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继承民族传统吸纳现代文明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并特别指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不仅生理逐步发育成熟,而且心理也逐步成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当代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代表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状况如何,关系更大。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大青少年亲身体验到现实与理论、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面对各种思潮的交错起伏和相互冲撞。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青少年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其具有适合现代文明的时代风貌,成为祖国未来有用之才,是对青少年教育的重中之重。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利益的杠杆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利益的强化和道德的弱化是正常的,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要以道德的弱化和退步为代价。这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和道德激励是否只能是此长彼消的关系?

环顾现实,利益驱动在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强化了。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有两大特征,一叫等价交换,一叫自由竞争。这两者的前提,是承认商品生产者各自的物质利益,通过物质利益激发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商品中物化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以求获得利润。恩格斯在批判蒲鲁东的公平观时曾经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没有利益驱动,也就没有市场经济,排除利益驱动,等于扼杀市场经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通过反对平均主义、贯彻多劳多得,把企业经营的好坏同劳动者的实际利益挂钩。

然而,利益驱动的强化并不意味着道德激励可以削弱。恰恰相反,利益驱动越是强化,道德力量的制衡作用就愈加必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告验我们,利益驱动如果离开思想道德的平衡,利欲熏心,物欲膨胀,那就会走向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甚至利令智昏,做出天理国法所不容的恶行。现在,人们在为市场经济带来繁荣和进步而欢欣的同时,不是又在为已经出现的一些社会病态而忧虑嘛!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屡打屡有?为什么精神文化产品品位下降,黄赌毒屡扫不绝?为什么贩毒、卖淫、拐卖人口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屡禁不止?为什么权力进入市场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屡反屡出?有人将其归于市场经济,认为都是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其实,真正的病因不是在市场经济的本身,而是由于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没有得到道德和法制强有力的制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文明的商品经济。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货真价实,信守契约,都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呼唤着道德的张扬和法制的健全,要求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年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风貌。邓小平同志说得很透彻:“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绝不是各自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要是那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又有什么区别。”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历来是我们党培养“四有”新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中,这项内容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了。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成才,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告诉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应当从实际出发,不应当只是从原理原则或主观意愿出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如此。

对于当今青少年思想道德面貌,现在社会上谈论比较多的是他们的消极面,因此“思想道德素质全面下降”的评说常有出现。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为何成长于这个时代的青年思想道德水平却出现全面下滑?这里恐怕有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如果以固定的眼光,仍然沿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或者继续因袭反映计划经济体制的观念,看到的可能都是滑落而全无长进。但如果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那就不难发现新的历史条件造成了青年思想道德上许多新的进步。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及许多机构的多次调查表明,生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潮流的当代青年,革新意识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够站到改革开放的前列;崇尚实事求是,讲实际,重实效,厌恶形式主义的假大空;“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大有增强,重视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具有在市场经济海浪潮中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不甘于因循守旧,勇于争先创新;自立自主的精神日见增强,依附和依赖意识显著弱化,重视发挥个人主观念能动性的个人潜能。这五大特征,足以证明这一代青年思想道德的可喜进步,不应该作出“全面下降”的悲观估计。

在充分肯定上述进步的同时,当然我们也不能隐讳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年思想道德的一些失落之处。这方面的表现主要在:(1)价值取向迷乱,有些青年将人生价值定位于我,出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对立和分离;(2)责任意识淡薄,有些青年重权利的享有轻义务的承担,重向社会的索取轻对社会的奉献;(3)社会公德失范,有些青年缺乏遵守社会公共生活规范的意识和习惯,不讲礼貌,不守秩序,损坏公物,见难不帮的现象普遍;(4)审美情趣错位,有些青年误将庸俗、调侃当作美来欣赏和追求,甚至美丑颠倒。

用发展的眼光全面评价当今青年的思想道德面貌,应该说是有升有降。升在同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相契合的进取性道德大有发扬,降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和谐性的不足。前者反映了现代社会自强精神的张扬,是这一代青年思想道德的主流。正是这样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广大青年能够成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赞誉。后者显露了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的不足。因此,我们对当今青年的自强进取精神,应当持充分肯定的态度,珍惜、保护继续发扬,切忌任何有意或无意的挫伤和压抑。至于思想道德中的不足之处,应大力倡导“严于律己”的修身自律,引导青年在认清和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明确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努力方向,以达到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在青年中形成什么样的道德风尚呢?有人认为,传统道德的衰落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继续倡导传统的思想道德不合乎时宜,应当用体现现代文明的西方心理、道德观念来取代;也有人认为,当今发生的种种道德失范都是由于传统的道德受冷落,当务之急是要恢复以往的传统道德,呼唤“道德回归”。这两种主张,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深作分析,又可见各有偏颇。

前一种主张虽然看到了传统道德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面和西方道德观念中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却忽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超越时空的优良道德传统以及西方思想道德观念中的腐朽成分。我们并不一概否定西方思想道德观念在西方社会发展中曾经有过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又不能忽视西方思想道德观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所造成的弊病。新加坡的资深政治家李光耀对此曾入木三分地指出:“放任个性,为所欲为,是导致美国文明社会瓦解的主要原因。”美国布朗卡特教授在《今日的青年,明天的公民》一文中惊叹:“90年代的美国青年已被看成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既冷漠又无同情心,既懒散又没有生活方向的人”,“今天的青年只意味着悲观、散漫和矛盾,他们一点也不像有前途有希望的国家公民”。既然西方的一些腐朽思想已经给他们的青年带来思想道德的失落,又怎能指望它能帮助我们走出道德困境呢!

后一种主张,肯定了传统思想道德的积极作用但又忽略了时代性。有人认为:“经济要向前看,道德要向后看”,要“90年代的经济格局,50年代的道德风尚”。这种愿望是好的,心情亦可理解,但不现实。在历史的长河中,历朝历代几乎总有一些“人心不古”的悲叹,然而,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哪位英雄豪杰能够使“人心返古”。为什么?社会在发展,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规范必然随之而发展。普列汉诺夫说得好:“人类道德的发展一步一步跟随着经济上的需要,它确切地适应着社会的实际需要。”李大钊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讲得更透彻:“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又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变动的,那么物质总是开新、道德亦应跟着开新。”

那么,道德的新风尚从何形成呢?我们认为:“西化论”有悖国情,“回归论”不合时宜,出路即在于开新。我们讲的道德开新,就是要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吸纳当今世界的现代文明,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又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新风尚。

这种新风尚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道德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有阶级性和时代性的道德规范,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伦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观念,这些显然已不适应于当今的改革和建设。然而,传统道德还有一个超越时空具有普遍意义的层面,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利他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律己信条、“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助人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直气节、“人无信则不立”的信誉品格、“正心”修养意识等等。这些千百年来积淀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昌盛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精神力量,适应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道德,应当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

诚然,我们所说的继承并非简单的回归,而是倡导传统美德同现代精神对接。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应运而兴的许多新观念,如“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观念,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渴求新知识、新技术的科技观念,讲求功利的效益观念以及重视效率的时效观念等等,都具有很强的时代精神。使传统美德同这些体现时代精神的新观念相融合,就能形成当今时代思想道德的新风尚。

这种新的思想道德风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义和利的结合,竞争和协作的结合,自强和自律的结合。这种新的思想道德风尚,肯定青年人对实际利益的关心和追求,但谴责唯利是图的一切向钱看;鼓励青年人参与竞争并力求获胜,但谴责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不正当手段,倡导诚实、协作的公平竞争观;支持青年人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自强精神,但谴责无视道德和法律的规范的放任和放纵,倡导自强同自律结合的修身观;尊重青年人的个性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但谴责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利己主义,倡导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念。

(199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