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一带一路”将带来包容性全球化: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六)
- 王灵桂主编
- 17927字
- 2020-08-29 01:55:06
英国智库观点摘要
英国查塔姆研究所高兴地宣布科奇集团对土耳其项目的支持
原文标题:Chatham House Is Pleased to Announce Koc Holding's Support for the Turkey Project
文章框架:该研究旨在分析和凸显来自土耳其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议题,并为重大区域发展项目提供“土耳其视角”;科奇集团在土耳其是一家领先的商业集团,活跃于制造业,能源、国防和金融领域。
观点摘要:
1.该研究旨在分析和凸显来自土耳其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议题,并为重大区域发展项目提供“土耳其视角”。研究领域包括土耳其与欧洲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和基础设施联系。
2.科奇集团副董事长Ali Y Koc也加入了英国查塔姆研究所高级顾问座谈小组,他将为英国查塔姆研究所带来自己在土耳其和更广泛的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经验和观点。科奇集团在土耳其是一家领先的商业集团,活跃于制造业,能源、国防和金融领域。Ali Y Koc是科奇集团董事会成员和执行委员会成员。他是对外经济关系委员会(DEIK)的董事会成员和土耳其工商业协会(TUSIAD)的副主席,也是美国银行全球咨询委员会的成员。
中国-澳大利亚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标题:China-Australia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文章框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合作的总体议程,其基础是两国在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中有着共同利益,以及共同参与促进国际市场有效性的改革;“一带一路”倡议是通过加强与伙伴国家的联系,构建互利的经济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和中国是主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在促进区域与全球的和平繁荣中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通过高层领导的频繁访问和深入的政策参与,明确了两国的政治信任和友好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为深化两国之间的政策参与,以及为进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澳大利亚政策优先事项之间的“政策搭配”提供机会;设施联通是两国制定联合工作计划的关键“领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企业都在关注此事。观点摘要:
1.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合作的总体议程,其基础是两国在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中有着共同利益,以及共同参与促进国际市场有效性的改革。这些共同利益应“指导”中澳双方区域和全球合作的方法。“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深化合作的框架,通过开放的区域主义进程来推动以下活动:有关两国重要经济问题的政策合作;探索投资优先事项以增强连通性;贸易和直接投资;加深金融联系和扩大人民交流。中澳两国政府应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深化合作,建立中澳委员会以推动两国高层次政策研究和科技文化交流。这将促进对彼此发展的了解,并促进“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合作。现在应该遵循中澳联合经济报告(ACJER)的建议,即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下建立一个专门的高级别联合工作组来加强“一带一路”项目的合作。官员和研究人员后续可能会审查“一带一路”项目能否在澳大利亚北部发展中发挥作用。为了促进贸易和投资,应落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澳自贸协议”(ChAFTA),并将其投资章节的规定用于制定新的双边投资协议以使两国受益。这将是把握“一带一路”机会的关键。金融一体化将使两国受益,两国政府通过对话了解中国面临的开放资本账户挑战,以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灵活,资源配置更加有效,积极应对与国内经济相关的财务风险。中澳委员会认为,投资人民币债券以及支持发展和管理更高层次关系所需的社会资本很重要。中澳加深相互了解以及通过进行紧密合作促进政策发展,将有助于管理风险并充分发掘两国关系的潜力。
2.“一带一路”倡议是通过加强与伙伴国家的联系,构建互利的经济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经济一体化,包括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为深化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全面的框架。在这“五通”中,不仅应优先考虑“设施联通”,其主要通过公路、铁路、燃气管道、输油管道,以及参与国之间的电力和电信设施的建设来实现;还应建设主要经济走廊和港口,以促进货物、资金、技术、人员和信息的流动。“设施联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大缓解产能“瓶颈”,有助于深化贸易投资和金融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五通”的原则和平台是什么?重要的是,它采取开放的区域主义原则,欢迎世界各国的参与。合作伙伴可以在任何级别任何领域参与合作,只要符合它们的要求、优先事项内容、相关条件,并对国际合作事项有所准备。这个开放包容的平台,可以促进自由贸易和金融一体化,将“共建、共商、共享”原则付诸实践,以实现“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维护自由贸易原则,深化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缓慢增长和反全球化潮流背景下世界各国所需要的。澳大利亚承诺遵守这些原则。中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坚持这些原则。区域和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需要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国对此表示支持并愿意做出贡献。在密切协商与配合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以扩大和多样化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双边、区域和全球合作,能够增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3.2014年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中宣称,“大洋洲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中方对澳大利亚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持开放态度”。2017年3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将“一带一路”倡议定义为促进中澳经贸关系发展的新动力。澳大利亚和中国是主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在促进区域与全球的和平繁荣中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国领导人认为中澳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掘潜在利益,需要两国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通”构建了一个具有效用的框架,有利于澳大利亚和中国思考今后几年如何努力推动经济合作。
4.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通过高层领导的频繁访问和深入的政策参与,明确了两国的政治信任和友好关系。这一政治承诺对于表明目前两国关系情况,以及实现两国广泛的、深入的双边、区域和全球合作至关重要。展望未来,政治承诺和新的体制安排对于支持、深化中澳伙伴关系至关重要。确定这一承诺的最高政治领导人之间的定期会议将增强两国的经济合作。战略和政策参与在中澳关系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澳两国政府应继续致力于建设一个旨在深化战略互助,促进贸易发展的体制框架,并通过定期高层领导对话来管控政治风险。
5.“一带一路”倡议为深化两国之间的政策参与,以及为进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澳大利亚政策优先事项之间的“政策搭配”提供机会。讨论的关键部分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发展需求之间的联系,这不仅与澳大利亚北部的发展有关,而且与澳大利亚所有的司法管辖区(州和领地)有关。政策讨论不应局限于双边或次要的国家利益,而应该包括关键的区域和全球性问题,如“一带一路”倡议如何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亚太自由贸易区将两国利益相连,其对于两国的经济关系有何重大意义。澳大利亚和中国是时候在战略协作内容上集中资源,考虑那些能够影响国家发展目标、双边关系和国际利益的新兴和重大问题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创新合作的机会,可以促进开放的经济的发展,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实现两国发展。通过承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维护彼此利益,两国可以加强双边投资“安排”,共同寻找双边合作机会,通过联合研究来促进经济合作,例如,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澳大利亚北部发展或海运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在海运供应路线和许多其他海事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的海运力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为了加强合作,澳大利亚和中国应该成立一个工作组,讨论两国对资源依赖性增强对资源安全的影响,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科学与气候研究,以及澳大利亚参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事宜。
6.设施联通是两国制定联合工作计划的关键“领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企业都在关注此事。“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为澳大利亚提供基础设施改善的机会。澳大利亚北部的基础设施发展融资可以带来特别的利益,澳大利亚的国家优先事项和基础设施融资框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要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会,那么每个国家应优先考虑接受外国投资。在每个国家的外国投资制度下,澳大利亚和中国投资者的待遇仍然是不一样的。各国不应该差别对待同一级别的外国投资,而应该坚持国民待遇原则。中国需要进一步商讨如何健全本国的国民待遇原则。在改善双边投资关系和政策框架方面缺乏进展也是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进行“一带一路”项目合作的重大“瓶颈”。“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连通性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倡议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两国人民之间未能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就不会给两国带来“互惠互利”,也不会有助于释放两国合作关系的潜力。加强“民心相通”需要长期投资。强大的“民心相通”将建立互信、加强友谊,促进对另一国的深入了解。这是建立两国更强关系的社会资本。澳大利亚和中国有着非常不同的社会传统、政府和企业文化体系,因此,投资对于发展和管理两国关系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欧关系重组
原文标题:One Belt One Road and the Reconfiguration of China-EU Relations
文章框架:随着2016年中国承办G20峰会,“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发展,提倡更具包容性的区域合作,为促进欧亚大陆和北非大陆的连通提供计划;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前,中国和欧盟就已经在铁路、海运、航行、通关便利化以及其他与“连通”相关的事项上进行常规对话;两个发展概括了中国与欧盟有关“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方法,即寻求实体合作项目,中国在与单个欧盟成员国合作时逐渐接受欧盟规则;大体来讲,欧盟成员国欢迎中国政府和中国公司更密切地参与其相关事务,欧盟成员国将之视为弥补其发展资源不足、出口产品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机会,在欧洲人口老龄化、银行缺乏对“年轻”企业支持的条件下,中国公司的参与也是解决家庭商业维系问题的方法之一;仍然有一些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试图利用潜在的中国投资;从中东欧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特别的、将之前的中东欧“16+1合作”项目整合进更广泛框架的倡议;南欧位于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中国地缘、商业和投资策略的交叉口;中国奉行独特灵活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欧盟的关系。
观点摘要:
1.在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及全球化的好处,呼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和进行结构性改革建立公平的治理秩序和新的发展模式。随着2016年中国承办G20峰会,“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发展,提倡更具包容性的区域合作,为进一步促进欧亚大陆和北非大陆的连通提供计划。中国与欧洲之间政治关系稳定,经济交流频繁。自上次经济危机之后,更多的中国企业出现在欧洲,中国与欧洲的合作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加强。中国政府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是对现有欧洲各国计划的补充,能够促进欧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欧洲的互联互通水平。鉴于欧盟各成员国实际的地缘关系、机构和文化的差异,一个单一的政策和机制难以满足所有国家。中国的包容性方法并不意味着所有欧盟成员国与“一带一路”项目的联系是一样的。
2.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早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前,中国和欧盟就已经在铁路、海运、航行、通关便利化以及其他与“连通”相关的事项上进行常规对话。有趣的是,在2013年商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时,中国政府并未将“一带一路”倡议(在同一时期发起)的“包容性”纳入议程,尽管这项倡议包含许多目标,如在亚洲和欧洲之间发展全面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系统和智能物流配送体系。直到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时,中国领导人才正式将欧盟纳入“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项目在中东欧“16+1(CEE16+1)合作”机制下快速地在中欧地区发展起来,如投资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建设重庆—杜伊斯堡铁路,但欧洲西部和东部几乎不存在这些项目。全球化也意味着遵守共同的规则。迄今为止,投资规则是具体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由政府驱动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政策框架。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一些问题。更直白地说,欧盟强调规则,这可能对“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项目造成潜在影响。中国的融资模式一般由政府担保,企业直接签订合同而不进行公开招标。这与欧盟“政府资助和公共采购”的规则相矛盾,但是目前中国企业对中国的融资模式比较适应。
3.两个发展概括了中国与欧盟有关“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方法,即寻求实体合作项目,中国在与单个欧盟成员国合作时逐渐接受欧盟规则。“一带一路”项目在欧洲推广一段时间后,中国政府意识到,欧盟相关机构在涉及中国投资和与欧盟成员国协调各种项目时扮演核心角色。为了成功地完成项目,欧盟官方赞同“一带一路”倡议,但要求“一带一路”项目符合欧盟框架内容。对于欧盟来说,只有当合作是基于开放透明的规则时,欧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才会实现。欧盟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寻求公平竞争环境,并引导中国投资符合欧盟框架与优先事项。欧盟成员国先后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成功地以联合行动设计、管理亚投行的规则。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对外事务部都很快明白“一带一路”倡议有中国强大的政治支持,不论欧盟在这项倡议中处于什么位置,这项倡议都会得到落实,这促使欧盟主动寻求与中国合作。尽管欧盟各成员国没有协商一个全面的政策措施以应对“一带一路”给区域带来的动态影响,但是一些更高透明度的高层次倡议已经达成。2015年9月,欧盟委员会和中国政府签署欧盟-中国互联互通平台备忘录,旨在提高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与跨欧洲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等的协同性。欧盟-中国互联互通平台将推动双方基础设施、装备、技术和管理标准方面的合作,它将通过信息交换和确保公平竞争环境来协调欧洲基础设施项目,它也将通过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fsi)提供明确投资机会,对丝路基金开放,使政府采购和环境保护具有高标准,这不仅针对欧盟境内还针对“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宣布其将向总额为3150亿欧元的欧盟投资计划投资。随着2016年中国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以及最近欧洲投资银行北京办事处开张,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中欧金融合作项目有望进一步增加。
4.大体来讲,欧盟成员国欢迎中国政府和中国公司更密切地参与其相关事务,欧盟成员国将之视为弥补其发展资源不足、出口产品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机会,在欧洲人口老龄化、银行缺乏对“年轻”企业支持的条件下,中国公司的参与也是解决家庭商业维系问题的方法之一。而且,中国资金和企业投资者也有望帮助欧盟新成员国和西巴尔干地区发展工业。当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一些欧盟成员国欣然接受了它。理论上讲,西欧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末端,是中国产品的最终市场,应该是“一带一路”项目的优先发展地区。然而,中国的包容性方法并不意味着所有欧盟成员国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联系都是一样的。在欧洲,“一带一路”项目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两个特别地区:中东欧和地中海。而且,2014年和2015年,习近平主席分别在德国和比利时的演讲中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一些“一带一路”项目不局限于这两个地区,例如那些修建到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的铁路。中国也认为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相关。中国理解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必须“尊敬”欧盟领导下的统一的欧洲。事实上,欧盟成员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不尽相同,2016年12月,欧洲对华智库网(ETNC)关于“一带一路”的一项调查表明,大部分欧洲国家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持中立态度而不是积极态度,许多国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其无关。因此,几乎没有欧洲国家表示要积极参与该倡议。同时,一些地方(如杜伊斯堡、汉堡、里昂)政府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因为它们能够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的投资中获得具体且潜在的利益。
一方面,欧洲各国政府,尤其是西欧国家政府目前对“一带一路”倡议最明显的回应就是加入亚投行。另一方面,一些欧洲国家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机遇。这些机遇涉及集装箱码头、铁路和物流服务。波兰、德国、荷兰、法国和西班牙开通了连接中国的铁路。一些南部欧洲国家公共运输部门的私有化进程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兼并和投资的机会。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和其他中国港口企业投资比利时、荷兰、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港口。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一带一路”项目在“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前就已经确立,其只是在2013年后才被贴上“一带一路”标签。
5.总的来说,西部和北部欧盟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途径主要限于参与亚投行。中国政府也并没有将这部分欧盟国家视作落实“一带一路”项目的优先国家。仍然有一些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试图利用潜在的中国投资。以下几个例子可以展示“一带一路”倡议怎样影响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在西部欧盟成员国之中,德国或许是与“一带一路”倡议最直接相关的国家,因为五条中德铁路(莱比锡—深圳、杜伊斯堡—重庆、汉堡—郑州、汉堡—哈尔滨、纽伦堡—成都)已经开始修建,并且还有更多带有“一带一路”标签的铁路项目正在筹建。杜伊斯堡和重庆之间的铁路项目受到中德双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经常有政治和商业代表团进行互访。中德两国于2015年和2016年举行了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投资论坛和研究会议。目前,除了铁路之外,“一带一路”倡议并没有为德国带来进一步的基础设施投资、企业并购投资以及绿地投资。德国在布鲁塞尔提议欧盟-中国互联互通平台应确保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中国投资与欧盟规则和标准相符合。2017年德国“主持”G20峰会,这将使德国获利,以整合“一带一路”倡议与其自身发展政策,并进一步基于共同利益推进中欧合作。与德国相比,法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并没有获得中国政府过多的关注以及投资。中国在法国表现得十分低调,主要是寻找潜在的经济机会以及与商人、官员和研究者进行“头脑风暴”。法国政府也缺乏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明确定位。一些法国城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里昂是法国的“丝绸城市”,作为欧洲的历史、商业和政治枢纽,正在寻求吸引中国投资和打开中国市场的机会。荷兰是中国在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其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占鹿特丹港口总进口货物的三分之一,这在荷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第一次访问荷兰时并没有提及“一带一路”倡议,然而,一些企业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商业项目,例如,2016年5月中远海运集团下属的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收购鹿特丹EUROMAX码头35%的股权;成都到蒂尔堡每周一次的货运列车于2016年9月延伸到鹿特丹。尽管英国脱欧的影响还具有不确定性,但是英国作为主要的欧洲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是不被质疑的。而且,“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范围也允许英国政府和商界积极回应该倡议。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2015年3月英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这传达出一个信息,即英国认为中国发起的机构有利于亚洲和欧洲经济的长远发展并给予相应支持。英国希望参与“一带一路”项目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该项目能为伦敦的企业和金融部门带来发展机会。英国的重点是通过其“一带一路”金融枢纽的角色来“促进”中英位于第三市场的企业的“基础设施联盟”。对于北部欧洲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相当有限,几乎没有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介绍,也没有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公开报道。尽管瑞典的高速铁路和两个私有风车项目被中国标记为“一带一路”项目,但是根据瑞典外交部,瑞典没有实际意义的“一带一路”项目。似乎这些国家早就频繁地参与中亚和东南亚事务,能够通过参与第三市场的活动或者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项目提供绿色技术,来为“一带一路”倡议做贡献。
6.从中东欧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特别的、将之前的中东欧“16+1合作”项目整合进更广泛框架的倡议。同样的逻辑是,许多之前达成的联合项目被贴上“一带一路”标签。中东欧国家表示它们可以实行与中国积极合作的政策。中欧在中东欧地区和欧盟的地位也在提高。到目前为止,一个中东欧“16+1”旗舰项目、“一带一路”最显著的项目就是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重建的布达佩斯到贝尔格莱德的铁路。另一个“一带一路”倡议和“16+1”框架下的重要项目是2015年“苏州会晤”上宣布的亚得里亚海、波罗的海、黑海“三海港区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整合相关地区的海港(包括腹地)、物流枢纽、经济区和运输走廊。该项目目前仍在筹划,被视为“一带一路”倡议下陆路交通运输项目的补充。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是第一批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在波兰(中东欧“16+1”合作框架的主导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扩大对中国出口,吸引中国投资以发展当地基础设施项目和进行再工业化的机会。但目前,波兰没有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机构和出台具体政策。由于对中国市场了解不足,波兰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并不积极。截止到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重修”了一些项目,尤其是2013年4月开建的罗兹—成都铁路(2015年8月延伸到厦门)和2013年9月开建的华沙—苏州铁路。匈牙利有机会成为中东欧“16+1”合作框架中第一个主持“一带一路”项目的国家,但是除了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铁路之外,匈牙利在其他领域如基础设施、工业和投资方面几乎没有为中国企业提供机会。当地企业力量薄弱,不足以在第三国参与项目建设,而且它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非常有限。斯洛伐克在许多方面为中国提供合作机会,包括建设伯拉第斯拉瓦机场终点站,将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铁路延伸到斯洛伐克及更远。捷克共和国吸引中国投资金融服务、卫生保健、航天、运输、媒体、旅游和房地产行业,尽管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占捷克共和国接受的总对外直接投资的0.35%,不足以对捷克共和国国内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有广泛的项目,但是中东欧“16+1”合作框架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工具”,能够获得地区知识、把握投资机会和利用关于国际问题的政治支持。
7.南欧位于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中国地缘、商业和投资策略的交叉口。发布“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政府就一直对地中海国家保持非常积极的态度。正如我们所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参与不仅在欧盟国家之间表现得大不相同,而且基于各自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物流和商业联系,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对其的实际参与也是不同的。甚至在不同的部门和企业之间,那些参与欧亚贸易的部门和企业会更加积极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活动。对于南欧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部署”更多的是随机对一些重要的港口和设施进行投资,而不是中国和当地政府与商界明确规定的合作。南欧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经济下滑、政府债务危机和金融资源短缺加快了公共交通和大型设施私有化进程。希腊主持了欧洲少有的“一带一路”大规模项目: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给比雷埃夫斯港投资43亿美元,以畅通中国商品在东南部和中部欧洲的销路。“一带一路”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是推动中希关系的关键,希腊显然是亚洲和欧洲海路的门户。然而,希腊政府并没有明确应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策略。西班牙政府和大型西班牙企业,尤其是建设和管理大型基础设施、文化旅游、食品出口部门,都表示对“一带一路”倡议有兴趣。目前,西班牙发展最成熟的“一带一路”项目就是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和法国的从义乌到马德里的铁路,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尽管葡萄牙政府没有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方案,但是这没有阻止中国将葡萄牙纳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葡萄牙政府支持私有化的情况下,中国近五年来对葡萄牙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这些投资主要源于中国大型国有企业。
8.过去五年,中欧关系变化很大。中国奉行独特灵活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欧盟的关系。欧洲大部分国家缺乏明确的“一带一路”回应计划,这会削弱它们城市和企业的“议价”能力。中国一直在评估欧洲市场,一旦机会出现,中国就会抓住。欧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但是欧盟成员国也是中国更广泛全球战略倡议(尤其是正在进行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参与者,或许由于差别广泛,各个欧盟国家会扮演不同角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6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非金融项目投资145亿美元,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获得大部分投资。同时,中国企业与61个国家签署价值1260亿美元的项目合同,比上年同期增长36%。然而,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后,欧洲“一带一路”实体项目的经济影响力仍然有限。在一些部门,尤其是铁路运输、海运港口、公共设施和金融投资部门,中国拥有的股份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形成”两条“轴线”,一条是“由东向西”,中国一些城市与西部和南部欧洲间的铁路网络;另一条是“从南到北”,通过中欧连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意大利和波罗的海地区的物流网络。欧盟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不尽相同。西欧和北欧国家通常采取实用主义的、静观其变的态度,而中东欧16国和地中海国家则更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并提供大量机会以吸引中国投资。“一带一路”倡议增加了中国在欧洲邻近国家和欧洲关键利益地区(如中东和东非)的存在。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也应该是中欧在其他地区(包括中亚、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合作的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部署“拓展”,中国国外利益不断扩大,保护铁路、海路安全和中国企业利益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建立了自己的蓝水海军,2016年在吉布提开建军事基地,这些举动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内容,与中国希望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的“雄心”一致。在更广泛的外交和战略层面,“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全球影响力增大、重塑区域平衡和重建全球秩序的标志。“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中国希望更积极地参与全球事务(包括贸易、基础设施、融资计划、管理改革和国际安全)。
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改变为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平衡提供了机会
原文标题:Trump Trade Reset Gives China and Europe Opportunity to Rebalance Relations
文章框架:美国与中国关系恶化的可能性以及将对华政策排除在跨大西洋协调之外为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欧盟—中国投资关系的升级提供了机会。
观点摘要:
美国与中国关系恶化的可能性以及将对华政策排除在跨大西洋协调之外为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欧盟—中国投资关系的升级提供了机会。即将发生变化的美国贸易政策使“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沿线的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关系更具战略性。就国际贸易而言,如果在美国发展“修正主义”的时候,中国仍然安于现状,那么欧洲可能是摇摆不定的一方。在与中国及美国的合作过程中,其都可以获益。在中美竞争中,欧洲不会偏向任何一边,但战略环境的变化为欧洲提供了重新平衡中国经济实力的机会。
欧盟、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它们能一起发挥作用吗?
原文标题:The EU,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and One Belt, One Road Can They Work Together?
文章框架:欧盟、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之间也有合作的机会,以避免冲突和寻求目标之间出现问题;三个倡议在合作过程中会面临相当多的障碍;“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内部作用;三个一体化集成项目之间有相当多的地理重叠;三个项目之间有足够的竞争和怀疑空间;欧盟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进行合作的可能,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项目;三个倡议之间的合作应该循序渐进。
观点摘要:
1.在欧亚大陆有三个主要的一体化项目:欧盟、欧亚经济联盟(EAEU)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欧亚经济联盟覆盖面积较大;“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人口最多。
2.这三个项目源于非常不同的动机。欧盟是一个利用经济相互依存来维护和平的机构,在那里,世界大战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记忆”,欧盟也旨在使欧洲人更加富裕和自由(尽管结果喜忧参半)。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通过经济杠杆而非军事力量的方式重新“拉拢”尽可能多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最新尝试。“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服务中国的多个目标,包括鼓励该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通过陆上及海上路线连接中国与欧洲。
3.地理上,这三个项目重叠,“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人口最多但其制度结构最不成熟。从历史上看,如果大国之间存在重叠的势力范围,那么它们几乎肯定会发生冲突。当前形势存在风险。
4.但欧盟、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之间也有合作的机会,以避免冲突和寻求目标之间出现问题。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和中国已经同意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欧盟和中国是主要经济伙伴,中国在寻找机会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进行合作。仍有不足的是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之间的关系。欧盟公开怀疑欧亚经济联盟不是其成员之间的一个真正的经济联盟,而更多的是俄罗斯的一个地缘政治项目,但俄罗斯不应该彻底放弃它。
5.这些倡议内部以及各倡议之间的关系可能很容易出错。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其中包括2014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吞并克里米亚。从中国到欧洲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也存在紧张关系。俄罗斯目前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它们的利益并不一致,而且双方民族主义者偶尔还会发声表示其对对方的猜疑和敌意。
6.一起合作过程中会有相当多的障碍。欧盟内外交困而不堪重负:欧元区持续不断的问题,未能控制的来自中东和北非的非法移民,在唐纳德·特朗普执政期间的跨大西洋紧张关系以及俄罗斯在欧盟国家以及东欧的“恶作剧”。俄罗斯经济疲软(只要石油价格相对较低,这种经济疲软便将一直持续),由于其在国际上的“破坏性”,其他国家不得不注意它。中国称其是全球化的拥护者,但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竞争环境还不够公平。该地区主要大国之间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差异是巨大的。
7.尽管如此,欧洲无法确信美国将保护多边秩序,特朗普政府会将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利益与其在欧盟成员国的利益等同。欧亚大陆各国有共同的经济和安全利益,虽然不能保证找到共同的实现方法,但欧洲人最好能够试图找到一些与原苏联国家和中国的共同点,而不只是持观望态度,因为现有的秩序规则正被一些对欧盟价值观和利益有敌意的规则取代。
8.在三个一体化项目中,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地理范围和可用资源上都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其制度化水平最低。人们甚至会质疑它是否应该被视为一个单一的“项目”。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次演讲中陈述了该倡议的广义内涵:一次是在哈萨克斯坦,他提议建设一条从中国出发,通过中亚并最终到达欧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次是在印度尼西亚,他提出了建设一条从中国经东南亚、南亚和非洲最终通向欧洲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只是在这两次演讲之后,中国才开始支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连接中国与邻国的想法,那时中国媒体都很少甚至没有对该倡议进行宣传。但自那之后,“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习近平主席发起的倡议,吸引了众多国际合作伙伴,并在中国官员和外国专家无数的报告中占据重要位置。根据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对“一带一路”倡议做的一次评估,从立陶宛到印度尼西亚的66个国家现在是该倡议的一部分。然而,在实现该倡议的目的方面,最相关的部分是“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或者更精确地说是多条经由俄罗斯和其他原苏联国家,连接中国与欧洲的路线。
9.在确定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外部受众之后,中国将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描绘“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通过向其合作伙伴提供机会以寻求它们在项目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哈萨克斯坦的讲话中,习近平将其描述为实现区域合作的渐进途径。第一阶段是加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沟通”。第二阶段便是设施联通,即创造一条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路线,并最终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和南亚的交通网络。第三阶段是贸易畅通。第四阶段是资金融通,使中亚在世界上更具经济竞争力。第五阶段是民心相通。
10.“一带一路”是中国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着不同的路线,它在许多国家都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事实上,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一带”或一条路线,其还包括许多路线。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中国确保参与各方都将受益于该倡议并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表示欢迎。从更具防御性的角度来看,中国在给自己留退路,为自己提供替代连接,以防任何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路线受到阻碍。中国著名学者王缉思2012年在一篇重要文章中阐述了这一点(中国专家在会议上经常引用),这是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回应。事实上,他的想法与习近平在2013年演讲中的观点类似。王缉思认为,中国需要通过从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中亚和欧洲到达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新丝绸之路”,以确保中国西部供应线保持对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开放。
11.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也具有重要的内部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中国到欧洲沿线的基础设施投资吸收了中国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过剩产能,在国内对此类商品的消费增速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这实现了工人就业并避免了任何形式的社会动荡。第二,向西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使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其他地方)受益,该地区长期以来饱受种族暴力的困扰,它将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通往欧洲的重要交通路线上而不是停留在线路的一端。中国政府大概希望借助新疆的经济发展来使维吾尔少数民族人民走向富裕。
12.目前,“一带一路”倡议自身的组织非常小,中国许多部门和机构负责带动其发展。中国正在努力赋予该倡议更多的国际性,以摆脱其被认为是一个单边中国项目的意识。王缉思认为,如果中国不谨慎行事,那么其将面临被其他国家把其列为新殖民主义国家的风险。但与此同时,中国专家私下讨论,中国不希望创建一个新的有正式成员的国际组织:中国将此视为一种可能引起非成员担忧的举措,包括美国和俄罗斯。相反,中国在利用其他机构,如上海合作组织(SCO,俄罗斯以及除土库曼斯坦之外的所有中亚国家都属于该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2016年6月在塔什干会面,重申他们支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视为一个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工具。2016年11月,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总理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助于形成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加强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增加投资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13.然而,上海合作组织的支持与实际相比是被夸大的:中亚国家不可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投资者,尽管它们中的一些可能是主要受益者。外国投资进入这些项目可能需要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提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同一演讲中提出要成立该银行。在某种程度上,该提议体现了中国的“失望”,因为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国家阻止中国加强在传统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影响力,这包括亚洲开发银行(ADB)。但有1000亿美元法定资本的亚投行也是为了填补亚洲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实际需要,而亚洲开发银行无法单独满足这种需要。除美国之外,许多西方大国都是亚投行的成员,它们使其资助的项目处于一种获得国际支持的氛围之中。然而,亚投行只资助了九个项目,其中只有两个是在原苏联国家:一个在阿塞拜疆,另一个在塔吉克斯坦。中国总规模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自2014年开始运营以来也在中亚(包括高加索地区)进行了适度的投资,尽管其已在亚马尔半岛(在北冰洋)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持有股权。
14.三个一体化项目之间有相当多的地理重叠。欧盟东部的两个伙伴即亚美尼亚和白俄罗斯同时也是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但“一带一路”倡议是广泛的:根据普华永道咨询公司提供的名单,欧盟的所有东部伙伴关系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所有成员以及部分欧盟成员国都是该倡议的成员。甚至英国可以声称其已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当中:2017年1月18日,一列从中国东部义乌出发的火车通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欧盟国家和英法海底隧道抵达伦敦。
15.这三个项目之间有足够的竞争和怀疑空间。俄罗斯显然将欧盟的“东部伙伴关系”视为一个地缘政治“项目”,否则普京总统就不会如此辛苦地与亚美尼亚和乌克兰通过合作来阻止它。至少一些中国学者持相同观点: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李新将北约扩张和“东部伙伴关系”联系在一起,其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将其触角延伸到了原苏联的领土上”。
16.同时,尽管习近平和普京于2015年5月就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达成协议,但俄罗斯在对接这两个多边倡议上谨小慎微,并一直强调与中国的双边关系。2016年春季,欧亚经济委员会似乎仍不急于进行谈判,而谈判可能会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和中国之间带来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专家私下表示,中国愿意等待,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长期“项目”,而且中国承认,鉴于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没有俄罗斯或得不到俄罗斯的支持其将不能成功。中国也认识到,俄罗斯和其他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害怕”中国的经济实力,而且俄罗斯需要时间来克服这些恐惧。一位中国前外交官说,原苏联国家要摆脱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需要很长时间。
17.中国对欧盟的策略是将建设性努力、合作和战术结合起来,但目的似乎是削弱它。在建设方面,中国一直希望欧盟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双方在2015年的一次峰会上同意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所谓的“容克计划”,旨在鼓励私人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自1993年以来,欧盟已经形成建设一条从欧洲到中国的运输走廊计划,该走廊通过黑海、里海和中亚(包括南高加索地区),而且显然这符合中国的逻辑。双方同意建立一个所谓的“连接平台”来发展欧盟和中国以及沿线各国之间的基础设施连接和数字网络。从欧盟方面来看,该平台还促使中国接受欧盟在诸如公共采购、竞争政策和技术标准等领域开展业务的方式。
18.总而言之,欧盟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进行合作的可能,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项目。欧盟迫切希望确保其与中国进行的任何项目都能够满足欧洲的透明度和有效的管理标准。欧盟分析了其认为中国需要改进的领域(对欧洲企业来说,其需要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在与欧洲公司竞争业务中将得到更少的国家补贴)以及其看到与中国存在共同利益的领域(在非洲的和平安全行动,如欧盟和中国都参加的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行动)。
19.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对外行动署并不喜欢将欧盟视为一个地缘政治参与者,但俄罗斯和中国将欧盟视为地缘政治参与者。即便如此,欧盟和中国仍然有合作的可能,并与欧亚经济联盟进行合作。中国分析人士将不和谐的欧盟-俄罗斯关系视为其在追求“一带一路”倡议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欧盟和俄罗斯应通过多边组织(甚至是一个由俄罗斯主导的多边组织)来应对这一关系中所面临的难题,至少试着发现是否有机会在经贸问题上取得进展,以减少双方的壁垒。
20.通过欧亚经济联盟及“一带一路”倡议缓解地区紧张局势和促进从中国到欧洲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性的悲观理由有很多,而乐观理由却很少,但毕竟有很好的理由可以去尝试一些新事物。欧盟与俄罗斯在东欧的对峙没有减少的迹象,但欧盟缺乏采取果断行动来保护与西方寻求一致目标的格鲁吉亚等国的意愿。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决心可能会动摇。
21.欧亚经济联盟在制度上局限于经济领域、“一带一路”倡议从根本上是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项目的事实使务实合作变得更有依据。中国、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现在停滞不前或呈下降趋势。欧盟的贸易增长是适度的;在经历连续两年的紧缩之后,2017年俄罗斯的贸易将呈正增长;甚至中国6%以上的贸易增长背后也掩盖着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通过减少东西方贸易壁垒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
22.合作应该循序渐进。目前,没有任何依据去追求从里斯本到海参崴单一经济领域的宏伟愿景,尽管俄方对使欧盟参与谈判以达到合作目的感兴趣。欧盟应从过去试图与俄罗斯发展全面合作项目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莫斯科在实现2003年雄心勃勃的“统一空间计划”(涉及自由、安全和公正,贸易和经济,外交政策以及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合作)和2010年推出的“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中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欧盟不应该再去尝试发起另一个大规模的倡议,而是应该安静地逐步与欧亚经济委员会、中国相关机构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其目标应该是促进整个地区的贸易,旨在逐步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并提升透明度、实现有效管理和提高法治水平。在2016年的一份报告中,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提出了在欧盟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进行一次“特大交易”的可能性,这涉及贸易协定、取消非关税壁垒、实现电力市场一体化和签证自由化。但任何将这种交易视为一个政治目标的想法都将是错误的,其在一开始最好有更切合实际的预期。从长远来看,这种渐进的方式可能使三方拥有足够的信心以共同提出自由贸易协定,而且其可能有利于“法治”概念的延伸——将保障人权的法律条款纳入法律框架中。
23.欧盟、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都可以从探索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通常被称为“欧安组织”)的发展进程中获益。其是一个从缓和时代开始的循序渐进的进程,西方、华约和中立国家之间的谈判始于1973年,到冷战结束为止。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经过精心设计,有着众多涉及安全、经济合作和人权方面的承诺,是不能被复制的(几乎所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除中国之外,都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参与者)。
24.欧盟、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可能会同意先迈出很小的一步来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然后积累经验并迈出更小的步伐,而不会试图争取遥远而不切实际的目标。这不会妨碍更深远的交易,但它有助于确保取得一些进展,虽然可能得不出某些结论。自2013年以来,欧盟和中国已经通过12轮会谈来讨论达成一个全面投资协议。一个渐进化进程不会取代这些谈判,但是可以为这些谈判创建一个更积极的氛围。
25.增加贸易和投资以及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适度发展将是一件好事。就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而言,一方面,欧盟、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额在下降,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原苏联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也在一直下降。当三大经济体的发展放缓时,原苏联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随着它们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放缓而放缓。原苏联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以及中国、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额已经显著下滑。俄罗斯的经济收缩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不仅使邻国的出口需求减少,而且在减少流动工人的工资。
中国为进入国际法新领域铺平道路
原文标题:China Paves Its Way in New Areas of International Law
文章框架:外交部部长王毅称中国是国际法的坚定捍卫者和建设者;在中国选择维护自己权益的领域存在一个有趣的分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已成为《巴黎协定》的拥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大力宣传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可能会为其提供一个进一步参与国际准则制定的机会。
观点摘要:
1.外交部部长王毅在2014年联合国大会上称中国是国际法的坚定捍卫者和建设者。他承诺,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它将对国际法治的维护和推广做出更大贡献,并将与其他国家合作,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在中国选择维护自己权益的领域存在一个有趣的分歧。在传统国际法领域——海洋法和国际人权法——中国仍然坚持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公平性持保留意见。其疑虑是由这样一种观点引起的,即中国认为它没有在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制定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而那些规则运作主要服务于西方国家的利益。中国还认为国际法的传统领域并未给中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因为西方国家在这些领域的运作方面有更多的经验。
3.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已成为《巴黎协定》的拥护者,其更加努力地与奥巴马政府合作来确保该协定的实现。中国也积极参与到一些有关网络规则制定的进程中,既作为联合国网络问题专家组的成员,同时也通过与一些国家的双边对话来参与。中国也对国际海底矿业管理体制的制定表现出浓厚兴趣,就解决争端程序问题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出申诉。在另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国际经济法)中,中国一直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是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4.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大力宣传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可能会通过经济与政治互动体系的建立为其提供一个进一步参与国际准则制定的机会,而这个体系的构建和运作将更多地沿着中国的路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建可能是中国试图“塑造”全球治理的一个早期暗示,尽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都一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国际标准,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并没有公开尝试对其进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