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韵味·大连方言(品读大连·第二季)
- 董晓奎 李皓
- 2818字
- 2020-06-25 11:22:46
道道眼儿
心眼多、坏点子多,便是大连方言“道道眼儿”。
道道,是指办法或门路。萧军的《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里有一句:“这算不了什么经验啊!这全是问题来了逼出来的道道儿呀。”郭澄清的《大刀记》第十章里,“平日里,他三天说不了两句话。可是,这个人的心里,并不是没有道道儿。”眼,是指眼力或见识。“道道眼儿”不是金点子,虽然算不上是厚黑学,但大多损人利己见不得阳光。
刚参加工作的小青年,愿意四处结交朋友,整天呼朋引伴纵酒欢歌,交友圈子越来越壮大,三教九流啥鸟都有,家长不放心会发出这样的警告:那些社会人道道眼儿太多,离他们远一点,别走下道了!
一男一女相识相恋,男方高大帅气,正派有为,经济实力也不俗,是都市里的单身金贵。就是这样一枚闪耀的“钻石男”居然被一个姿色平淡、有过两次婚史并携养一娃的女人搞定了。“钻石男”家人极其忿忿不平,并以各种手段棒打鸳鸯,可“钻石男”君心铁定一往情深。其家人与亲朋好友哭诉,“那个三手货‘道道眼儿’真多,不知下了什么迷魂药,将俺儿的心牵住了。”那么,这位有过两次婚史的女人究竟有何“道道眼儿”呢?这里存有两种可能:一是她外表虽然不够赏心悦目,却头脑聪明足智多谋。按说这是一种素质,却被“钻石男”家人贬为“道道眼儿”;二是她确是个妖精,以非常手腕掳获“钻石男”的心。这种非常手腕就是一种“道道眼儿”(此处省略女人取悦男人的若干“道道眼儿”)。
在生意场上,有的人脚踏实地做良心生意,有的人专事坑蒙拐骗的勾当,这种勾当也可称为“道道眼儿”。道道眼儿多的人,大多骨子里充满了冒险因子,脑袋里各种不良念头像地震带似的活跃,与这种人长期厮混,若自我掌舵力与清醒度不强,便大有可能被同化成沆瀣一气。
说到道道眼儿,我们还会想到《三国演义》里的诸多人物。如果“道道眼儿”称得上是“足智多谋”,那么,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贾诩便是一个道道眼儿极多的人。被称为“毒士”的贾诩曾先后担任三国军阀李、张绣、曹操的谋士。贾诩的“谋”已经同曹操的“奸”、关羽的“义”、孔明的“智”一样,成为三国印象之一。对于贾诩来说,“谋”是一种保护;对于他的主人来说,“谋”是一件武器;对于他的敌人来说,“谋”则是一把利剑。“谋”有五层境界: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第一层境界:谋己。作为一个谋士,如果连自己的生命都保全不了,谈何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运用自己的谋略,让自己存活下来,并且活得有价值是成为一个谋士最基本的条件。第二层境界:谋人。学会了为自己谋,还要学会为别人谋,如果一个谋士不能为别人出谋划策,他还算什么谋士?第三层境界:谋兵。会谋己、谋人,只能保全少数人,作为一个谋士必须具有“谋”成千上万人生命的能力。第四层境界:谋国。为一人谋、为千人谋都是浅层次。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谋国”,必须具备远大的眼光和超人的洞察力,这些都不是常人所能具备的。第五层境界:谋天下。做到以上四点,你就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但是,你还不能称为真正的“谋士”。真正的谋士必须具备一项常人所不及的能力——谋天下的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五个层次的能力,才能称为真正的“谋士”。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也应当具有“谋”的能力,身份地位层次越高,所担负的谋略任务也就越重。谋略任务越重,人生价值感越强。对于平凡者而言,首要任务是将自己“谋”明白了,将自己优化好了,才能成为一枚优质分子,有利于集团军的发展壮大。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摘掉有色眼镜,扬弃偏见,会发现,原来“道道眼儿”染有智慧和思想的基因,是金点子,是谋略。打量身边那些有道道眼儿的人,他们大多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有着令人十分信赖的精明老练。惟其阅历丰富才会有眼力见,才会有别致想法。有道道眼儿的人胆量大,践行力强,从不纸上谈兵,愿将道道眼儿转化为财富的生产力,从而义无反顾地奔赴人生的实战疆场。“有一种凯旋,叫铩羽而归!”此类道道眼儿之人从不怕失败,从不怕跌落之痛。有道道眼儿的人不按常理出牌,会钻空子,会打政策擦边球,在江湖上历来褒贬不一,属于争议性较强的人物。
在一个大家族里,有叔叔大爷舅舅姨父姑夫等各式各样的长辈,晚辈张三在事业上遇到了难解的困惑,其父母乃一介工人,既没学问,又无见识,与儿子交流外部世界的能力尚且有限,遑论为儿子的事业分忧解难指点迷津了。老爸老妈常悬口头的一句话是:“找你大舅唠唠,你大舅道道眼儿多。”在这里,“道道眼儿”就不是指坏点子馊主意,“道道眼儿多的大舅”也不是一个诡计多端之人,而是一个有阅历有头脑的人。
“只要东北人一思考,全国人民就发笑”,外地人曾这样评价东北人的智商,令人恼火之余,不免也得正视现实,东北人道道眼儿真的不多,往往一根肠子通到底。当然,咱们可以说这是咱的优点与美德,但在外人看来却是内心浅薄无趣,思想空洞苍白。
若说道道眼儿多,我想起河南人和湖北人。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六大古都有三个在河南。但是河南人往往给人圆滑的印象。与河南人毗邻的湖北人,素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称,“狡猾”程度并不逊色河南人。
在今天,很多河南人在大连谋生,大连出租车司机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河南人。清朝中晚期当权者号召汉人进入东北垦荒,致使大批河南人、山西人、河北与山东人进入东北,其中走海路的主要先落脚于大连,是为闯关东。知名学者苏三女士曾游历东北并撰文述之,在大连篇里,她写道:“东北为什么民风彪悍而且常常受人卑薄,就与这段历史有莫大关系。因为去东北‘闯关东’的人是今天东北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他们几乎全是底层流民,乱世艰难,诸事无不用其极,而且手段卑劣,时间长了就会汇入民风。”“河南人为什么经常受到国人歧视,与河南本土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关,中国每一次战争都要在这里拉锯战,时间长了,为求生存的河南人自然多数圆滑。不过现在生活好了,压力少了,无论多顽劣的地区,民风也会逐渐改变,所谓仓廪实而知廉耻,然也。人性都是一样的。”大连给苏三留下了“恢弘气派,干净,也现代”的美好印象。生活在大连的河南人,也被城市的干净美好所熏陶感染,并没有被过度排挤。据大连河南商会统计,有30余万河南人到大连投资创业,这些大有道道眼儿的河南人在大连诚信经营,几乎每一位都做出了更正世人偏见的努力。
也是苏三女士,她根据《文明的解析》一书提供的数据,提出了“中国文明南移”一说。《文明的解析》按文化起源和地理分布,历数在艺术和科学领域成就卓绝的天才人物,通过严谨的历史计量学分析的方式,编制了文学、音乐、艺术、哲学和科学各领域的名人录(全世界共4002人)。苏三考证了此书对中国人物的记载,发现中国文明总趋势南移明显,中国正统文明在南方得以积淀,南方人所得更多文明滋养。苏三认为,北方人不太擅长政治,与妥协、斡旋的外交能力有关。北方人耿直生硬,南方人灵活多变。如近现代有些政治家,百炼钢几成绕指柔的功夫无人可敌,北方人根本做不来。窃以为,那份百炼钢几成绕指柔的功夫,说的就是“道道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