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明历史系列(套装共6册)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编写组
- 4528字
- 2024-11-02 05:06:00
第五节
明朝的灭亡与清兵入关
一 明末的政治腐败
明朝末年,政治黑暗。神宗二十多年不上朝,还经常将大臣们的奏疏留置宫中不加处理,称为“留中”。官员空缺往往不补。严重时,南北两京六部尚书缺员3人,侍郎少10人。万历朝三大征,耗费了之前张居正整顿财政所节省下来的银两,加剧了政府财政的窘况。神宗本人却贪财成癖,派宦官充任矿监和税监四处搜刮,激起了各地民变。在山东临清、湖广武昌、南直隶苏州等地,民变非常激烈。云南民众甚至将税监杨荣处死后扔到火中焚烧。对此,神宗感叹说:“(杨)荣不足惜,何纲纪顿至此!”
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不断加剧。在统治阶级的最上层,神宗偏爱郑贵妃所生皇子朱常洵,迟迟不愿册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大臣围绕立太子之事不断上疏,史称“争国本”。万历二十九年(1601),朱常洛被立为太子;然而,万历四十三年,一名男子试图闯入慈庆宫梃击太子,事件牵涉到郑贵妃,史称“梃击案”。
文官之间的党争愈演愈烈。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因推举内阁大学士人选触怒神宗,罢官回乡,十年后在无锡创建东林书院。顾宪成曾说:“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这表明,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一批正直的士大夫虽退居水边林下,仍存心世道。他们与朝中官僚士大夫遥相应和,抨击时弊,被称为“东林党”。围绕着此后每六年一次的“京察”,东林党与其他一些派系的官员之间发生党争,相互罢黜对方派系的官员。东林党的对立面,有宣党、昆党、齐党、楚党、浙党等派。东林党虽然多君子,但也有小人,而与东林党政见不同的诸党也不都是小人。东林人士过分严于君子小人之辨,对立党派也睚眦必报,致使党争愈演愈烈,从而破坏了晚明正常的政治秩序。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病逝。八月,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1620年在位)。朱常洛起用大批东林人士,将宫中所藏白银发往边疆充作军费,力图有所振作。然而,不到一个月,朱常洛因服用太常寺卿李可灼所制“红丸”而病情加重,暴病身亡,史称“红丸案”。朱常洛死后,其15岁的儿子朱由校即位,即明熹宗(1621—1627年在位),年号天启,并规定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后为“泰昌元年”,以保留明光宗的泰昌年号。熹宗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几乎是个文盲,喜欢在宫中做木匠活,将朝廷事务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主持。魏忠贤专权后,与东林党对立的齐、楚、浙三党中的人物如王绍徽、阮大铖、魏广微等,都投到了魏忠贤门下,借着魏忠贤的毒焰,大兴党狱,将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东林党人下狱惨杀,又下令逮捕高攀龙、周顺昌等人。高攀龙赴水自沉,彰显出不屈的人格。无耻官员们尊称魏忠贤为“九千岁”,为他四处建造生祠,甚至有人提议将魏忠贤供奉孔庙。魏忠贤的暴虐专政,将明朝政治推向了黑暗的巅峰。
天启七年(1627)朱由校去世,其弟朱由检(1628—1644年在位)即位,年号崇祯。崇祯帝迅速处死魏忠贤,并在崇祯元年(1628)清理阉党。崇祯帝勤政俭朴,但生性多疑,急于求成。崇祯朝十七年中,共任命了五十余名内阁大学士,其中任期较长的温体仁、周延儒等人,后来都列名于《明史·奸臣传》,其人品可见一斑。在多疑和刻躁的驱使之下,崇祯帝肆意屠戮大臣。内阁大学士周延儒、薛国观,六部尚书王洽、陈新甲,督抚袁崇焕、杨镐等数十位大臣,都被处死。事实上,崇祯皇帝的所作所为,非但没能挽救明朝灭亡的颓势,反而进一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二 满族的崛起和后金与明朝的战争
满族原名女真,1635年改称满洲。明朝对女真采取招抚为主的政策,设立辽东、奴尔干等指挥使司及卫所等行政机构,管辖范围包括女真地区。
女真分海西、建州、野人三部。女真建州首领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他以先辈的“遗甲十三副”起兵,经多年征战,统一了女真各部,确立了八旗制度。明朝想通过扶植努尔哈赤以羁縻女真各部,但努尔哈赤另有谋算。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境内)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
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即筹划与明廷公开决裂。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四月十三日,他在赫图阿拉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翌年,明廷以杨镐为经略,调集大兵,进攻后金,结果大败于萨尔浒(今抚顺东浑河南岸)。努尔哈赤乘胜攻陷开原、铁岭,吞并叶赫,兵锋直指辽沈。萨尔浒之战是明清更迭的关键性战役。之前,为应对与后金的战事,明朝政府增加摊派“辽饷”。然而,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使原本准备“事宁停止”的加派根本无法停止,从而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御史袁化中说,朝廷最初“计饷八百万以剿,始欲保一隅以安天下”,结果却是“疲天下以奉一隅”。萨尔浒之战后,朝廷逮捕杨镐,改派熊廷弼为辽东经略。
此时,明朝军队在东北越来越被动,士气低落,补给困难,根本无力与后金军队抗衡。所以,熊廷弼采取“坚守渐逼”积极持久的防御之策,收效明显。然而,朝中浙党姚宗文等人攻击熊廷弼出关多年而没有胜绩。因此,朝廷罢黜熊廷弼,改命袁应泰为辽东经略。
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后金军队攻占沈阳、辽阳等大小七十余城,袁应泰自杀。紧急关头,朝廷重新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但又任命王化贞为辽东巡抚。王化贞志大才疏,擅自行事,致使广宁卫(治所今辽宁北镇)失陷。事后追究责任,罪魁祸首王化贞只是被羁押,而熊廷弼先被下狱,后被处死。熊廷弼之后,继任的辽东经略王在晋的对策是退守山海关,而努尔哈赤则把都城南迁至辽阳,以后又迁至沈阳,改名盛京,并将女真人大批迁至辽沈地区,以巩固统治和准备继续南进。
天启二年,孙承宗以大学士身份督师,积极拓展山海关以外的防务。他任命袁崇焕为按察佥事备兵宁前道,驻守宁远(今辽宁兴城境内)。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明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在袁崇焕的经营下,宁远不仅成为关外军事重镇,而且成为“商旅辐辏,流移骈集”的贸易集散地。天启五年,由于阉党的攻击,孙承宗被高第取代。高第命令尽撤关外锦州诸城。袁崇焕拒绝放弃宁远,决心以孤城抗击后金军队。天启六年,努尔哈赤攻打宁远,结果后金军遭受重创,自己也负了伤,不久去世。宁远大捷是明朝对后金战争的首场大胜。此役,葡萄牙人的红夷大炮发挥了巨大威力。天启七年,袁崇焕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节制关内外军事,不久因遭到魏忠贤亲信的弹劾,辞官回乡。
崇祯元年(后金天聪二年,1628),崇祯帝重新起用袁崇焕。崇祯二年,后金军队绕开明朝重点布防的宁远、锦州防线,侵入京畿。多疑的崇祯帝竟然怀疑袁崇焕通敌,将袁崇焕下狱,次年以凌迟之刑杀害。史称:“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明朝政府在东北的被动局面此后再也没能扭转。
三 李自成起义与明朝灭亡
明朝末年,灾荒频仍,赋役繁重。在自然条件差的陕西,农民更是陷入绝境。礼部行人马懋才说,他的家乡延安府遭灾后,农民只能吃树皮、观音土,甚至“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政府为节省开支,于崇祯元年听从兵科给事中刘懋裁撤驿站的请求,使得西北大批驿卒失业。此外,边镇士兵因拖欠军饷而哗变或者逃亡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明末农民起义中,饥民、驿卒和逃兵构成了起义军的主体。
天启七年(1627),陕西澄城县旱灾严重,知县仍然百般催缴赋税。灾民王二联络数百人,以墨涂面,冲进县城,杀死知县,而后逃入山中。王二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崇祯元年,逃亡士兵王嘉胤在府谷起义;安塞“马贼”高迎祥率众造反,号闯王。一时间,秦地数千里深山大谷,皆“盗贼渊薮”。随着农民起义的不断发展,李自成和张献忠逐渐成为义军的主要领袖。
李自成做过银川驿卒,崇祯二年加入起义军,归高迎祥帐下为闯将。高迎祥牺牲后,其部下推李自成为首领,接过“闯王”大旗。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进入旱灾、蝗灾严重的河南,饥民纷纷响应,队伍扩大到十余万人。一些下层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信(李岩)加入进来。农民军纪律严明,声称“杀一人如杀吾父,淫一女如淫吾母”,并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故“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敌”。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占领湖广襄阳,改名襄京,建立政权。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攻占西安,建国大顺,改元永昌。张献忠于崇祯三年在米脂起义,称“八大王”。他曾经多次向明朝政府假装投降,但不久又重举义旗,屡降屡叛,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成为李自成义军之外另一支重要力量。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农民军从西安出发,直指北京。农民军所至之处,摧枯拉朽,不到两个月便占领了整个山西和北直隶。三月十七日,大顺农民军抵达北京城下。三月十八日夜,大顺农民军对北京城发起强攻,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迎义军入城。凌晨子时,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身亡。十九日,李自成“毡笠缥衣,乘乌驳马”,率领大队人马,由德胜门入城。这一年,张献忠所率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四川,占据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
崇祯帝之死,标志明王朝的结束。然而,大顺农民军也并没有获得最后成功。
四 清兵入关与山海关之战
就在明末农民大起义揭开序幕的前一年(1626),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汗位。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巩固后金统治,并以明朝的政治体制为模式,改造自身的政治体制,推动后金封建制的发展。天聪九年(崇祯八年,1635),皇太极宣布废除女真旧称,而以“满洲”作为新的族名。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即位称帝,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从此,他开始集中力量,大举伐明。崇德元年(1636)、三年和七年,清军三次绕道边墙隘口,采取突然袭击方式,长驱直入,攻打北京附近州县和山东地区,大肆掳掠之后,迅速返回,不在内地停留。掳掠的对象主要是人口、牲畜、金银珠宝和布匹等。这种掠夺性的战争,给内地人民带来灾难,消耗了明朝的力量,增强了清的实力。
崇德八年(崇祯十六年,1643),皇太极猝死,年仅6岁的福临继承皇位,年号顺治。摄政睿亲王多尔衮掌握大权。这时,明王朝已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顺治元年(1644)四月初,大学士范文程上书多尔衮,建议清军迅速出征,与农民军争夺天下;得地必守,毋弃毋屠;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多尔衮采纳了他的建议,四月初九日率领大军自沈阳启程。几天后,清军抵达辽河,得知明朝灭亡。多尔衮下令加紧进兵,准备乘机入关,镇压农民军,窃取胜利果实,实现统治全国的目的。途中意外接到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书信,请求速选精兵合击农民军,直入山海关,首尾夹攻。
多尔衮果断决策,率师直奔山海关。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指挥大顺军,与吴三桂军鏖战于山海关石河西岸。农民军作战勇敢顽强,又在兵力对比上占有优势,逐渐从三面包围吴三桂军。但至次日,多尔衮率领的5万余名满洲八旗骑兵突然杀入战场,与吴三桂联合作战,击败了大顺农民军。
满洲贵族与明朝降将互相勾结、合力剿杀农民军的山海关之战,为清朝定鼎北京铺平了道路,成为由“明”入“清”这段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拨给兵马,命他为追杀大顺军的前驱,自己则亲统八旗劲旅,直奔北京。多尔衮向诸将申明,此次出兵是为了夺取天下,沿途不得杀害无辜,劫掠财物,焚烧庐舍。清军一路传檄明朝地方官,声明要为他们报君父之仇,宣布“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永平、昌黎、滦州、丰润等地的明朝地方官员,相继开城迎降。五月,多尔衮进入北京。