、强将的优长,这就叫做良将。
国之任将也,得天将,可以当违天之敌;得地将,可以当逆地之敌;得人将,可以当悖人之敌;得神将,可以当天下之敌,举无遗算矣〔1〕。威将可附天将,强将可附地将,猛将可附人将,良将可保四方〔2〕。曰:虽有敏捷之用,然皆不可以独用焉。如是者,将之体也。
【注释】
〔1〕举无遗算: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遗算,失算,失策。
〔2〕四方:据上下文意,四方当指天将、地将、人将、神将。上文分别以威将、强将、猛将附于天将、地将、人将,下文又言“不可以独用”,则良将当附于天、地、人、神诸将。
【译文】
国家任命将领,得天将,可以对抗违背天时的敌人;得地将,可以对抗违背地利的敌人;得人将,可以对抗违背人和的敌人;得神将,可以对抗天下任何敌人,不会失算。威将可附于天将,强将可附于地将,猛将可附于人将,良将可保四方。以上各种将领,虽然能保证行动灵敏迅速,但都不能单独使用。这才是用将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