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冷战后地缘理论的发展与嬗变

自19世纪末以来,地缘理论历经了百余年的兴衰和起伏。冷战结束后,深受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极化的强力冲击与影响,地缘理论的学理依据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去国家中心化”与“去领土化”的趋势越来越鲜明。面对新的世界格局和地缘环境变化,冷战后的地缘研究在延续和继承诸多“传统”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出地缘经济、地缘文明和批判性地缘政治等新的理论学说及研究方法。地缘经济理论与地缘文明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地缘研究的理论框架,扩大和延展了地缘理论的学理内涵,同时又基本上继承了传统地缘理论的命题假设和哲学基础。而批判性地缘政治理论则从方法论、本体论和认识论等三个层面,全面系统地批判了传统地缘理论,强调深入研究地缘理论的文本与论述,重视人的“认知”和“理解”对地缘政治的深远影响。传统地缘理论与新地缘理论共时发展的现实状况,既勾勒了冷战后地缘研究的新主线,也进一步开创了地缘研究的新局面。

众所周知,地缘理论与空间地理的区划布局密切相关,此处,“地缘理论”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地缘政治”。“地缘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更加丰富,而“地缘政治理论”仅是其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兴起时间来看,“地缘政治理论”属于传统地缘理论,其发展一直贯穿于“地缘理论”的整个变迁过程当中。它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肖星:《政治地理学概念》,测绘出版社,1995,第1页。20世纪初叶,深受弗雷德里希·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一书的影响,瑞典人约翰·契伦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这一概念。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地缘理论既经历了卡尔·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论”的极大挫折,也在哈尔福德·麦金德等学者的极力推展之下见证了一段辉煌。冷战结束后,地缘学说发展步入到理论范畴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不断更新、认知视角不断深入的新阶段。应当说,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时代背景的更迭变化和世界格局的巨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