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影响原因

为什么我国国内市场分割会成为经济转型的伴随物,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同一货币区内出现区域市场分割,又是哪些原因推动地区市场走向整合?对市场整合的影响因素有两种,一种是阻碍市场整合的力量,另一种是促进市场整合的力量,国内外研究人员大多都是从阻碍市场整合的角度对市场整合进行研究,对导致市场分割的因素和根源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得到更深层次的结论。这将有助于揭示影响市场整合的根本原因。我国市场分割的成因大致可以分为宏观原因和微观原因,其中宏观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不恰当保护,微观原因主要是商品特性、运输成本和风俗习惯等非地方政府行为。例如,一些商品不适宜远距离运输或者运输成本太高,这类产品往往会存在一个最优的运输半径。下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影响市场整合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一)宏观原因

从理论上来说,不同商品由于特性不同在市场整合的过程中将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我国农产品市场而言,由流通体制的障碍导致的“最后一公里”现象非常突出,黄赜琳(2006)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商品中农产品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最为严重,实际上,由流通环节过多、流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的层层加价等因素所导致的扩大效应是农产品价格产生巨大波动的主要原因,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则阻碍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有效整合(聂辉华,2012)。目前对市场分割产生的原因研究一般都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也有一些学者从实证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考察。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发现,地方政府对本地利益的维护是导致市场分割的最根本原因。至于地方政府为什么要采取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

(1)分权说

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我国市场分割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分权,因为财政分权后地方政府的经济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相对的利益主体和“理性经纪人”,政府自身的利益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非常紧密,当地企业经济效益好,政府税收就越多,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地方政府也有更多的财力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沈立人、戴园晨(1990)认为地方分权强化了地方观念和利益,为了增加地方的财政来源和发展本地企业,增加就业水平,地方政府重复建设盲目生产,形成了“诸侯经济”。Young(2000)认为在经济改革的转轨过程中,由于中央政府权力的下放,地方政府发现获得经济扭曲的“租金”有利可图,从而导致区级贸易壁垒的产生。臧跃茹(2000)和银温泉、才婉茹(2001)也从地方分权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市场分割的原因。邢华和胡汉辉(2003)利用尼斯卡宁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重要影响。由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发展辖区内经济的激励和约束大大增强,地方政府都各自开始使各自辖区的利益最大化,设置区级贸易壁垒,从而进一步制约分工和地区专业化水平,不利于长远的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最终都会损害经济发展和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李真(2007)则对财政分权对我国市场分割的负面影响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分割会阻碍地区财政收入增长,并且存在显著的跨地区和跨时效应。任志成等(2014)利用199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财政分权和市场分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具有加强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内在激励,财政收入分权度高的地区同时也是市场分割严重的地区。

(2)晋升博弈论

晋升博弈论认为官员不仅在GDP和利税方面进行竞争,同时在官场上也存在竞争,由此导致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导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持有此类观点的主要有周黎安(2004), Li和Zhou(2005),何智美、王静云(2007)。徐现祥(2007)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主要领导职务升迁与地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另外,皮建才(2008)对我国的国内市场整合问题构建数理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国内市场整合的过程中,收入差距是阻碍我国市场整合的决定性力量,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整合态势。

(3)区域分工论

陆铭、陈钊、杨真真(2007)从落后地区发展的视角出发,认为由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不具备优势,在与发达地区进行商品贸易时,往往只能占据比较小的市场份额,因此落后地区为了本地区的利益和提高自己的利益分配比例,往往选择分割市场各自为政的战略,不加入分工体系。

(4)政府竞争论

R. Weingast(1997)认为尽管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行政分权,职责和权力的明确,导致各地政府之间竞争程度加剧,甚至产生利益冲突,进而导致各地政府之间缺乏信任和合作,不会从全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结果造成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周业安、赵晓男(2002)和冯兴元、赵坚毅(2004)认为分权化改革必然会带来政府竞争和竞争程度的加剧,尽管地区保护会增加区际贸易成本,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政府为了当地的利益仍然会采取保护手段。马彧崧(2016)认为政府为维护本地区税基和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会人为地造成市场分割,无形之中造成区域资源错配和经济效率严重低下。

(5)利益驱动论

平新乔(2004)认为在我国的体制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了巨大的利益和保护地方政府的税收,往往会通过国有资本对产业进行保护和控制。黄玖立、李坤望(2006)认为地方政府在利益的驱动下,将对本地区过度投资从而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因此只好采取排挤外地厂商的策略来保护本地厂商,确保企业赢利提高总福利水平,用来显示其政绩。陈宇峰和叶志鹏(2014)利用相对价格法考察了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分割程度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行政壁垒是加剧农产品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并且以高速公路收费为代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导致区域壁垒的进一步加强。

以上观点尽管针对地方保护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是总结发现,我国市场分割主要是由地区利益驱动造成的。地方政府的财税权和事务权是造成我国市场分割的经济和体制原因。曹春方和周大伟等(2015)认为市场分割降低了地方国企的公司价值,市场分割增强了政府的资源配置能力,很容易导致地方国企的过度投资。

(二)微观原因

一般来说,影响市场分割的微观原因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差、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交易成本过高、天气灾害和疾病等。

Atack和P. Passell(1994)发现自从蒸汽机车发明以后,美国新奥尔兰和辛辛那提两个城市之间猪肉和面粉的价格差降低了70%之多。Metzer(1974)对俄罗斯研究之后同样也发现,1851年开始建设的铁路等交通设施对俄罗斯各个省份之间谷物价格差减小有比较显著的影响。Whitcombe和J. Hurd(1983)对印度进行研究之后得出和Metzer相同的结论。Hurd(1975)利用1861~1920年印度188个地区大米和小麦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年度变异系数在这段时间内降低了60%多,他还发现,有铁路相连的地区价格变异系数更小,最后他得出铁路对大印度市场的农产品市场的整合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的结论。刘生龙、胡鞍钢(2011)利用2008年我国交通部省际货物周转量的数据,通过对引力方程加入交通变量进行了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我国的区域贸易产生了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Martínez-Zarzoso和Inmaculada(2005)利用重力模型对南美5个国家和欧洲贸易关系中的运输成本和交易量进行了研究,认为运输距离和交通设施的完善与否对运输成本呈现正相关关系,与交易量呈现负相关关系,但是每次交易量的大小也可以反过来影响交易成本的大小。他们同时发现高昂的运输成本可以阻碍交易活动的发生,但是文化和体制的相似性可以促进交易的发生。Soe和Pa(2010)对缅甸油菜作物的市场整合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会大大促进市场效率提高的结论。Gonzalez-Rivera和Helfand(2001)同样指出运输距离和产品质量特性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原因。Federico和Sharp(2011)对美国内战时期农产品市场的整合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方差系数由于铁路的管制有变大的趋势,从而得出内战交通管制妨碍了农产品市场整合的结论。S. Jacks(2006)对什么因素推动了19世纪市场的整合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货币政策以及政治环境、突发事件(比如战争等)等因素是影响市场整合的主要变量,并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没有软因素的影响大的结论。McAlpin(1974)对印度的棉花市场整合进行研究之后也得出了类似的价格趋同的结论。此外,对市场整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还有North(1955)、Fishlow(1964)展开的水利运输对市场影响的研究,Flandreau(1996)的商业政策对市场整合影响的研究,Ghosh(2011)利用协整方法对印度政府在粮食市场上实行的农业政策改革效果从市场整合的角度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政府的农业改革政策促进了粮食市场的整合和市场效率的提高的结论,还有Kaukiainen(2001)、Findlay和O'Rourke(2003)的战争等突发事件对市场整合影响的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