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韵味·大连方言(品读大连·第二季)
- 董晓奎 李皓
- 1667字
- 2020-06-25 11:22:46
上讲
上讲,可以理解为很讲究,上等的讲究,也可以理解为很有档次,很有品位,上得了台面。
人要有讲究,没有讲究,不配做人。一个人说话有分寸,做事懂规矩,很周到也很贴心,大连人会赞一句“这个人很上讲。”而不讲究、不上档次、上不了台面的,就是“不上讲”。
生活要有讲究,没有讲究的生活,缺少活力和滋味,缺少人气和希望。渍酸菜有渍酸菜的讲究,渍酸菜的讲究坊间妇女都知道;喝茶有喝茶的讲究,喝茶要讲究水,讲究器,还要讲究人。渍酸菜的讲究不上讲,也就是难登大雅之堂。而喝茶的讲究很上讲,因为这里面有文化内容。
一位领导者在博客里记录,老母亲去世不久,一个管小孩儿的节日来临了。按风俗习惯,在这个节日里,母亲要为孩子做包子吃,这是一种过日子的上讲。母亲健在,多大的孩子也是小孩儿。母亲不在了,一位邻居阿姨给他送了一盆萝卜丝海蛎馅包子,这是一种人情的上讲。
一位大连少年在博客里写道:“寝室里的Z君很不上讲,他经常偷用人家的洗发水,从来不打扫公共卫生,经常蹭饭,或者班级聚餐中途逃跑……”这是不上讲的另一种极致表现,大连话称作“苟”,指小气、吝啬,爱占别人便宜。“高中毕业后,我们男生一起去狂欢,有人想叫Z君,大家一致反对,Z君那么苟,叫他干吗?”
张三闹离婚,虽然没被媳妇逮住出轨证据,但张三下海之后有了点钱拈花惹草却是公开的秘密。有了离婚的动意,张三开始转移财产,做出很多鲜为人知的不上讲的事情来。
一个私营企业宣布破产,企业负责人将每位员工的薪水算得清清楚楚,一分不差地发放到位。将一名因工负伤的员工也安排妥当,这位企业负责人很上讲。
“上讲”多数时候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方面的讲究。大连人对一个人给予很高褒奖时往往会说“上讲”,见人先打听这人讲究不讲究、上不上讲。一个男人如果被评价为很不上讲,那简直死无葬身之地。上讲之人有人品,讲义气,凡事总是多替别人着想,能将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得既不失原则又不丢情义。
既不失原则,又不丢情义,这就是大连人最为津津乐道的上讲。
越是有学问、有地位的人,其思想境界就越上讲。上讲之人是领军者,是团队的精神领袖。
每至年末,众媒体纷纷对本年度进行各种盘点。不知从何时起,有了“道德失色”这个话题。审视道德失色事件会发现,造成悲剧完全是因为颠覆了常识。过去颠覆常识是因为政治,如今颠覆常识是因为利益。在道德水准“跌停板”的情形之下,一个人能够捍卫常识就是上讲的。比如,生产牛奶的,不掺三聚氰胺;开餐馆的,不使用地沟油;当医生的,不把手术刀留在患者腹中;当记者的,不写假新闻……如果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上讲指标能够超越这些常识规范,那么,这个社会道德水准的大盘才会有飘红的那一天。
“上讲”又令人联想到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老先生一生好玩,在燕京大学文学院读书时,曾有过臂上架鹰、怀揣蝈蝈进教室的惊人之举,被老师斥为“不务正业”的“未知数”。在那个年代,架鹰走狗斗蛐蛐是游手好闲的市井之徒所为。而王世襄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玩物并研物,大凡他玩过的东西,都留下了研究心得,这种心得就是一种上讲。这些稀松平常的“雕虫小技”因为上讲而成为了一种文化。
“上讲”还令人联想到古代名士的品质生活。在古代要成为一位名士,有很多上等的讲究。首先,他必须出身门阀贵族,有唾手可得的金钱和政治地位,却又视其为粪土。如果对金钱暗送秋波,就不可能造就名士这种稀有动物。其次,从人生态度上来讲,名士注重的是审美的人生态度,而摒弃功利和实用主义。因此,古代名士大多率性纵情,风流潇洒,周身洋溢着非常上讲的精神气韵,言行举止也蕴涵着很上讲的生活哲学。再次,名士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精神的自由属性。换句话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是依靠这些名士的精神活动来进行的。曲水流觞,这是多么上讲的古代名士所玩的游戏啊!一觞一咏,既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艺生活,又是信手拈来的寻常日子。这极为上讲的儒风雅俗令现代人羞赧并向往。
我们有车有仆,我们住进了“名士”豪宅,可是我们具有名士精神吗?我们的人生能上讲吗?至于生计当头功利趋前的工薪族,更是距离古代名士的上讲十万八千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