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乔玄一言曹操一生
- 绝版王朝 盗版君臣·曹操卷
- 婧婷
- 3261字
- 2018-11-05 15:37:18
如果宗承看错了人,那么这一次,太尉乔玄算是看对人了。
《三国志·武帝纪》载,乔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乱局里,那个能安天下的人会是曹操吗?曹操也不知道。但是,为了这句一言九鼎、一字千金的话,曹操却是倾其一生来验证。
乔玄,当时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三军总司令,世人皆知的大名士。他为何对这个宗承认为“薄为其人”的小混混如此看重呢?
据史料记载,乔玄生于公元109年,卒于公元183年,汉末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很有个性。他不但为官刚直,而且镇守边关、搞国防建设也很有一手。
汉桓帝末年,鲜卑、南匈奴以及高句丽等少数民族在边境一带抢劫掠夺,让朝廷很是头疼。后来,无奈之下四府就举荐乔玄为度辽将军,特赐他使用黄钺的权力,去边疆试试。乔玄到了任上,这些骚动不安的敌对分子果然都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败退而逃。他在这里任职三年,边境一直安定无事,朝廷很是放心。
当国防部长,乔玄干得很不错;那么,当司法部长呢?乔玄依然手段非凡,执法严明。这里有一个关于乔玄颇具震撼力的故事。
一次,乔玄十岁的儿子独自外出游玩,突然被三个劫匪劫持。劫匪让乔玄拿钱赎人,乔玄置之不理,歹毒的劫匪就杀了乔玄的儿子。后来乔玄建议皇帝向天下下令:“凡是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不得拿财宝赎回人质,让罪犯无利可图。”天子采纳了乔玄的建议。从此以后,这种事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乔玄是个清官,他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一点产业,就连自己的妻儿也托付给了曹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乔玄看好的人,应该是与他的秉性和品格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的人。
在曹操地位很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就算是知道他的人,也没有几个看得起他。但是,等到渐渐长大后,曹操就斗胆主动去接近乔玄。虽然去找乔玄的时候,他也有几分忐忑,甚至心里像揣着几十只兔子似的,但他还是去了,他想听听乔玄这个清官大名士对自己的评价。
令曹操惊喜的是,乔玄不但热情地接待了他,还与他促膝长谈了很久。最让曹操刻骨铭心的是,乔玄还送了他一句终身难忘的话——“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可见他们两人还挺投缘的,第一次见面就交谈甚欢。此后,乔玄又点拨曹操,让他去拜见大名鼎鼎的汝南人许劭。曹操按照乔玄的嘱咐去了,许劭也接见了曹操。在曹操的人生之路上,乔玄就像曹操人生的导师,不但为他解惑,为他提供前进的动力,也处处为他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乔玄对曹操的评语,加在一起总共二十多个字。就是这二十多个字,让曹操一大早惴惴而去,暮色中欢喜而归。一直兴奋得彻夜不眠,半夜了还在自己的庭院里舞剑呢。这份儿纯真,也许只有午夜那皎洁的月光能读懂。
乔玄一句话,曹操不但用一生来验证,而且,恐怕就是死,他也会带到坟墓里去。
要问为什么?他是第一个这么了解曹操的知音啊!虽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乔玄是否知道宗承不愿意与曹操交朋友的事。但是,乔玄还是依旧高看曹操一眼。
《三国志》裴松之注王沈《魏书》曰:“太尉乔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
这里特地说明一下,王沈之《魏书》,非陈寿《三国志》之“魏书”部分。前者乃是曹魏时王沈与荀顗、阮籍一同撰写,《晋书》列传第九之王沈等传曰:“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而后者为三国时期的曹魏史书。
乔玄什么人物?曹操又是什么人物?他这句话一抛出去,曹操想不出名都难。
是啊,我们现在遇到的是一个乱世,这个乱世非“命世之才”不可。乔玄觉得曹操就是将来那个能平定天下的人,现在他乔玄老了,妻子和子孙也打算以后都托付给曹操关照。
乔玄真有一双火眼金睛啊。要知道,那个时候,曹操才二十岁啊。他虽然调皮捣蛋,不守规矩,胡作非为,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纨绔子弟。曹操文武双全,搞社会关系又有一套。更重要的是,他有远大的志向。
曹操好读书,尤好兵书,很有文学家的潜在天赋,以后就是不要秘书也没问题。据史书记载,曹操即便是行军打仗的时候也手不释卷。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乔玄看人,一看一个准。他竟然能够看到未来时局的掌控者是谁。曹操身上的某些有形和无形的潜在豪气、霸气、正气、文气,他都能够察觉出来。
曹操对乔玄的话言听计从,乔玄临死前,曾安排曹操路过他坟前时一定要带东西去祭奠他,曹操一一做到。一生能遇到这样一位学生,恐怕乔玄死也无憾了。
乔玄在曹操的一生中最深刻最纯真的记忆,应该就是“夜半舞于庭”了。这一刻,即使在乔玄死后,曹操依然会记忆犹新。因为乔玄是第一个对曹操这个小混混竖起大拇指的人。乔玄与曹操的感情,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解”就能说清的。
也许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曹操是一个奸雄。可是,在乔玄的心中,他是可爱的英雄。并且还是可以托付妻儿的朋友。曹操究竟有多么够义气?我们从一代才女蔡文姬那里可略知一二。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恩师兼朋友。曹操也很欣赏蔡邕的才华。汉末大乱,在军阀混战中,蔡文姬与许多被掳的妇女一起被带到南匈奴,文姬后来嫁给了左贤王,受尽了凄苦和屈辱。曹操后来在得知恩师唯一的女儿被掠到南匈奴一事后,立即派使者携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前去把文姬赎了回来。文姬回来后,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又张罗着给文姬选夫君,就是在赤壁之战的紧急关头,曹操依然没有忘记文姬的婚事。
对恩师的女儿,曹操就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那对待恩师呢?不管是蔡邕还是乔玄,曹操都爱到骨髓里,爱到坟墓里。
乔玄死后,曹操果然按照乔玄生前的嘱咐,在他的坟前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祭祀仪式,而且还是以“太牢”的标准。
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礼记》中太牢指的是大牢。古代祭祀有太牢、少牢两个等级。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其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褒赏令载公祀文”曰:“故太尉乔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
是啊,如果不是关系特别亲近,谁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们来看看曹操路过乔玄坟前所发表的悼词——
乔公啊,您品德高尚,仁爱宽容。国家感念您的训诫,读书人缅怀您的教诲。您的在天之灵,我们缅怀不止!
我年轻时候就去过您的府上,那时以顽劣的品质,接受您的会见。您对我褒奖称赞,就像孔子称赞自己不如颜渊,李生赞叹贾复。士为知己者死,乔恩师啊!我一直都记着你这句话啊!
想想我们当时的誓约——我死之后,你若有事从这里经过,如果不拿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我,车马过去三步以后,你要是肚子疼也请不要怨我。虽然只是一句开玩笑的话,但如果不是关系密切,怎么会说出来这样的话呢?
怀念旧事,想起来就感觉凄怆。如今我奉命东征,驻扎在乡里,向北望着土地,心思却在您的陵墓上。所以用薄礼祭奠您,愿您享用!
曹操与乔玄的私情有多深?有多真?从这篇悼词中就可以看得出。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像乔玄这样的伯乐不少,像曹操这样的千里马也不少。但这样的悼词却只有两例,第一个是曹操悼乔玄,第二个是曹丕悼王粲(在王粲墓前学驴叫)。曹操和曹丕这种颇带滑稽色彩的悼念行为,充分说明了曹操与乔玄,曹丕与建安七子之间这种很特别的感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曹操一生活了六十六岁,他在亲生父亲面前估计也极少表露过自己的这种真性情和真洒脱。曹操一生能有一位这样的“蓝颜知己”真是三生有幸也!曹操与乔玄的故事,一不小心成了千古美谈。真不知是曹操“广告”了乔玄,还是乔玄“成就”了曹操。
关于乔玄与曹操的这段佳话,无论导演和小说家怎么“演义”都不为过。因为,这段佳话不但《三国志》中有明确的记载,在民间也流传至今,并被传遍天下。而且,这个史实经得起任何考证。
为了对得起乔玄当初那个“安天下”的点评,曹操用自己一生的努力来作证。隐居时,他在家“修身”;走出来,他在外“治世”。一步步,他从小混混直到把自己修炼成一代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