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说话如煲汤要掌握火候
-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愉快
- 王晓霞
- 9121字
- 2018-07-30 14:23:12
我们在与人交谈和来往中,不要自以为是、出言不逊,不要打听干涉别人的隐私、评论他人的是是非非,不要无事生非、捕风捉影,也不要东家长西家短,更不能听风就是雨,左右摇摆。如满嘴污言秽语,不但伤人,而且有损自身形象,迟早会被别人憎恨和报复。
避免口不择言
“你会说话吗?”这样问你,你一定觉得可笑,只要是正常人,说话谁不会?可实际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先看下面的例子:
一剃头师傅家被盗劫。第二天,剃头师傅到主顾家剃头,愁容满面。主顾问他为何发愁,师傅答道:“昨夜强盗将我一年积蓄劫去,仔细想来,只当替强盗剃了一年的头。”主人怒而逐之,另换一剃头师傅。这师傅问:“先前有一师傅服侍您,为何另换小人?”主人就把前面发生的事细说了一遍。这师傅听了,点头道:“像这样不会说话的剃头人,真是砸自己的饭碗。”
有一人请客,四位客人有三位先到。这主人等得焦急,自言自语道:“咳,该来的还没来。”一客人听到了,心中不快:“这么说,我就是不该来的来了?”告辞走了。主人着急,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客人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一生气,站起身也走了。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一位客人说:“他们误会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话未完,最后一位客人也走了。
你看,说话是简单的事吗?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假思索,就可能伤人败兴,引起误解。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气氛,不要随意就说。像有些人去菜市场,问卖肉的:“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或饭馆服务员上一盘香肠,说:“先生,这是你的肠。”这类生活中的笑话,我们要注意避免。
明人吕坤认为,说话是人生第一难事。像上面所说的情况,还不是太难的。只要注意语言修养,慢慢就会改善我们说话的纰漏和不足之处。说话难,而说真话说实话更难。
春秋时,齐国的晏子经常劝谏齐景公。一次,齐景公的一匹爱马暴死,齐景公大怒,命令手下把养马人肢解。这时,晏子刚好在齐景公身旁,见手下持刀斧而进,晏子说:“大王,先让我代您说说这养马人所犯之罪,然后再处死他,这样才能让他心服。”齐景公说:“可以。”晏子就开始历数养马人三大“罪状”: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死罪之一;死的是国君最喜爱的马,这是死罪之二;你让国君因为一匹马而杀人,百姓知道了,必定怨恨国君,邻国知道了,必定轻视我们的国家,这都是因为你使马死了造成的,你真是罪有应得呀!齐景公明白了道理,说:“把养马人放了,不要因此伤害了我的仁政。”
如果晏子不绕着弯子让齐景公明白人比马更重要,而且直接指责齐景公做得不对,不应为一匹马而去杀人,那么,气头上的齐景公不仅不会听从,甚至连晏子自己也可能因直言而获罪。由此可见,说话讲究技巧的重要意义。
说话讲求一些技巧,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原则,指鹿为马,曲意逢迎。如果违心地说话,那技巧就变成了恶行。崔永元说得好:“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讨论技巧,我们用酒精泡出了经验,我们得意地欣赏属于自己的一份老练时,发现我们丢了许多东西,那东西对我们很重要。”
晏子很会说话,但前提是坚持了原则,我们不能为技巧而牺牲原则和人格。
恭维要有度
说话恭恭敬敬,对人客客气气,这是人的一大美德。但若不分青红皂白地恭维他人,对人过度客气,那就物极必反了。
客气话是表示对他人的恭敬或感激,不是用来敷衍朋友的,所以要适可而止,多用就流于形式、虚伪了。有人替我们做一点小小的事,比如借了支钢笔给我们用,我们对他说声“谢谢”就够了,如果说“啊,谢谢你,真的谢谢你,真使我觉得过意不去,实在太感激了”等一大串,那谁听了也不会觉得舒服。
说客气话的时候要充满真诚,把平时对朋友的客气话说得坦率一点,必定可以享受到真挚友谊之乐。像背熟的成语似流水般泻出来的客气话,最容易使人生厌。说客气话时,态度要尽量温文尔雅,不可有急促紧张的状态。还有,说客气话时要保持身体的均衡,过度地打躬作揖,摇头摆身,并不是“雅观”的动作。
另外,缺乏诚意的恭维话也会令人生厌。如果我们在日常的交谈中,开口即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小弟才疏学浅,请阁下多多指教”等缺乏感情的、完全公式化的恭维话,则又刻板又古老,定不能引起听者的好感。
凡说恭维赞美的话,一定要切合实际,而且要言之有物。比如到别人家里做客,与其不切实际地乱捧主人一场,不如赞美主人房间布置得别出心裁、壁上的一幅上乘之作或盆栽的精巧。若要赢得主人的喜欢,我们就要尽量发现他的兴趣并加以发挥。若主人爱狗,不妨赞美他的狗;若主人爱金鱼,则不妨说说自己如何欣赏那些鱼的美丽。赞美别人最近的工作成绩、最心爱的宠物、最费心血的设计,比说上许多无谓虚浮的客气话更为令人高兴。特别关心别人的某一种事物,必使人在欣喜之外还觉感激。
说话一定要谨慎,恭维他人的话尤甚。我们若以为恭维的话不会得罪人,可以乱说,那就大错特错了。不切实际的恭维话、言不由衷的恭维话,都很容易闹出是非,正如我们不能随便见到妇人就赞美她漂亮一样——倘若这个女人明知自己实在称不上漂亮时,心里会觉得我们是在笑话她,定会生气。女人,我们可以赞美她漂亮,或说她活泼,或说她苗条,或说她健美,或赞美她有才智,或说她幽默,等等。同是女人,各有所长,虽是赞美,也要加以选择。
总之,恭维他人的话,一不能乱说,二不能常常不分对象用同一的说法,三不能多说。
不过谦,也不自夸
人们最不喜欢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好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人。
当我们有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被人发觉之后,人们自然会予以称颂;但若我们自我夸耀地叙述出来,只会得到别人的反感和轻视。
在我们一生中是否说过如下的话呢?“幸好他听从我的指点,否则他是不会有今日的成就的”“这帮家伙都是蠢东西,不知他们整天忙什么,我毫不费力就把它研究出来了”“你瞧,我这事做得多漂亮!你能够和我比吗?”……这一句句夸耀的话,犹如一粒粒恶的种子,从我们的口中出去,种在别人的心里,滋长出憎厌的幼芽。
爱自我夸耀的人,是找不到真正的朋友的。因为他自视清高,鄙视一切,不大理会别人的意见。这种人只会吹牛,朋友们避之唯恐不及。这种人常自以为最有本领,觉得干什么都没有人比得上他,往往瞧不起别人,结果往往使自己成为孤立者。
常言道:“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这话足以发人深省。一个人若真正具有某种本领或才智,是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公正赞许的,这赞美的话若是出自别人之口,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一个人总是对自己的成绩自吹自擂,夸大其词,其实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凡是有修养的人,都不随便评价自己,更不会夸耀自己。他们很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旁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好坏别人自有公论,不必自吹自擂,与其过分夸耀自己,不如表示谦逊。
我们要记住,世界上本没有多少值得自我夸耀的事。如果有成绩自己不吹,别人也会来称赞;如果自己说过头了,别人就自然瞧不起你了。
说话不要伤害人心
说话时千万不可以冲撞别人的忌讳。因为冲撞别人的忌讳,极易造成交际的失败,也会浪费你的一片苦心,从而引起别人强烈的反感。因此,了解他人的忌讳是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忌讳主要有生理忌讳和心理忌讳两种。
1.生理忌讳
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都会对他们的生理缺陷非常敏感。因此在与这类人交往时,要特别谨慎。不要对秃顶的领导说:“你真是聪明绝顶。”也不要对缺胳膊的领导说他“两袖清风”。也尽量不要当着腿部有残疾的人赞美别人说“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之类的话。这样会使他们心里不悦,甚至误以为你有意嘲笑他。但一般说来,生理缺陷比较容易发现,只要稍加留意便可避免。
2.心理忌讳
心理忌讳往往是因为一些特殊的经历所形成的,那些不愉快的记忆隐藏在人们的心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忌讳。
有一位下属给他的领导祝寿,当着众人的面,他向领导作祝词时说:“希望我们的王厂长将来能大富大贵、儿孙满堂。”一席话说得王厂长脸色发青。原来王厂长的儿子刚刚在车祸中过世,其妻子也没有再生育的能力,而这位下属初来乍到,并不知情。这位厂长却以为他故意嘲笑他断子绝孙,因此不顾贵宾云集,竟摔杯而去,弄得这位下属好不尴尬。这位下属虽然并不是有意,却冲撞了王厂长的忌讳,结果弄得不欢而散。
在与朋友相处时,有时会因为二人关系密切,习惯成自然,对对方的忌讳满不在乎,结果往往使朋友陷入尴尬的境地,有时甚至会使二人的感情破裂。
钱英和张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二人私底下无话不谈。在一次同学聚餐上,钱英一时兴起,笑着对大家讲了张敏暗恋班上某男生的事,而那位男生已经有了女朋友,当时也都在场,一时间,弄得张敏下不了台,气着跑开了。这就警示我们,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暴露好朋友的隐私,既然是隐私也就是不愿意让他人知道,如果让他人知道就冒犯了朋友的忌讳,是很不够朋友的表现。
在与他人交谈时,应该对于交谈对象的一些忌讳有所了解,千万不要自讨没趣地往人家枪口上撞,否则,你只有吃不了兜着走。
开玩笑要把握尺度
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开开玩笑,相互取乐,说话不受拘束,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朋友不快的事情也常常遇到。因此,有的人竟认为谈话时开玩笑应该避免,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好朋友见面连开玩笑的话也不许说,那么生活也未免太乏味了。所以,生活中我们真正要注意的是开玩笑的方法,即不开过头的玩笑。
那么,开玩笑之前,你先要注意你所面对的对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一般来讲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种,狡黠聪明。第二种,敦厚诚实。第三种,介乎两者之间。对第一种人,即狡黠聪明的人开玩笑,他不会使你占便宜的,结果是旗鼓相当,不分高下。第二种,敦厚诚实者,则无还击之计,亦无抵抗之力,这种人喜欢和大家一齐笑,任你如何把他取笑,他脾气绝好,不会动怒。对第一、二种人,你可以看看对方的情形,而知道能否开玩笑。唯有介乎两者之间的那种人,最应认真对待。这种人大概也爱和别人笑在一起,但一经别人取笑时,既无立刻还击的聪明机智,又无接纳别人玩笑的度量,如果是男的则变为恼羞成怒、反目不悦,如果是女的就独自痛哭一顿,说是受人欺侮。所以开玩笑之前,要先认识对方,最为安全。其次,要适可而止。开玩笑,一两句说过便完了,不要老是开一个人的玩笑,也不要连续开好几个人的玩笑,不然你必招来非议。
开玩笑本来是一种调解谈话气氛的良好方式,但使对方太难堪了,亦非开玩笑之道。你笑你的同学考试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亲戚做生意上了当而蚀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时跌了跤……这些都是需要同情的事件,你却拿来取笑,不仅使对方难以下台,且表现出你的冷酷。同样,不可拿别人生理上的缺陷来做你开玩笑的资料,如斜眼、麻面、跛足、驼背等,面对别人的不幸,你应该给予同情才是。如果在谈话的人中,有一位在生理上有缺陷,那么在谈话中,最要避免易使人联想到缺陷方面去的笑话。
例如,有一天,几个同事在办公室聊天,其中有一位李小姐提起她昨天配了一副眼镜,于是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她戴眼镜好看不好看。大家不愿扫她的兴都说很不错。这时,同事老王想起一个笑话,便立刻说出来:“有一个老小姐走进皮鞋店,试穿了好几双鞋子,当鞋店老板蹲下来替她量脚的尺寸时,这位老小姐是个近视眼,看到店老板光秃的头,以为是她自己的膝盖露出来了,连忙用裙子将它盖住,立刻她听到了声闷叫。”“浑蛋,”店老板叫道,“保险丝又断了?”
接着是一片哄笑声,谁知事后竟从未见到李小姐戴过眼镜,而且碰到老王再也不和他打招呼。
其中的原因不说自明。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老王想来,他只联想起一则近视眼的笑话。然而,李小姐则可能这样想:别人笑我戴眼镜不要紧,还影射我是个老小姐。
所以,说笑话要先看看对哪些人说,先想想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像上例老王严重地伤了一个人的自尊,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富兰克林指出:失足可以很快弥补,失言却可能永远无法补救。
开玩笑要合时宜,要看对象,要分清场合,要尊重他人。熟人之间相处,免不了开开玩笑,这样可以融洽关系,活跃气氛,增强团结。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分寸,开玩笑也要适“度”,不要违背礼仪。如果过了度,做出了有失礼仪的事,则其效果肯定也将适得其反。
开玩笑的“度”如何掌握呢?简单些说,要因时、因人、因内容和因场合而定。
1.开玩笑要看时机
当别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和烦恼时,情绪比较低沉,常常需要的是安慰和帮助,如果这时去打趣逗笑,便不合时宜了,弄不好,人家还以为你是幸灾乐祸。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也会有不同的情绪。例如,工作不顺利,遭到领导批评,家庭发生矛盾等,情绪都可能会出现低落。这时,就不适宜去开玩笑。
2.开玩笑要看对象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沉郁寡言,有的人豁达大度,有的人则小心多疑,对不同个性的人,要做到因人而异。同样的玩笑,对有的人可以开,对其他的人就不能开;对男性可以开,对女性就不能开;对青年人可以开,对老年人就不一定能开。如果不注意各人的特点和承受能力,就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本来是一次比较愉快的聚会,结果可能弄得不欢而散。
3.开玩笑要讲究内容健康
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这是故意揭别人的“疮疤”,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津津乐道男女之间的私情,绘声绘色地传播庸俗、无聊甚至下流的情节,这是在寻求感官的刺激;捕风捉影,以假乱真,把小道消息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这是种不负责任的低级趣味。凡此种种,都是属于开格调不高、内容不太健康的玩笑,是不应提倡的。开玩笑的内容一定要清新健康、风趣幽默、情调高尚,使所开的玩笑带有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大家在开玩笑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得到陶冶。
4.开玩笑要看场合
当别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工作时,不应去开玩笑,以免分散其注意力,影响别人的学习和工作。在比较严肃、紧张甚至是悲哀的场合和气氛之中,例如参加庄重的集会或重大的活动,包括平时参加各种会议时,也都不能嬉笑打闹,以免冲淡现场的气氛。在公共场合和大庭广众之下,也应尽量不要打趣逗笑,因为人多嘴杂、容易引起某些不必要的误会。
不能自以为是
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喜欢抬杠,只要和别人一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加以反驳,其实他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不过当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到你说“否”的时候,他又说“是”了。这是一种极坏的习惯,事事要占上风,处处自以为是。生活中,如果你不幸成了那样的人,那请认真地听从别人的告诫。
即使你真的比别人见识多,也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去和别人说话。这种不良习惯使你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你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向你提一点忠告。你或许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染上了这种习惯,朋友、同事们都会远你而去了。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当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多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
大概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当中,聪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他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进行高深的研究的。至少我们平常谈话的目的,是消遣多于研究吧。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另外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了。
别人和你谈话,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确实是高超的见解),对方也决不会乐意接受的。因此,你不可以随时显出像要教训别人的神气。
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议时,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赞同,但起码应表示可以考虑,不可马上反驳。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更应注意,太多的执拗会把有趣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
如果别人真的犯了错误,而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你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往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再谈,否则,大家固执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了感情。因此,在社交中,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固执的人,唯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
大量事实说明,人们谈话时都有一个目的:想知道别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并进一步希望别人对某件事情和自己能有相同的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便会感到极不舒服,甚至立即不高兴起来,这是人很正常的一种情绪反应,当然这也是一种很不利于人际交往的现象。因此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更应该注意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切莫自以为是,即使在别人不同意你对某事的看法时,也应该显得对此很有兴趣。
所以,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一样时,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以为这样做会被人认为你是随声附和,因而就不吭声了。不吭声,虽然不会被人误解为随声附和,却也容易使人认为你并不同意。
而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不一致时,可以表示你什么地方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但不要太针锋相对,一味固执己见。
不能直来直去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这人是个直脾气,说错了你别见怪。”乍一听挺真诚,其实仔细推究起来,不免包含了另外一种意义,即给自己说错话或可能说错话开脱。那么既然有开脱之嫌,时间一长,难免会被听者窥破。这样一来,即使你当时确乎真心,也许还是会被对方误解,从而产生芥蒂。
因此,在我们日常谈话中,有时因为环境、气氛、心理等因素,有些内容不便直接说出来,要用婉转的语言来表达,即俗话说的转着弯说,就可以避免给对方造成不良刺激,破坏谈话的情绪,甚至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委婉又称婉曲、婉转,即说话者不直说本意,只是用婉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委婉和含蓄是紧密相连的,并非花言巧语,含糊其词是因为它既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耍什么花招,也不是语言不清,态度不诚恳,不让人弄明白什么意思。它是一种富于智慧、独具魅力的表达技巧,是为某种需要而采用的办法。培根说:“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说明某些问题,适应某种场合,含蓄委婉的说话比直来直去让人受用得多。鲁迅有个叫川岛的日本学生,由于谈恋爱浪费很多时间,鲁迅为了提醒他,在送他的书上写道:
请你从“情人的拥抱”里,
暂时伸出一只手来,
接受这干燥无味的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的题词是含蓄的批评、含笑的提醒,不露声色而又意味深长。看到这样的赠言,必然会在一笑之余陷入深思和反省。
1984年,年已七旬的里根同年轻的蒙·代尔竞选总统。里根发表竞选演说时,有记者问:“你不认为在这次选举中年龄会成为问题吗?”里根回答:“我不打算利用我的对手年轻和阅历不深这一弱点。”
记者和里根的话都有“潜语”,记者认为里根年纪大了,里根认为自己有经验。短短一句话,既扬己之长,又揭人之短;既毫不留情,又委婉客气。
据说,某个企业家飞赴香港创办公司时,受到各方重视,一下飞机就有记者采访。一位女记者问他:“你带了多少钱来?”企业家随口便答:“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含蓄回避,而又幽默俏皮,比之“支支吾吾”“哼哼哈哈”来掩饰,或“恕我直言,无可奉告”来拒绝,效果明显要强上百倍。
不能只顾自己说
社交中的说话,同站在教室中教课或是站在演讲台上演说有很大不同。教课和演说,只有你一个人在说话,别人不能插嘴。而社交中的说话,彼此在对等的地位,如果在这种谈话中,你一个人一直滔滔如高山瀑布,永不停止地倾泻着,那对方就没有说话的机会,完全是你说人听了。这样你肯定不会受人欢迎,甚至会被别人耻笑。
世界著名记者麦开逊说:“不肯留神去听别人说话,是不受人欢迎的第一表现。”
每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发表欲,如几个人聚在一起讲述故事,甲一个一个地讲了好几个,乙和丙谁不都是嘴痒痒的,也想来讲述一两个。可是,甲只管滔滔不绝地一个一个地讲下去,使乙和丙想讲而没有机会,乙和丙的心里一定不好受。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说话的机会,专门听甲的讲话,自然会没有精神听下去,只好站起来不欢而散了。
一个商店的售货员,拼命地称赞他的货物怎样好,而不给顾客说话的机会,就不能做成这位顾客的生意。因为顾客对你巧舌如簧、天花乱坠的说话,顶多只把你看作一个生意经,决不会因此购买。反过来,你只有给顾客说话的余地,使他对货物有询问或批评的机会,双方形成讨论和商谈才有机会做成你的生意。
一位钢铁大王说:“倾听是我们对任何人的一种至高的恭维。”心理学家杰克·伍德说:“很少人能拒绝接受专心注意、倾听所包含的赞美。”所以说,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而“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赞美和恭维”。
你如果能够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也就会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在接下来的交谈中你就更容易乘风远扬,顺利抵达自己说话的目的地。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道理讲得很明白:
有一个卖货的小店,生意比其他店好,别人问店主为什么,他说:“我只是爱听客人说话,他们有事愿到我这儿来。”
别揭他人短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凡人皆有其长处,亦必有其短处。怎样在交谈中正确对待别人的短处,这也是一门学问。
人有短处是一点也不奇怪的。有的人也许因为长久以来形成一种固有的生活方式,而其他人大都对此看不惯,这便成了他的“短处”;有的人也许在自己的生活与处事中的确有些微小的毛病,但这些毛病对他的整个对外交往是无足轻重的;有的人也许不是出于主观原因出现一些较严重的缺点,而他自己却全然无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待他人的短处,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在与他人的谈话中,尽量多谈及对方的长处,极力避免谈及对方的短处;也有的人专好无事生非,兴波助澜,有声有色地编撰别人的短处,逢人便夸大其词地谈论别人的短处;有的人虽无专说别人短处的嗜好,但平时却对此不加注意,偶尔也不小心谈到别人的短处。
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别人的短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避免谈及他人的短处,容易与他人建立起感情,形成融洽交谈的气氛;好谈他人短处的人,最易刺伤他人的自尊心,打击人某方面的积极性,还会引起他人的讨厌;不小心谈到别人短处的人,虽无意刺伤他人,但很难想象别人怎样理解你的用意,对你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一般来说易引起别人的误解与不满)。由此可见,我们在与他人的交谈中,应该尽量避免谈论别人的短处。另外,如果别人向我们谈起某人的短处,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最好的办法是听了便罢,不要深信这种传言,不必将它记在心中,更不可做传声筒,而且还要提醒谈论别人短处的人是否对所谈的事情有所调查、确有把握。
人群相聚,都不免要找个话题闲聊。天上的星河,地上的花草,眼前的建筑,周围的山水,昨日的消息,今天的新闻,都是绝好的谈话内容,何必去说东家长西家短,无事生非地议人家的短处呢?好说人家短处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必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