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是身体器官的“老大哥”

肾不好,五脏六腑都生病

中医认为,肾为五脏六腑之根,人体气血阴阳皆系于此。肾是藏精之脏,不仅藏先天之本,还藏五脏六腑水谷化生之精气,即后天之精,能滋养脏腑和人体全部组织,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气足,则五脏六腑功能协调,气血充足,面容光泽红润,精力充沛,抵抗力强,不容易生病;肾气亏损,则五脏六腑、气血阴阳都要受到影响,致使百病丛生。

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根本不固,其他脏腑也容易受损。比如,高血压是人们最熟悉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病因有很多。有一个实验很有趣:给有遗传性高血压的大鼠和正常血压的大鼠互换肾脏后,结果是前者的血压正常了,而后者的血压却上去了。实验足以说明,在高血压的发生与持续中,肾脏是脱不了干系的。

中医认为,肾发病以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为主要原因。如《黄帝内经》中所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说明五脏虚弱,容易出现消渴病。而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则五脏失养而柔弱。

正是因为肾如此重要,所以肾一出现问题,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出现问题。肾虚会累及心、肝、脾、肺等各脏器,并伴有心烦、失眠、头晕、眼花、消化不良、咳嗽等症状。肾病早期多有疲劳、乏力,眼睑浮肿、颜面苍白,尿中有大量泡沫、排尿疼痛或困难。接下来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腰痛、夜尿频繁、全身水肿、血压升高、呼气带尿味、骨痛、皮肤瘙痒、肌肉震颤、手脚麻木、反应迟钝等。如果病情严重,上述各种症状继续加重,同时会导致心、肝、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肝肾同源:养肾不忘养肝

养肾不要忘了养肝。因为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人到中年,健康往往滑坡,身体发福,体力、精力与性功能逐渐衰减,一些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补肾。然而,若仅仅补肾,往往不会收到好的疗效。

肾与肝的关系

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肾与肝存在母子关系,即肾水生肝木,古人又称“水能涵木”。肾水充足,木得滋荣,则其功能正常;肾水不足,不能涵木时,则肝阳偏亢,引起疾病。

肝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之说。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肝血需要肾精的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也需要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正是由于精血之间可以互生互化,所以,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故临床上多见肝肾两虚、精血两亏之证。

养肾与养肝要同时

如果只养肝阳而不补肾阴,你养出来的肝气,有可能是肝阳上亢之气,你进补的结果是口干、舌燥、眼睛干涩模糊,还会出现脾气暴躁、头痛、头晕等症,也就是俗称的“上火”。因此养肾与养肝要同时进行。

如果出现了肝阴虚,就应该以养阴为主,这样的病人可以用养肝阴的药来治疗,最有名的药有枸杞、女贞子、石斛、生地黄等;如果有热的话,可以加一些清热的药,比如黄连、牡丹皮、黄芩、赤芍或者地骨皮;如果病人有一些肝阳上亢的表现,比如头痛、眩晕等症状,可以用一些天麻、菊花、夏枯草等,这些都可以清上亢的肝阳,还有的人喜欢用一些龟甲,这个是补阴药,能够平肝降阳。

心肾相交:肾不好心脏差

心属火,位居于上属阳;肾属水,位居于下属阴。中医认为,“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必须阴阳相济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人们的一切动静,如呼吸、睡眠等,无不是在调动人体的水火阴阳。所以,必须让心火下降于肾,就好像天上的太阳照耀江海。这样,肾水得到心火的蒸化,就能够化生为气,上达心肺,滋润身体,形成水火交济的局面。当身体处于一种平衡协调的状态中时,正气就会充足,疾病难以靠近,人得安康。

人体器官示意图

肾与心的关系

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理论,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而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

反之,如果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的病理表现。

从经络关系上来看,心属手少阴,肾属足少阴,二者贯穿联系,“同气相通”,所以肾气亏了、心气也就变得不足了。

两招最好的心肾相交养生法

◎手心搓脚心:脚底有一个肾经的穴位叫涌泉穴,而手上有心包经上的劳宫穴(将手轻轻半握拳的时候,中指指尖所指的手掌部位就是劳宫穴)。睡前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手心劳宫穴对准脚心涌泉穴进行按摩,或者用手心拍打脚心,用掌心搓脚心。这样做有利于心肾相交,这样做可以镇静安神,有助于改善睡眠,对有高血压的病人也非常有好处。

◎鸣天鼓: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所以鸣天鼓也是一种心肾相交的养生法。具体操作方法为:两手抱后脑,双手掌心紧按两耳孔,大拇指放于后颈部,其余四指放于后脑部;然后食指从中指上滑下叩击后脑部,此时耳中即有鸣鼓之音,每次做24~36下,每天睡前做,对调理失眠很有效。

脾肾相助:先天不足后天补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形象的说,肾为一辆汽车的电瓶,脾为一辆汽车的发电机,电瓶用原始的电力发动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带动了汽车的发电机,发电机源源不断地向电瓶充电,电瓶的电就足。

肾与脾的关系

肾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脾的运化离不开肾气的鼓动,肾气又需要脾化生的气血来提供营养。

临床上脾虚可以导致肾虚,肾虚也可以导致脾虚,最终会形成脾肾两虚。因此,对脾肾两虚证的治疗大法,有“补肾不若补脾”和“补脾不若补肾”的学术之争。

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必须指出,根据中医“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理论,在补肾的同时也要注意健脾。对脾虚者应以补脾为先,因为脾虚也影响免疫功能,一些补气健脾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等,也能增强T细胞的功能。

别让“后天之本”累坏了

在五脏六腑这个大家庭中,脾好比是一个“贤内助”,每天在为其他脏腑运送食物精华,任务十分繁重,应该随时给它喘息、休整的机会。中医认为,善养生者,首当饮食有节,慎调五味,兼以适寒暑、节劳役以养脾。这就告诫人们,过饥过饱、食无定时,过多的肥甘厚味、偏食冷饮,整日思虑过度、废寝忘食,都会伤脾,使脾脏的能力变得更加虚弱。

肺肾相生:人活一口气的奥秘

呼吸,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简单到一般人根本不会去刻意感受它。可是,一旦人们被呼吸系统疾病所困扰,就会真切地体会到能够自由、畅快地呼吸也是一种福气。气是人的本源,人的生命赖气以生,气存则生,气失则亡。所以,“善养生者,必先知养气”。

肺主呼吸,肾主纳气

中医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这意思很好理解,如果说肺是一根管子,是空气进来的地方,那么肾就是管子下面的容器,是容纳空气的地方。

肺吸入的清气通过肺的肃降下纳于肾,肺、肾二脏协调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正常。从中医角度来讲,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肺、肾两虚。肺虚日久,肾气也虚,导致出现气短喘促、腰酸乏力、动则加重的肾不纳气症状。所以,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根本措施得从补肾入手。

人身有三气

中医认为,人身上的气有三种:第一种是“元气”,就是受之于父母、先天的气,这是与生俱来的,可以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元气发源于肾;第二种是“水谷之气”,简单地说,就是人们通过吃饭、喝水得到的气(即通过脾胃运化饮食得到的气);第三种是肺脏吸入的“清气”,即是我们通常说的空气。“气者,人之根本也”。人体的健康与这三种气密切相关,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生命都会失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